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目睹当时台湾社会经济萧条,生活落后,神庙观充斥街头,迷信邪教到处漫流,佛教寺院既缺乏大陆丛林恢宏壮丽的气派,也没有利生济民的事业,不禁悲从中来。在感慨之余,我长跪佛前立下弘誓,愿以身心血肉耕耘这块佛法沙漠。五十年来,在僧信二众的齐心努力之下,今日的台湾佛教已焕然一新,与过去相比,竟有天壤之别,举其荦荦大者有下列数点:
一、从日式受戒到三坛大戒:五十年前的台湾佛教因受日据时代影响,出家人娶妻蓄子,荤腥不忌,直到一九五三年,佛教会在台南大仙寺首先启建戒坛,才重树法幢,回归古制,一九七七年佛光山传授的万佛三坛大戒,则被誉为“模范戒期”,成为日后教界传戒的圭臬。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本立则道生,五十年来台湾佛教的昌盛,与僧伽严持净戒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从线装经典到精装佛书:过去在坊间流通的经本多为古本制版,不但文义难懂,而且印刷模糊,标点不清,令有心学佛者无法一窥堂奥。一九五五年拙作《释迦牟尼佛传》问世,是乃第一本精装佛书,继而有“中华佛教文化馆”影印《大正藏》亦为精装本,尔后踵继者众,佛教的印刷均能与时俱进,和现代的印刷物相媲美。时至今日,出版雅俗共赏、印刷精美的佛书成为时尚所趋,佛法也因而得以普及民间,深入大众。
三、从劝世标语到书报杂志:过去寺院的墙柱经常贴有规格不一的劝世文,虽可警醒人心,然因陋就简,有失庄重,且字里行间,或义理深渺,或辞不达意,凡此皆不能令广大民众入佛智海。五十年来,台海两岸佛教人才汇集宝岛,发心出版书报杂志者日有所增,其中《海潮音》从大陆编到台湾,历史最为悠久;《觉世》由旬刊到月刊,至今超过而立之龄;《普门》以弘扬人间佛教为职志,被公认为第一流的佛教杂志;其他如《菩提树》、《狮子吼》、《中国佛教》、《佛教青年》、《僧伽》等,由于大家集思广益,努力笔耕,无形中不但提升佛教徒的水平,也带动圣教迈向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
四、从梵呗赞偈到歌咏舞蹈:过去的梵呗歌偈只在山门内作为礼赞修持,虽庄严殊胜,然曲高和寡,难于学习,遑论达到弘法度众的效果。我因有鉴于此,四十年前,从自组佛教第一支歌咏队到录制佛教第一张唱片,其后,凤山佛教莲社、高雄佛教堂相继组织“国乐团”、台中佛教莲社组也成立“口琴社”,凡此均将佛教音乐带入家庭;近十年来,我在一流剧院举行“佛教梵呗音乐弘法大会”、“梵音海潮音慈善音乐会”等,将优美的梵乐佛舞带到世界各地,承蒙各界好评,使我更加肯定在这个有声音、有色彩的时代,佛教的歌偈乐舞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方便法门。
五、从斋饭聚会到说法聚会:过去台湾的佛教聚会,竞相以美味的素食供养大众,行之既久,每至朔望节庆,赶斋者众,却无法得到佛法的受用。五十年来,由于佛教教育普及,僧才倍出,大家同心协力改革陋习,在佛教仪式中增加佛法开示,并且举办各种佛教活动,让信徒将妙谛带回家庭,运用在日常生活上面,对于美化人心,匡济时弊,贡献卓著。
六、从诵经拜佛到读经慧解:过去的道场只重视诵经拜佛,然于义理之阐述甚少用心,而经论典籍又多束诸寺院高阁,乏人问津。五十年来,有心人士前仆后继,着手改善,在三藏十二部经方面,从早期《大正大藏经》的影本翻印,流通发行,到目前《佛光大藏经》的新式标点、分段分行;在白话翻译佛经方面,从民国以来法师居士的零星讲稿撰述,到现在系统整理的百册《中国佛教经典宝藏》,凡此辉煌成就,泽被无数佛子,“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已成为指日可待之事。
七、从行善布施到教育化导:《金刚经》云:四句偈功德胜过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功德,说明了教化比行善更为重要。五十年前的台湾教界多劝人慈善布施,固然有其时代因素,但随着时移世迁,大家益发感到从教育着手,净化人心才是根本之道。从光复初期创设的佛教讲习会,到现在的幼儿园、智光、普门、慈济、玄奘、华梵、西来、佛光等各级学校、各级佛学研究所、和各寺院道场所经办的佛教学院,林林总总,不下百家之多,所造就的人才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或住持一方,弘传正法;或坚守岗位,造福人群,在净化社会方面,成就斐然。
八、从颐养天年到医疗育幼:过去的台湾寺院由于滥行慈悲,使得许多人产生错误的观念,以为年老了,才要到寺院颐养天年,修行办道,无形中寺院变成养老的场所,弘法功能也逐渐丧失。五十年来,台湾教界观念更新,在安顿老人之外,更着重佛法的向下扎根及身心的医疗服务,像佛教办理的育幼院、幼儿园、儿童班及“海外中华学校”,除注重身心的健全之外,更施以佛法教育,因此学童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就会明因识果,感恩惜福;而花莲的慈济医院救助疾苦,佛光山的云水医院将医药送往偏远地区,则让贫病患者在医药与法药并施之下离苦得乐;此外,现代寺院对于民众家庭纠纷的排解、心理疑难的咨询等均具有莫大的贡献。
九、从经忏佛事到利生事业:过去寺院以经忏佛事为常业,甚至赖以为生,以致被知识分子讥为迷信,甚至凡愚百姓也往往在临命终时才会想到佛教。五十年来,由于教界对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的大力推广,不但普济群生,更使得佛教的地位大为提升。您看!目前在台湾,佛教的素菜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电台、电视节目及各种慈善机构等,林林总缌,真是猗欤盛哉!
