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请给我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好吗?”我一向满人所愿,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一生之中不知给了多少人多少个“一句话”。我深深感到:给人“一句话”很容易,但如何让对方受用,才是最重要的。像六祖惠能大师本来只是一名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若有所悟,所以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舂米八月,开悟见性;丹霞禅师原本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一句“选官不如选佛”的话而出家学佛,在一番精进修持之后,也成为禅宗的一代祖师。
《阿含经》说:“闻善言,要着意。”我很庆幸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格,每逢听到好的句子,都能牢记在心,给予活用,使我一生受益无穷。例如:
家师志开上人引用古德的“先作牛马,再作龙象”,让我肯定工作最神圣,服务最伟大;
芝峰法师的“不要做焦芽败种”,让我随所在之处都不忘失菩提心;
尘空法师的“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让我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
东初法师的“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让我体会到:最佳的用钱之道,是使大众获得取用无尽的般若宝藏。
甚至童年时,外婆的“残缺就是美”、母亲的“排难解纷不是闲事”,还有教育家杜威的“重新估定价值”、一般人所误解的“图利他人”等,都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
后来我自己在应事接物当中,也悟出了许多“一句话”,像:
“凡处世待人,都要皆大欢喜”、
“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为信徒添油香”、
“要做义工的义工”、
“肌肉是要活的”、
“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
“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忙,就是营养”、
“疾病就是良药”、
“不知道的乐趣”等,于弘法开示中一经提及,立刻就会在徒众之间流传起来,凡此令我感受到“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无怪乎坊间不乏有关“名人成功一句话”的书籍,多年前也曾经看到《普门杂志》到处为“一句话”的专栏而向人索稿。
后来有人告诉我:一句话固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听时似悟,对境生迷”是一般人的通病,所以希望我将亲身体验说出来,好让大家能够玩味其中的含意。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确实有很多“一句话”的故事值得作为现代青年励志的参考。因此,从一九九二年七月开始,我不揣浅陋,将一生事迹,借着“一句话”作为引子口述出来,由弟子满果(辅仁大学、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整理记录,贡献给大家。《普门杂志》得知,率先争取连载,海内外著名的《远见》、《讲义》等杂志也曾索稿刊登。经过七年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一百篇“一句话”,而今结集出书,定名为《往事百语》。
犹记得七年前刚开始撰写《往事百语》时,心里曾经盘算着,如果每个月都为《普门杂志》提供一篇的话,也要花费将近十年时间才能到达一百篇,万一我才完成了六十篇、七十篇就往生了,如何成为“百语”呢?当时有人说:即使真的如此,弟子继续师长未竟之作,古有前例,比比皆是。如今《往事百语》居然在我自己生命过程中留下历史,真是令人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年来,读过《往事百语》的人经常让我分享他们的法喜:
有的说,懂得“心甘情愿”之后,做事有了另一番的境界;
有的说,了解“难遭难遇”之后,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意义;
有的说,“敢,很重要”,使他们在遭逢困境时,仍能抱持信心,冲刺到底;
有的说,“忙,就是营养”,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产生无比的力量。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深思体会,真正把书读到心田里,读到生活中,所以能有如此的感受。《往事百语》之任何一“语”都不是分别的意识所能认知的境界,而必须用心灵去感受,用实践去印证,才能获得个中的意味。对于“一句话”如果轻易放过的人,即使是读遍千经万论也百无一用,这就好比牛饮狼吞的人哪里能品尝出“无心之茶,花红柳绿”?走马观花的人哪里能看得见“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经云:“以闻思修,入三摩地。”诚乃不虚之言也。
此外,由于书中所述皆为自己经历过的往事,所以:
一、难免以“我”为主轴来发展文章的脉络,同时对于时代、事物也有所臧否,但绝非自我标榜,纯为就事论事,旨在将心路历程及所思所行写下来,盼能对大众有所帮助。
二、地点、人物虽不免有重复之处,但感受不同,如能仔细三思,咀嚼回味,必有一得。
三、承蒙学者专家撰文推介,愧不敢当,在此一并致谢,并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值此世纪交替之期,由衷感恩三宝加被,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作为公元二千年及佛教东传中国二千年纪念之献礼。
是为序。
一九九九年七月于佛光山开山寮
(《往事百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