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时,应心平和尚之邀,继续列席各单位主管联席会议。
每次开会若看到会场有多余的空位,我都觉得好可惜,总会建议主其事的职事,开放一些列席的人,给大家多一些见习的机会。
我于一九四九年来台,从在宜兰弘法开始,到现在佛光山已开山二十三年,全山比丘、比丘尼徒众六百多位,有老、中、青三代层次,心平和尚继我之后,也用开会来沟通、协调,是培养大家共识的最好方法。
今天讨论的议题有:
一、明年(一九九一)本山及各别分院重要行事。
二、各别分院共同支援美国西来大学的筹建。
三、一九九〇年度功德主提名、升品审核。
四、本山出版之录影带、录音带免费出借案。
五、由传灯会统一公布徒众南来北往、旅游参学等告假、销假手续案。
……
农历七月是佛门孝道月,供僧、募道粮、超荐佛事,把每一座寺庙都动了起来。“道粮”是为办学、办道之用,可是目前有些道场只有一个人,既不办学又不弘法讲经,也一样跟大家在募道粮,不知募给谁用?
“供僧”是佛门的传统节日活动,但如今已渐形成大拜拜式聚会,为不失此真义,有待正信的佛教徒建立制度和树立形象。今年本山除普门寺外,各别分院将回山统一举行供僧法会。
我过去在丛林受教育时,生活虽然很清苦,但每半个月仍可收到剃头的筹码一根、卫生纸十五张。在物质丰富的现代青年或许觉得这没有什么,但它却代表常住的一份关心与肯定,佛陀也常自称:“我是众中的一个。”在团体中,凡事都有我的一份,是多么难得。能抱有这种稀有感,就易感受到“自己”与大众的关系,进而能苦修充实,庄严内涵,克勤稳健的树立新形象。(领导者懂得和众、属下懂得敬业、工作上懂得虚心、弘法上懂得随缘、处事上懂得方便,学什么像什么,不负工作上应尽的责任,并定期与主管呈报、交流,有了新形象自然能带动团体的朝气。)“如何开拓佛教的未来”是这个时代僧青年的共同使命。
服务于屏东长治乡公所的许淑卿小姐,托依日送来两枚印章给我,分别是“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长”,并在信上特嘱“闲章两枚,博君一笑”!实一有心人也。今后我写毛笔字时,又可多两枚章可盖了。
连日来每天都有阵雨,心里老记挂着兴建中的大斋堂,但一直抽不出时间去巡视。傍晚,利用雨停的空档,特地去现场查看,紧临信徒服务中心的大斋堂工程,连日受雨水的冲刷,土壤流失得已在坍塌,赶紧指示大家抢救,此次回山参加开会的各别分院住持,率先搬砂运土,男女众学生也齐力在堆沙包、和水泥……好熟悉的画面,不禁忆起开山时,挑石头、搬水泥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