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再像幼儿那样依恋父母,而是更向往集体生活,他们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来往和玩耍。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人际交往的特点又各不相同。低年级儿童,即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虽然他们也交朋友,但还谈不上根据什么标准选择朋友,常常由于同用一张书桌,同做一种游戏,或是同住一起的邻居等等偶然因素而成为朋友,同学之间多半是一种玩伴关系。他们关心自己,但是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还不太关心,大多数对此也缺乏清楚的意识和要求。此时少先队的活动促进了他们集体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认真地按照原则对待同学间的相互关系。中年级即三四年级的儿童,开始出现少数比较稳定的、自发的友伴群,但一般规模不大,人数不多,即两三个朋友。多数人的友谊仍处在不稳定状态。高年级的儿童,一般知道了团结友爱,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能够给予帮助,认识到交朋友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也有不少儿童是单凭兴趣、爱好而交上朋友的。了解到这些特点之后,家长还要了解自己孩子交友的具体情况。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谈谈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果孩子的朋友来玩,家长可从旁观察,直接进行了解,还可以到学校听听老师对孩子的介绍。家长如能去拜访一个自己孩子好友的家庭,和对方的家长共商教育大计,那是很有意义的。
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习朋友的长处。对于人家的缺点,家长应恰当地指出,鼓励孩子帮助朋友改正。同时也防止孩子由于分辨不清是非而学一些坏毛病。如果那些缺点比较严重,孩子不仅无力去帮助朋友,反而有被那些缺点影响的危险,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中断这种朋友关系。
到了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孩子交友的基础就不仅仅是些偶然因素,而是有一定的集体原则和道德观念在内,而这些原则和观念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人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他这时在友伴中的表现,或许就是他成人后处世之道的雏形。这时候,家长应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一些交友的基本原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