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三日 星期三(1 / 1)

昨天傍晚搭乘五时五十五分的班机,由布里斯本转飞纽西兰南岛。纽西兰的时间比澳洲快二个小时,加上夏令时间拨快一小时,因此抵达基督城机场已是今天凌晨一点。以为半夜三更应该可以不惊动信徒,岂料一出海关,依训、满普已和纽西兰南岛协会会长林荣灿、副会长唐振旺、秘书蔡美娥、廖淑秋以及胡高兴、林勋贤、黄淑暖等一群信徒等在门口,接下来免不了的又是献花、又是摄影……之后,趋车直奔Pavilions汽车旅馆,等安排好房间,送走了信徒,已是破晓时分。

早上九时,首先到佛光山在此成立不久的南岛佛光讲堂巡视。这座讲堂原本是一所近百年的基督教教堂,一年前,此地的会员、信徒联合请命,希望有个道场可以共修、聚会,适逢这所教堂出售,便由慈容前来接洽承购,而后装修改建,如今教堂成了佛堂,另有讲堂、教室、会议室、餐厅、寮房等,一应俱全。这次我来,不少信徒忍不住告诉我,他们终于有了道场可以闻法共修,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林会长等人好意,带我们参观基督城极负盛名的海葛利公园(Hagley Park),同时绕市区一周,让我们一睹基督城的市容风貌。

基督城(Christchurch)是纽西兰第三大城。纽西兰在科克海峡隔离下,形成南北两大岛,基督城位于南岛,是南岛第一大城,人口只有三十五万。早在公元一八五〇年,一群英国国教徒在基督城外港利特耳顿港(Lyttelton)登陆,从此他们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新家园。最初的建设颇为艰辛,许多建材是从英国千里迢迢载运而来,加上怀旧的本性,他们把房舍筑成家乡的颜色,街道也用故国的地名取名,因此,基督城长久以来一直保有英国的传统古风。直到现在,无论是维多利亚式的建筑,还是街头绅士打扮的人群、学生,都让人觉得基督城深富浓厚的英国风味,因此有人说:“基督城比英国更英国化。”

当初的拓荒者,有三分之一是来自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地取名为“基督城”的原因了。

中午,在讲堂与信徒聚餐。餐后举行佛光会干部座谈,我告诉与会的干部,应该多参加以下各种活动——

1.本地分会会议:借机联谊、互通资讯、推展会务。

2.本地寺院法会:学习佛门礼仪、增加修行体验、培养宗教情操。

3.檀讲师讲习会:志不在即时获得檀讲师资格,旨在深入佛法。

4.本地的财务、文宣、行政等各种讲习会:参加就是一种学习、进步、扩大。

5.州际的各种讲习会:以州为单位,轮流举办,以拓展思想、观念、见识。

6.国际佛光会会员代表大会:不一定每年参加,但由于每年都在不同国家地区举办,因此可以视同观光旅游一般,借机结交世界各地人士,了解每个国家的风土民情。

人是依靠因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应该广结善缘,结缘越广,成就越大,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

座谈会后,古宜懿小姐找我讲话,她是古捷廉督导的掌上明珠。日前古督导因岳丈往生,夫妇俩回台奔丧,留下三个小儿女看守家园,宜懿虽然年纪还小,却很能承担,尤其才华出众,谱曲作词,俨然有大将之风。今天见面,除了关心她们姊弟的生活外,并由她开车,亲往古府,也算是感谢古督导对佛光会的发心。

晚上七时,在讲堂主持一场佛学讲座,参加的信徒超过五百人以上,把讲堂挤得水泄不通,连斋堂、教室,甚至过道上也站满人潮,其中不乏纽西兰的知名人士。由于事前没有安排翻译,只有临时请他们集中在一起,由孙胡家利居士同步英译。

今天的讲座,承屠继光先生及其秘书朱文祥先生莅席增光,并有基督城市议员海阁利特(Ha-garet)、基督城商务总会会长王薛米(Semmy Wong)、Canterbery大学教授哈利森(Harison)等贵宾莅临。屠先生除了全场参加,会后并陪同其夫人参加皈依三宝典礼。原本远在澳洲出差的朱秘书,也特别兼程赶回,带他二岁的儿子来皈依。

据说不少信众纷纷取消原来的约会,他们认为今天的讲座是“难遭难遇”的盛会,不忍错过这个好因缘。看着信众求法心切,虽然我的徒弟常常因为体恤我的辛苦,劝我尽量减少对外的弘法活动,但是我岂能为图一己的安逸,而置芸芸众生于不顾?鉴真大师的“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不就是我一向的心愿吗?如果当初鉴真大师不是把佛法带到日本,而是带来纽西兰,相信今天的纽西兰必然会是另一个佛教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