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能孤立(1 / 1)

安住我身 星云大师 704 字 3个月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历经魏晋以至盛唐,绵延八百余年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凌升熏冶,灿发新辉。此中自安世高以后,直至玄奘,数千百人不断的译经运动,实为开展佛教与结合中国固有文化的主力。不容否认,若无翻译,则无中国佛教,而译经运动的**,正是孕育中国文化迈进的最大潜力,在历史上斑斑可考。星云生今末世,前瞻古人,能不黯然滋愧!

学术不容偏废,文化不能孤立,科学已进入太空世纪,而精神文明,正有感于不足之际,近年欧美人士一反往常地追求佛教,绝非其社会缺乏宗教,而实以佛教义理,可慰藉其心灵,充实其生命,此乃佛教具有超越的价值所以致之。东方民族正在学步科学,而佛学在科学的考验之下,更被笃信是现代人类生活的一道光明,是开启宇宙人生的一把智慧之钥。在此世界潮流的一致渴求之中,星云忝列佛子,其所以赍献于学人而匡济于文化的交流,迨将何如?此所以不得不以纂译经籍为当前的要务,俾对于国际佛教文化的沟通,能有更进一步的贡献。

佛教发源于印度,最初系以巴利、梵文为传播的工具;但自南传、北被以后,佛教教义盛行在西域、东无、交趾、南洋等地,译经的文献,最辉煌、最丰富,唯我中国。西渐者虽受阻于欧亚交通的长时中断,但近百余年来,佛教的经籍散见于英、法、德、俄等诸国的文字,已经不少,其中尤以英译的为多。今日世风之下,不谈宣扬佛教则已,若谈宣扬佛教,助长东西文化,唯有中英两国语文堪当其任!现因利乘便,厥为先就中英文共有的佛教典籍,集中对照,一面再就未见译本,而有尽先传播必要的经律论等,亟予选译,藉此充实门类,汇成丛书,九成迭土,夙怀微愿。

去年夏,首先得圣刚法师的协助,搜集中、美、英、德、日、印、锡、缅、泰、星、马诸国古今大德的译述,及富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权衡模拟,适于编纂的,共得百余种;同时又蒙沈遵晦等诸位大德的交相策励,组成编译委员会(芳名俱见本书附表,恕不备列),共发悲心,从事纂译,命名为“中英对照佛学丛书”,并参考佛教图书分类,酌定架构,暂分六部:

“经典之部”,凡佛陀所说,及弟子所宣讲的经典均属之。

“论典之部”,凡菩萨及尊者所著的宣扬佛陀教义,及与外道辩难的论典均属之。

“教理之部”,凡古、今、中、外大德阐扬佛教教义的著述均属之。

“史传之部”,凡佛陀及弟子的传记,高僧行化的游记,暨各国佛教传承的史实记载均属之。

“宗派之部”,凡佛教各宗各派的历代大师所阐扬宗派及修行心得的著作均属之。

“文学之部”,凡藏经中及后人宣扬的著作,其有文学价值的均属之。

除上列部分以外,更备日后陆续增辑,则于每部再分(壹)、(贰)、(叁)等,如首次刊行者为经典之部(壹),再次刊印者为经典之部(贰);其余论典之部等,亦复如是。各就译成的多寡,陆续选入,以便次第增辑,这是同人共寄的莫大愿望。

星云愚诚在抱,但知分所当为,肤学浅思,未计佛教文化事业的艰巨。一年以来,深深体验到经典义理的精深,中英语文的异趣,编纂译迻,不离校考,勉希八备,愧莫一如!复以经济、人力、时间所限,面临佛教与文化的双重责任,惴惴于心,每感贡献者少,告罪者多。乃临梓佥命为序,惶悚不能成文,腼掬余尘,权作报道,敬希海内外诸位大德,不吝匡教,藉以补过;并为编译考校诸公,暨赞助大德,备致无上的谢忱。

佛历二五〇六年(一九六二年)

五月一日于台北佛教文代服务处

(《中英对照佛学丛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