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致护法朋友的一封信
全球化是未来世界乃至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佛教间的交流往来更形重要。我发心要把菩萨道“不舍一人”的精神传播开来。
各位护法、朋友们:大家好!
韶光荏苒,未曾待人,在寒风暖意交互推波之下,我们又向新的一九八四年迈进。
去年元旦,佛教文物陈列馆(今宝藏馆)在同样生气蓬勃的新时节,正式开幕了,这是台湾第一座专门典藏古今中外佛教文物的博物馆。多年来我至世界各地弘法时,会一边留意佛教文物,慢慢地收藏,目前已有将近三千件。除了文物,馆内并陈列有佛教的历史渊源、文化分布、经典佛画,以及中国历史人物与佛教往来的相关典故等。让信徒游客从观赏中,对佛教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了解。
感谢名画家吕佛庭赠送长达四百余页的大字正楷《金刚经》;韩国禅画大师石鼎法师赠送达摩禅画;新加坡福海禅院宏宗法师赠送玉制如意古董,还有,马寿华和王云五先生在佛光山开山之初,为作建寺基金所募集的二百多幅书画等,都为陈列馆增色不少。
佛教文物陈列馆的设立,意在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在元旦之际开馆,象征这一年将如这些古物,含藏着历史的精致与智慧,展现给现代的人们。在此,也感谢郭乃彰小姐对于陈列馆的布置与管理出力甚多。
去年年初,我带领“佛光山印度朝圣团”一行八十四人,远赴印度巡礼圣迹。再次踏上佛陀祖国,内心可谓悲欣交集,对佛陀的景仰,是无以言之的孺慕情怀;对印度佛教的衰微,则因伤痛不忍而思奋起。
目前佛光山发展迅速,大家对外界应有相当的认识,不可闭门造车。唯有走向世界,贴近人群,佛教始能深入社会民间,契合人心所需。希望佛门弟子皆能发心立愿,为佛教扩展新路,让印度乃至世界各地,重新展现佛教的光辉。
在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主席金明法师,及新加坡佛教界安排下,九月,我也率领“佛光山马新佛教弘法访问团”,至两国进行密集的弘法、访问活动。十四天的时间,我及心平、心定等一行二十余人,参访了各大佛教道场,走访新马的政要首长,如:新加坡教育部高级官员洪金珠,马来西亚拿督刘惠城等,并举办了十几场佛学讲座及皈依三宝典礼、座谈会。所到之处,每场都有两万人以上的人潮,可说是人情浓厚,令我们不时感受到当地华侨、信徒们的热情与求法之热切,以及教界长老的关心与厚待。对于他们为当地佛教事业推展所做出的努力,更是万分敬佩。相信在他们的积极、奋勇下,未来新马佛教的发展必能辉煌而灿烂。
全球化是未来世界乃至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佛教间的交流往来更形重要。除扩大国际弘法活动外,我们也提供各国青年研习佛法的机会,目前已有来自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泰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生,在佛光山研究佛学。期待他们都能像玄奘大师一样,把中国大乘佛教的菩提种子遍植十方土壤,使得大乘佛教能够在世界各国开花结果,芳香供养法界。
此外,为了鼓励男众青年学佛,我们成立“男众佛学院”,也增设了“台北女子佛学院”、“彰化福山佛学院”。欣见有愈来愈多的青年男女学佛,我们唯有加强僧伽教育,为佛教培育更多佛门龙象,使其将来都能弘化十方,利乐有情,方不辜负青年学子的发心,十方大众的成就。
佛光山与“中国文化大学”合办的“中国文化大学印度文化研究所”,已获得立案通过,是第一个通过正式认定的佛教研究所。对佛教而言,这是佛学研究的再提升;对社会而言,一方面可为社会栽培印度学术专门人才,促进中印文化的关系,对张其昀博士及有心研究印度文化的人,更是一段难遭难遇的因缘。
另外,由“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之《佛光大藏经》第一辑《阿含藏》四册已经付梓,这是继清朝《龙藏》之后,至今三百余年来,再一次的修藏事业;佛光出版社也将我过去讲演的内容,整理成佛光小丛书百册,并于十月出版。我之所以辛勤耕耘于文字这块田地,无非希望藉此让研究佛法者及社会大众,对佛教有全新且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把握佛法精髓,让自我与大我的生命更光风霁月。
