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以孩子为中心(1 / 1)

仔细分析那些人缘不好的孩子,多半生活在父母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孩子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孩子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孩拐卖掉,孩子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孩子安心玩耍,家长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他们为什么也要以你为中心呢?孩子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奚落与排斥。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孩子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孩子的人缘就越来越差。

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家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父母身后,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黏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照顾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需要马上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严爱相济,让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

首先,要教会孩子懂礼貌,守规则。这两点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两点,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其次,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他自己尝试去做。由于孩子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一开始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孩子有一点成功,付出一点努力,都应当及时地夸奖。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责备会让他更不知所措,产生挫折感,继而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

总之,只有家长放开保护的大手,孩子才能敢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