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诤的语言(1 / 1)

快不得 星云大师 557 字 1个月前

一般而言,说话是为了表达思想,沟通意见,除此以外,说话更要能让人欢喜,即使不能让人欢喜,至少不能让人生气。大凡人间的一切争端,都由语言所引起。佛说“以诤止诤,终不能止”,只有“和谐”才能止诤,所以“无诤的语言”,就是要我们说话不要造成争端。怎样才是无诤的语言呢?

一、说话亲切:跟人请教,或教授别人,语言要以亲切为主。不管任何人,都喜欢听亲切的语言,因为亲切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本来所要表达的事情,可能产生异议,可能发生争执,不过因为你的态度诚恳,讲话亲切,或许就能化解对方反抗的意念,而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讨论。

二、语言柔和:待人亲切,讲话语气必定非常柔和;语言柔和的人,态度必定让人觉得和蔼可亲。有的人讲话语中带刺,言中带剑;带剑带刺地说话,让人感到受了伤害,他会反击。参禅久了的人,都有柔软的心;会说话的人,都懂得用柔软的语言。凡事只从柔处不从刚,我们看坚硬的牙齿容易掉光,而柔软的舌头至死不坏。柔能克刚,至理名言也。

三、善语慈音:人际之间要能和谐无诤,说话要说美语,音声要能让人感觉慈悲。观世音菩萨不但说话慈悲、善美,甚至他的眼睛看人也是慈悲的,耳朵听话也是慈悲的,双手做事也是慈悲的。如果我们把语言说得非常善美,说得非常慈和,避免争执,避免抗拒,那才是无净的语言。

四、话语敬重:做人要谦卑,对人要尊重,但是一般人说话都欢喜表扬自己。不肯自我谦逊。在西方,愈是会讲话的人,总是消遣自己,说自己的糗事;东方人则喜爱宣扬、炫耀自己的优点。中国人有“说话客气一点”的观念,如果说话客气,就是向对方表达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对别人敬重,别人焉能不敬重你呢?

五、教诲堪受:就算长辈对晚辈说话,也不要粗鲁吼叫,“有理不在高声”,吼叫的语言别人不一定就会接受。所以教示后学,开导他人,最高明的是,要让他能接受。说话就如送礼,如果对方不肯接受礼物,就达不到送礼的目的了。既然要教诲、开导,就要让人能接受,所以要用心体会,如何才能让对方接受你的教示、开导。能够让别人乐于接受,欢喜奉行,你的开导才会有用。

六、爱语赞美:佛经上说,摄受人有四种方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称为“四摄法”。其中“爱语”就是对别人多一些赞美,对自己多一分低调。赞美并非替别人乱戴高帽子,赞美不当,也会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赞美要适当。自古以来大臣伴君,有谓“伴君如伴虎”,一般来说,忠臣都是勇于直谏,因此经常惹祸上身;奸臣则长于搬弄是非,下场也不会太好;唯有弄臣的说话,懂得经常做适当的赞美,因此最能获得帝王的欢喜。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其实只要我们能常说无诤的语言,必能让人间四时如春,花香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