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时与佛教研究院研究生座谈。
“研究院”是佛光山培养优秀基本干部的摇篮,但是我们研究院的学生,一年、两年、三年地过去了,真的培养出能担当重责大任的干部人才了吗?
常有职事跟我说:“研究部的学生好忙哦!”
究竟在忙些什么呢?忙着每学期写一篇论文吗?忙着眼前的几本书吗?我们进入研究院,心胸开拓了吗?思想见解深入了吗?还是把心越学越小,眼光越学越短,越学越自私了呢?心中有佛教、常住、大众吗?
我对本山研究院的学生有几点希望——
1.要有常住观念:认定我是常住的一分子,对常住的一切,虽不直接参与,却要能了然于心。
2.解行并重、知行合一:每学年至少要能主动争取参与常住活动三至四次。
3.多方请教师长、同学:与人交谈,要事先预备,想好主题,深入探讨。
4.交一份普遍的成绩单:读研究部的目的,不是为了那篇论文,“我宁可做一个出家人,也不做一个学者”。
中午十二时,与丛林学院专二班的同学座谈,综合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
1.师生之间该如何相处?
答:老师教书教得好不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我是被不会教书的老师教会的。因为老师在台上讲,我就在台下研究:如果是我,我怎么教?
2.读佛学院四年了,每学年的学习内容,几乎都有重复的部分,感到自己的学习很有限。
答:要向院方提出改革的建议,同时可以拒绝重复的学分,我主张学生可向学院老师“革命”。我虽爱学院,但我更爱真理。
3.佛教学院毕业后的在家众,前途在哪里?
答:一等的前途:出家。
二等的前途:作个称职的师姑,或投入佛教教育、文化、养老育幼等慈善工作,或加入佛光会作檀讲师推动会务等。
三等的前途:走入社会,组织佛化家庭。
4.有心升学,但考不取,怎么办?
答:升学不是唯一的前途,若能出来做事一段时间,有了做事的经验,再回到学院就学,效果会更好。
5.怎样出家,出一个“好家”?
答:出家是一生一世的,因此选择师承道场很重要。人,是闭着眼睛投生到人间来的,而出家是张着眼睛选择再生父母与法身慧命之所,因此,必须自己具正觉慧。
6.出家了,自己就是常住物,如何爱护自己?
答:对自己的爱护,就是勤劳、忠诚、牺牲、奉献,才能受到大众的肯定爱护。
7.我今年三十五岁,曾得到两个硕士学位,但个性内向,也不曾做过家务事,到佛学院念书之后,才感到自己什么都不会,佛法也不懂,很苦恼。
答:社会上学习电脑、打字、开车、插花……三个月就会了。学佛,是“心”法。心,看不到,摸不着,更要历经一番内心的煎熬与磨炼。目前,你已经觉悟到自己的不足与苦恼,这还是有进步的。
8.如何克服信徒或朋友,对我有感情上的执著?
答:将自己投入到大众里,避免一对一的相处。
9.西方人参加禅修的兴趣,胜于诵经,原因是西方人不懂经文的内容,建议英文班是否可增加禅修课程及改用英文诵经。
答:这个建议很好,请老师们安排。
10.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常起疑惑。如何断疑生信?
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有什么资格可以怀疑?正如慈航法师说:“假若现在太虚大师叫我往火坑里去,我是头也不回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1.如何培养道念?
12.如何加速成长?(指心智上的成熟)
13.如何在佛光山入道成为师姑?
14.在家众可以进禅学院吗?
15.如何人忙,心不忙?
16.香港九七问题非常迫切,香港的佛教徒应如何推动佛教事业?
17.九七后,香港的佛学院是否继续开办?师资有困难吗?
18.在海外传教弘法,需具备什么条件?
19.不知能为大师做些什么?
20.希望大师能回佛学院当院长。
三个小时的座谈,意犹未尽。开拓学生的心胸、思想,是我办教育的理念。希望在佛学院的职事徒众,都能自我鞭策,不断进步,才能接受学生种种问题的挑战,为其解惑、传道。
晚上九时,耶鲁大学外因斯坦教授(Stanley Weinstein)夫妇等十余人从台北抵达佛光山。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想到依法修博士学位全仗教授指导及学长协助,我也应以家长身份见面道谢,并延请他们到法堂茶叙后,才知道同行的学者有来自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葛鲁挪教授(Daul Groner)、康乃尔大学(Uni-versity of Cornell)的马克瑞教授(John Mc Rae)、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巴的弗教授(William Bodiford)、布雷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Bradly)的葛慈教授(Dam Getz)、纽西兰大学(Uni-versity Newzealand)的徐德教授(Morten Schlut-ter)、耶鲁大学(University of Yale)的山部冈能教授(Nobuyoshi Yamabe)、北卡罗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Carolina)的杰夫教授(Richard Jaffe)。
外因斯坦教授就好像中国的孔子带领着学生门人周游列国,又如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以及基督教的耶稣带领着弟子们到各处参学、传教。他们是应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所举办的“东亚戒律的研究”学术讨论会而来台的。
教育院交代明天安排外因斯坦教授等为佛学院的师生讲话。
外因斯坦教授对我说:“我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尤其是中国的佛教,更是令我向往。能到台湾佛教最兴盛的佛光山,感到非常兴奋、欢喜,看到佛光山充满了活力,朝气蓬勃,非常地惊讶!大师说佛光山比耶鲁、康乃尔大学小。但是‘热诚和慈悲’耶鲁与康乃尔大学是不能跟佛光山相比的。我十分期待明后两天的参观活动,并且要提早起床作早课。”
“依法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他的博士论文,已经在完稿的阶段,预定明年可以取得学位。”这一席话,让我对依法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