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上到处都在动工,工程监院慧礼法师早上特请我到现场指示,在三宝殿前负责工程事务的慧义、慧应均在场,还有建筑师萧顶顺先生。
佛光山开山二十多年来,内外工程都是由萧顶顺先生负责,每次跟他谈建筑规划我们都是站在现场,一张纸、一枝笔,蹲在地上,我讲,他画;我说,他写;我勾画,他制蓝图;没有办公室、没有设计桌,佛光山一幢幢殿宇、一座座别分院、一个个讲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起来,二十多年来佛光山的硬体建设,都蕴含有萧先生的智慧与心血。他只是初中毕业,但现在已是一位工程专家。
常有社会上的人请萧先生去工作,他总回说:“我光是佛光山的工程都做不完,哪有空档去承包别人的工程?”
在栖霞山有一座石刻的千佛岩,工程非常浩大。有一尊在山峰顶上站立的佛像非常庄严生动,每在峰下经过的人,都会很自然的举目上视,有信徒问道:“峰顶那么高无人能攀登,那尊站立的佛像是如何耸立的?”
栖霞山的卓成禅师总回答:“那是一尊飞来佛!”
信徒:“既然飞来,为什么又不飞去呢?”
卓成禅师:“既来之,则安之!”
萧顶顺先生在山上的工程,随着佛光山的成长,开拓到海内外,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肯定生活,实在是他最佳的写照。
晚,七时,与英文佛学班的同学们举行座谈。希望他们针对一年来的学习心态、生活、教授方法、学院管理……如有不便者、不如法者,都可以提出来检讨和改进。我这一生中有一长处,就是——不断改进、不断修正。
一个人的毛病在哪里?要能很坦诚的说出来,否则如何应病予药?学佛的人不必有好胜心,要有愿心,但求学如果没有好胜心,就会不求进步,虽然成绩的好坏对未来没有绝对性,但在公平竞争下,成绩的公布是最好的激励方法。求学时,最易犯的毛病是学生嫌老师,很少听到老师嫌学生。我学习的经验,是从不识字的母亲那里学习认字,从没有教学法的老师那里学会教书。
僧团最宝贵的乃在清净、和合、安乐。每次看永周法师那勤劳、负责、不亢不卑地站在我面前,我都会想倒杯茶给他,希望能替他服务点什么。有这么好的楷模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对书本以外的人事不要嫌,不要不满,要有“不足、不够、不能”的惭愧心,精进、和谐、彼此尊重,培养大家的共识。
蒋孝武先生曾夸说:佛光山的外语人才很齐全。这一句话,对我们实在是莫大的鼓励!就凭外人对我们的肯定,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能忍耐的?更何况我们是将“英文”和“佛学”集合在一起,要有高瞻远瞩的胸怀,认知自己的使命,否则如何在国际弘法的舞台上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