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袭誉教子之道(1 / 1)

唐朝李袭誉,年轻时就通达聪慧,深具识见与气度。原本江淮一带的人民大多从事商业,少有农作物的生产,在他担任扬州太守期间,即大兴水利,灌溉田地八百余顷,使得老百姓纷纷获利,因而深受敬爱和拥护。

李袭誉性格严谨,处理事情一丝不苟;喜爱读书,已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生活俭约自处,俸禄多半分送宗亲,剩下的钱财,则用在写书上,所写的书就多达数万卷。

他每每告诉子孙:“我不喜欢积聚钱财,所以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不过朝廷赐给我十顷田地,往后大家好好耕种,就不必担心没饭吃;在河南,也有千余棵桑树,用来养蚕,就可以有衣服穿。另外,我写了那么多的书,大家用功读,日后一定可以求得官职。我死后,大家若能好好奉行这三件事,就不必求助于别人了。”李袭誉教育子孙的一番道理,很受当时社会的赞许。

中国人向来有留遗产给子孙的观念,但是遗产不一定是指钱财、房子、土地。有形有相的遗产,子孙不一定会善加运用,还可能成为纷争的来源,贻害后代。真有价值的遗产是慈悲智慧、道德学问,好的观念、技能。因为有形的财产终有用尽的时候,无形的财产才能丰富万代子孙的慧命。

我常教育徒众,应具备“以无为有”的人生观,凡事不求,不被物欲役使,内心坐拥无穷尽的法界;不在过分富裕中丧志,而在贫穷里长养安贫守道的意志与人格,随缘放旷,才是真懂得过生活的自在人。

人生是由很多经验

累积的

所以在跨出第一步时

要“敢”

只要敢承担 敢接受

敢尝试 敢卖力

没有什么事不能做的

山东孔庙的大殿,在平时来人稀少的日子,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些过于冷清。

成年人可轻易一跨而过的门槛,孩童看来却那样高大。

大概是第一次跨过这么高的门槛。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搀扶,独自蹒跚行走?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握着铅笔,画出一横,成为你人生中书写的第一个汉字?

跨过自我的恐惧,跨过过往的经历,才能跨过历史,跨过人生。

童心是最干净的,因为无杂念。孩子不懂什么佛教理念或是爱恨情缘,但他全心相信自己的母亲,认为妈妈烧香拜佛,一定是怀揣美好的愿望,达成一件完满的事。

于是他学着母亲的样子,握着一大把香,用肉乎乎的稚嫩小手来回搓,似有所感地看着面前的佛陀。

一旦孩子长大,他就不得不在混杂的环境中摸爬滚打,背上社会的压力,铐上世俗的枷锁。所以母亲希望孩子能从小受到佛门的熏陶,做一个正直宽容、一心向善的人,然后独自面对纷扰人生。

拜拜是一时的

皈依是一生的

信仰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