学做人并不难(1 / 1)

跟着张鸣上大学 张鸣 763 字 1个月前

何为做人?内涵很复杂。明了世故,人情练达,算是会做人。待人坦诚,言必信行必果,未必就不算会做人。自古以来,走聪明玲珑路子的,多半希望子弟变成前者,而走踏实老实路子的,则希望子弟靠后者多一点。也可以这样说,很多人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油滑,希望别人诚实老实。上大学,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点明了人情世故,多一点权谋机变,尽量少吃亏,或者自己不吃亏,让别人吃亏。见过这样的家长,一入学,就告诉孩子,要首先跟领导搞好关系,老师无所谓,要多跟院系领导接触。结果孩子一入学,就成天往学院办公室跑,跟领导拉关系,送礼,请吃饭。这一套,很多家长和学生,早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就练得精熟了。

显然,学会请客送礼,无非是贿赂。无论这种贿赂是交保护费性质的,还是牟取特别利益的,都是脏活儿,恶心事儿。让孩子学会这一套,无论在哪个社会,都不是做人,而是毁人。让孩子越早见识这样的肮脏事,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就越重。

当然,人情世故是该懂的,所谓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懂事的过程。所谓懂事,就是明白人情道理,学会以己度人,遇事,善于替对方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伤己,也不害人。溜须拍马,阿谀逢迎,行贿受贿,都属于为恶,如果是做人的话,也是学做恶人。

对古人而言,无论学什么,都包含学做人的内容。“学者无他,学做人而已。”“先做人,后为医。”“先立人,后学艺。”上智下愚,上等人下等人,三百六十行,都要求入门者先学做人。过去进店做学徒,之所以要从倒夜壶开始,初衷也是为了让学徒经些磨炼,据说也是着眼于做人。我父亲家乡的商人世家,纵有万贯家产,也会让儿子先从学徒做起,以便磨炼成人。那个时代的学徒,天不亮就得起来,半夜了还不能睡,不仅要打理店里的生意,还要帮老板娘带孩子,天亮倒夜壶,苦不堪言。

古人教子弟做人,无非两个字:吃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代科举,中第者统计下来,以中产之家为最。这是因为中产之家既可以让子弟受比较好的教育,同时也舍得让他们吃苦。大户人家,即使给找了最好的老师,但只要家长不忍心子弟吃苦,想要成才也难。今日学做人,其实也离不开吃苦这两个字。只是,当今之世,过去那种饥寒交迫起五更爬半夜之苦,已经不可能有了。现在所谓吃苦,无非受点累,受点憋屈。

吃苦受累,就得做事。选择做跟人打交道的事,才能了解人,知道你有脾气,别人也有,你娇气,也许有人比你还娇气。与人合作,是件不容易的事,要想把事情做成,就得学会妥协,学会忍耐,学会替人着想。在大学里,最好能有机会自己张罗组织一项活动,从拉赞助开始做,多碰几次壁,慢慢学会说服别人,让别人倾听自己。拉来了赞助,就要学会怎样把钱花出去,花得值。组织、张罗、策划,无一不是锻炼的机会。最后把事办成了,你也就长大了。到社会上去做公益,到农村去支教,也是一种吃苦。大学期间,最少得干上一次。实习也是一种锻炼,无论是去企业,还是去机关,还是做媒体,千万别放羊,托人找单位开个证明了事。即使组织同学郊游,爬山,只要用心做好,都得吃点辛苦。不能半途而废,累了就退,即使是玩,对自己也是一种失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吃点苦,就不可能了解社会,了解别人,体味人生,当然也就无法了解你自己,做人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了。

当然,像千万知青下乡,强制性地驱人吃苦受难,则是一种对人的处心积虑的折磨。把上千万本该在学校受教育的青年,扔到农村,任由他们毫无希望地经受磨难。除了极个别的自觉者还能坚持读书,最终抓住机会考上大学,众多的知青,则连中学知识都没有,更没有继续学习的本领。八九年的农村岁月,除了吃苦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吃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苦,此外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