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佛光山来台北讲演、办事或开会,事情一完就又匆匆地赶回山上,很少有机会跟普门寺的住众讲话。难得早上有个空档,特在会议厅集合大家,希望借这次的会谈,帮徒众解决一些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困难,并期勉共处应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上。工作时,不要以佛菩萨的标准来要求对方,共事时要看对方的长处,不要去挑剔人家的短处。要以谦虚、慈悲、热心、爱护常住的形象来服务信徒,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没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
为达成任务,以及吸取经验,与主管相处要——
一、受责不怒颜。 二、工作不拖延。
三、听命不违逆。 四、报告不隐瞒。
五、随众不特权。 六、敬业不偷懒。
七、私情不建立。 八、积极不颓唐。
九、慈悲不孤僻。 十、活跃不呆板。
十一、进步不落伍。 十二、圆融不极端。
在进修方面,每天固定抄经(或文章)二千字,写作杂感二百字,并可对着录音机“读书”一小时以训练口才。多看些义理的经典,以激发思想的拓展。大家要同心协力,使普门寺成为——
一、佛光山的缩影——佛光山的展示。
二、推动多元化的活动时,能为各别分院的楷模。
三、在这人文荟萃的台北,是一座不可忽视的精神重镇。
下午三时三十分,前往实践家政专科学校佛学社讲演,徒众都认为我“外务”实在太多了,就婉求道:“师父!您太辛苦了,今天的开示,请您不用去,让我们来替您分这点劳!”
我心想,实践家专我还没有去过。徒众虽这么好意,我还是决定自己去。
五时半从实践家专出来,即刻开车上高速公路。晚,十时回到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