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十八日 星期三(1 / 1)

澳洲地大,房子的建筑也大,慈庄在中天精舍为我准备的寮房也大,早上醒来好像睡在露天一样,不禁吟起朱元璋的那首睡在寺门外的打油诗: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打开窗户,外面又下雨又出太阳,树上的雨滴经阳光的折射,映出一圈淡淡的彩虹,没有车声,没有人声……好静谧、好美丽的早晨!

中天精舍位在一个小山丘上,四周都是森林,站在门口可以看到山丘下的住户,但别人却看不到我们,很有隐密性,且视野非常开阔,实在是静修的好地方。每星期六信众到精舍共修时,为服务大家用餐方便,这几天正在加盖一个厨房。请来的四个工作人员,分别是中国香港人、加拿大人、马来西亚人、澳洲人,我开玩笑的对永全说,这个厨房是由四个国籍的人完成的,将来在“开山史”上可以记上一笔。

距中天寺的兴建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中天精舍就暂为信徒们聚会、活动的地点,与慈庄、永全、满信等提道,先由信徒们筹组“澳洲佛光人会”来服务信徒,内容可分为:

一、教育组——请义工负责,教导新侨开车或实用的英语会话,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童们的中文。在澳洲,中国小孩学的是大陆的简体字,为提醒后代子孙不忘本,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可忘失。

二、服务组——为新侨服务至移民局、税务单位、银行洽公及选择子女就读学校等。

三、文化组——侨民间的通讯、联络,并可在台湾报纸副刊上发表移民心声、过程,让有心者参考。

四、访问组——非传教方式,完全是以慰问性质,予新侨们需要的协助。

在海外者对金钱、物质不虑,但在精神上却没有依靠,虽拥有百万的财富,但十元的善款却不易布施,主要是没有安全感,对未来有所恐惧,不像在台湾,身上的钱可以全部捐出,然后坐上计程车,等回到家才给钱。没根,是移民者要克服的心态问题。既移民到此地,就要培养对澳洲的感情,喜欢他们的民俗风情,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跟澳籍人士打成一片,提升自己过另一种品质的生活。这一次我在飞机上,看到一个男士背着一尊神像出国,信仰的力量由此可证。我希望“昆士兰国际佛教协会”能在信徒间、新侨中成为一凝聚的中心。〔“昆士兰国际佛教协会”是“中天寺”向澳洲政府登记的名称,因布里斯本在澳洲的昆士兰省(Queensland)境内。〕

承邱锡宽、李诚孝、杨宪荣、邱俊雄等人之好意,要带我参观布里斯本市区。说真的,我并不想出门,不过慈庄说可以看看此地大楼之建筑、式样、建材,作为筹建中天寺的参考,故在他们的向导下,下午一时三十分驱车前往市区。在车上李诚孝先生对我说,很多台湾移民听说佛光山在澳洲将筹建寺院,纷纷在寺院附近购屋、买地,并说:“只要跟着佛光山就没有错。”

这一次我要出国前,在台湾看到第一六一期《新新闻》有一页“美国恒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广告,介绍读者到美国购屋,要选择在哈仙达岗(Hacienda Heights),其广告词的内容是——

邻近西来寺——中国人心灵寄托,位置得天独厚。

星云大师力排万难,历数次公听会,始建西来寺,不仅成为华人心灵寄托所在,更因华人涌入,顿使此区为中国移民的新城市……

“佛光”常被人家拿去利用作为名称,例如佛光大旅社、佛光草莓园、佛光砂石场、佛光琉璃瓦……现在西来寺也成为人家的广告词,愿佛光真正能普照到一切众生。

布里斯本是在一九八〇年才开发的新兴城市,街道非常干净,因地形是丘陵状,铁路无法拉平,故火车有时是在路面行走,有时是遁在地下行驶,也是布市的一项景观,在有名的“故事桥”附近休息(故事桥的“故事”是人名),看矗立于市区的一栋栋建筑,新颖又各具特色,也感染到这年轻城市的朝气,澳洲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又没有经过世界大战的破坏,实在是一块净土!

晚,依训、满可从雪梨赶来,永全到机场接机,回到精舍已近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