十、从佛寺殿宇到讲堂教室:过去的道场只有大雄宝殿或佛堂供人膜拜,其他厅堂大都用来供奉生亡禄位。自一九五六年宜兰念佛会创设讲堂以来,教界人士纷起效尤。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寺院不但建有客堂、禅堂、会议室、图书馆、简报室、展览馆、视听中心,供民众使用,还具备同步翻译、投影放映、电脑传真、立体音响等完善设施,使得弘法效果大为增进。佛经所谓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到了今日,可说已成为事实。
十一、从山林修行到社会传教:过去的寺院大多幽居山林,无法充分发挥利济群生的效果,以致圣教衰微,人心日下,我辈同道忧心忡忡,于是改采主动方式,走入社会,积极弘法,从穷乡僻壤到国家殿堂,从大座讲经到随缘开示,从电台布教到电视弘法,从教室、企业讲到工厂、军营,好让各个阶层法益均沾,而近几年来,佛光山普贤寺首创的都市佛学院及世界佛学会考,对于促进读书风气,净化社会人心尤具普及之效。此外,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出家僧众因势利导,将道场设立在十字街头、高楼大厦,以无限的慈心悲愿,在热恼红尘之中大作佛事,也不知度化了多少迷惘的众生。
十二、从自修自学到聚众研修:过去的信众大多在家烧香拜佛,鲜少到寺院共修,不但无法凝聚佛教的力量,甚至有些人因为不了解正法,而盲修瞎练,空过一生。五十年来,教界普遍觉醒共修的重要性,纷纷举行共修法会和活动,从佛七到禅七、从朝山团到参访团、从念佛会到布教所、从读书会到座谈会、从八关斋戒会到短期出家修道会,从各种夏令营到各种佛学讲座……不但带动社会学佛风气,也使得佛法慧命延续不断。
十三、从各宗各派到普遍融合:过去的台湾佛教囿于强烈的地域观念,派别林立。五十年来,由于资讯进步,交通发达,诸大教派的门下弟子纷纷在各地遍设道场,与当地信众水乳交融,教界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虽谈不上精诚团结,但互相尊重,各自努力为教度众,确实值得称道。
十四、从信众弟子到辅助教化:往昔的佛教偏重于出家僧众,五十年来由于佛化文教事业的普及,缁素二众的质量均有显著增进,尤其在家信众当中,不乏超拔杰出之士,过去虽有许多类似居士会的组织,但终因种种人为因素而彼此扞格,无形中分散了佛教的资源,殊为可惜!一九九二年,“国际佛光会”成立,不但制定章程办法,结合全球信众力量,并且创立“檀讲师制度”,将弟子提升为教师,对于僧信的融和、佛法的弘传,助益良多,为佛教立下新的里程碑。
十五、从本土佛教到世界同宗:近几年来,台湾佛教团体在根基稳固之后,相继跨出本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国际佛光会”,在短短五年之间,会员遍布全球,与狮子会、扶轮社、青商会、同济会,并列为世界五大社团。但见每年佛光会举行世界会员大会时,当地政要皆以出席参加为荣,不但为华人争光,也使得佛教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总之,五十年来的台湾佛教,由衰微到兴隆,上继佛陀弘传真理于五印度之遗绪,下开万世百代国际佛教之新猷,于今佛光已遍照世界五大洲。一路行来,虽是荜路蓝缕,艰辛备至,但成果惊人,足以为慰,所以当我接到佛光出版社永芸法师这本《跨世纪的悲欣岁月——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写真》时,历历往事不禁浮现脑海,心湖也随之激**翻涌,于是信手拈来,发抒感想,但盼有志之士与我们一齐再接再厉,为佛教写下璀璨的历史,为社会留下不朽的贡献。是以为序。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于佛光山
(《跨世纪的悲欣岁月——走过台湾佛教五十年写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