让人欣喜的,西来寺的兴建计划,经两年审查后终于通过,相信未来必能增强东西文化的沟通、交流,丰富当地人民的生活内涵与精神思想;而“第十六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也将在西来寺举行,届时必定又是一个具国际历史意义的盛事。
佛光山澎湖海天佛刹已于三月中旬奠基动工;十月,普贤寺举行大雄宝殿启用及佛像安座仪式,并由慈惠法师继续担任住持;十一月的万缘法会中,佛光山地藏殿、万寿园附设万寿堂亦落成启用。而佛光诊所设置的云水医院,正式于元月五日展开巡回义诊,将医疗服务送到穷乡僻壤,这是抱持“有钱的人为贫苦的人看病”的理念,来造福偏远地区的民众。
三月,举办的信徒大会,其殊胜及意义更胜于以往。除开幕典礼内容的创新,也于大会中颁予各别分院住持袈裟,以免逐一晋山,劳动许多信徒,同时,为参加者举办甘露灌顶皈依典礼。此外,海外藏胞回国致敬团德松活佛等九人、韩国通度寺代表镜日法师、印度维摩拉法师、锡兰可利德法师等贵宾的参与,更增添此次大会的国际性、融和性。感谢大家对佛光山长年护持,希望藉由每年大会的举行,让每个人都能寻得本性、寻得佛心、寻得信仰,将佛法深植心灵,于生活中实际应用。
一九八一年,“普门文库”的供僧法会上,我建议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为僧宝节,并发起供僧运动,幸蒙教界各方人士赞同,在各地纷纷举办。去年,光是在佛光山庆贺年度僧宝节的供僧法会,就有全台信徒五千人齐聚一堂,场面极为隆重庄严。
为集思广益,达到最有效的会议功能,我把宗务委员会扩大为“住持、主管联席会议”。其宗旨在以集体创作的方式,树立佛光山各项人事、经济制度,以稳固教团的根本,一方面为佛教保持原有传统,一方面为佛教开创新的路线,期能发挥最大功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去年四月,演艺工作人员成立“艺人学佛会”,获得谢东闵先生的支持,并于会中鼓励演艺人员多多重视精神建设、自我充实,显见佛法对社会人心的必要性与积极作用。
由佛光山电视弘法委员会制作的“信心门”节目,继前年获“行政院新闻局”颁发“社会建设金钟奖”后,去年再度荣获“最佳社会建设奖”,“中国电视公司”则因录制“信心门”节目,获得“法务部”颁赠“教化功宏”银盾一面,“中广公司”第三广播网,更于七月起联播,嘉惠更多民众。承蒙各界肯定,唯愿本着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做人间暮鼓晨钟,普度沉迷的梦中人。
在这一年里,我四处讲说佛法,除了四十几场对外的专题讲演外,与信徒的开示亦不下百场。由大学到机关,从海陆空军队到各级党部,从都市会堂到乡村小镇,从寺庙殿堂到各地工厂,我都尽量针对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带领大众一窥佛法真谛。
继前年的因缘,去年再度前往彰化县大礼堂讲“谈因说果”、“谈迷说悟”、“谈空说有”;在台中中兴堂讲说“谈心的秘密”、“说梦的神奇”、“论鬼的形象”。在大甲镇“中正纪念馆”讲“行为平坦的道路”、“身心安住的家园”、“生命升华的世界”,也应邀在台南“中正图书馆”育乐堂讲“修身之道”、“处事之道”、“养心之道”;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讲说“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每场佛学讲座,听众闻法欢喜,频频点头鼓掌回响,也感谢媒体各界的报道。我唯有谨守“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愿力,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与体会,让社会大众对佛教具备正确的认知,在会心一笑中,领略佛法妙义,活出有声有色的生命风华。
时入元旦,万物又将展现丰美的生命。愿以此情此景,祝福大家都能为心灵除旧布新,拓展新机!
耑此 顺颂
诸事吉祥
星云 合十
一九八四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