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吃好,每当看到孩子吃得少时,更是追问想吃什么,只要是孩子想吃的、爱吃的就尽量做给孩子吃。也有的家长认为鸡鸭鱼肉才是最好的,总是做肉类食品给孩子吃。这一切看似是营养丰富,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是利少弊多。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需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
人们知道,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这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单调的食物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
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又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动物性食品),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由此可见,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充分发挥作用,不但要注意各种营养素摄入齐全,还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摄人比例要适当。那么,各种营养素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比例才合适呢?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类应占全天总热量的60%~70%,脂肪应占20%~25%,蛋白质应占12% ~15%,还要有500克新鲜蔬菜和适量的水果,这样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
那么,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素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呢?如果人吃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体内的热量供应不够,就会分解体内的蛋白质来释放热量。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体内缺少了它,会严重影响健康。如果在吃蛋白质的同时,又吃进足够的糖和脂肪,就可以减少蛋白质的分解,用它来修补和建造新的细胞和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陈代谢”。
平衡的膳食因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合适,而且种类齐全,不仅能满足机体的各种生理需要还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平衡的膳食结构包含粮谷类、肉蛋奶鱼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食品。
★孩子的营养经常缺什么
依现在的条件,如果说孩子缺乏营养,家长们是不会相信的,即使家里的条件再不好,苦了谁也不能让孩子受苦,这是中国人的观念和做法,然而孩子真的不缺营养吗?
中山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何志谦认为:儿童时代,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对要比成年人多。我国有两亿以上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他们是最应当受到关注的群体之一。根据全球的统计资料显示,学龄前阶段如果营养状况不好,生长发育不好,对以后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正如地基一定要打好,才能够盖高层的大楼;地基如果打不好,以后就难以弥补。但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地区和地域之间的生活条件和习惯不尽相同,据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的收入状况和他们的营养状况往往不是并行的,也就是说,收入高了,不一定营养就好了,或是在孩子身上花了更多的费用,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一定更好。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孩子喂养方面跟着广告走。那些花重金做了电视、报纸等宣传广告的奶粉或其他食品一定被家长购买得多,造成孩子喂养上失去了科学性、理智性,出现了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孩子营养越缺乏的局面。做任何事情要有科学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现时我国居民营养素的缺乏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轻中度的营养不足,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症状,但身体内的某些营养素已不足以满足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这种不足往往容易被人们视而不见。目前我国儿童最容易发生的营养不足或缺乏,最为突出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1.铁的不足或缺乏
现在大多数缺铁的儿童,其症状不是表现为脸色发青,而是验血的时候发现血色素低。缺铁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虽学习努力却成绩不好。不明原因的父母只怪孩子不用功、不争气,却不知道应该怪自己不懂科学。如果说补,这类孩子要补充的应该是铁质,特别是容易被身体吸收的铁。如各种动物的肝脏、鸡蛋等。
2.钙的不足
钙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正值生长旺盛时期的儿童需要摄人大量的钙质,以满足骨骼迅速发育的需要。多年来的营养调查表明,我国人民膳食的钙质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儿童每天需要约800~1000毫克钙,但从食物中摄入的总钙量只有400 ~ 500毫克。我们主张给孩子喝奶以补充一部分钙质,但是喝一杯奶也只能摄取约200毫克的钙,因此还要补充200 ~ 300毫克的钙,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育,包括身高的发育。
3.维生素的不足
不少人在营养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以为“吃好”就是营养好,米要白,面要精。实际上,大米、面粉越精越白,所含的B族维生素就越少。在我们目前的膳食中,最容易在烹调、加工过程中丢失的物质就是维生素,快餐食品中的维生素就更是少得可怜。像广东人爱喝的“老火靓汤”,由于煲的时间久,其中有的维生素更是破坏殆尽。我们常常看一些孩子容易疲乏,懒于活动,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身体’内维生素不足造成的。几年前在我国北京、天津等四个地区的调查显示,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的儿童,达21.4% ~ 39. 3%之多;有关研究还显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维生素的摄人量只占推荐摄入量的60%左右,农村情况则更差,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提高儿童的抵抗力,既要重视孩子的日常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配比,提高膳食的营养质量,也要适当补充因摄取不足或缺乏的营养素,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何对待孩子偏食问题
中午开饭时间,饭菜端上来了,香喷喷的饭菜引起了小朋友们的食欲。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吃,小明却在碗里挑来拣去的,他在挑什么?原来他将碗里的蔬菜挑出来,扔到了地上。当老师向家长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家长说,孩子从小就不吃蔬菜。事实上,先天性偏食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偏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家长不经意当孩子面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或什么东西不好吃,看似孩子没在听,实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打上深深的烙印,从而可能导致孩子以后也出现偏食的习惯。家长们都知道偏食会引起孩子营养摄入失衡,对生长发育及免疫力都有很大伤害,但就是找不到很好的纠偏办法。即使求助于医生,似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要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关键是要找出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导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那么,引起儿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想吃啥就给啥
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2.零食不离口
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力,如果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就会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3.父母“包办”喂食
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4、5岁了,大人还坚持喂他,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父母的过度关注,使孩子随着味觉的分化,而对某些食物出现偏爱的倾向。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吃得多一点,明知对某种食物“偏爱”不好,也还要投孩子所好,去迎合孩子的这种不良的“择食倾向”。许多父母在买菜之前,往往先要问问孩子:“你喜欢吃什么菜?”只要孩子喜欢吃的,就买。这样,无形中就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良的“偏食倾向”。
4.边看电视边吃饭
这是许多孩子的“通病”,电视中精彩的画面会影响孩子消化液的分泌,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时未吃饱,孩子常靠零食来补充。
5.食物单调
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习惯常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惯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此外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也会影响孩子消化功能,容易造成偏食。
6.父母偏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孩子的偏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我不吃青菜、韭菜。”于是,孩子也跟着不吃青菜、韭菜。有时是家庭的某个成员偏食,如照看孩子的祖父母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孩子的偏食。父母本身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孩子面前常说这不好吃,那也难吃,这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7.烹调不可口
尽管买了许多好东西,但是父母烹饪技术不过关,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孩子不爱吃,不感兴趣。
8.餐桌气氛不良
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执,孩子吃饭时精神紧张,导致没有食欲,也会诱发偏食。
9.父母的负面强化
每个父母都想看到孩子不偏食的行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偏食的现象,就会指责、抱怨孩子,有时候还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批评孩子。如发现孩子不吃青菜,就说:这孩子就是不爱吃青菜。久而久之,等于对孩子偏食的行为进行强化。吃饭时别指责孩子的任何方面,否则,久而久之不仅造成孩子偏食,还会造成厌食。
面对孩子的偏食,很多家长很着急,却不知如何对待。专家建议:
1.从小做起
孩子出生后就可用筷子蘸各种酸甜苦辣的汁(菜、醋等)让他品尝,长大后就不易偏食。
2.以身作则
大约有90%左右的偏食孩子,其父母也有偏食的现象。因此纠正孩子偏食,首先应从父母做起,如果父母确实偏食,则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加以纠正,才能保证孩子营养全面,健康成长。
3.带头品尝
对于孩子不愿吃的某种食物,家长要带头品尝,并要有意表现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以诱导孩子进食。父母切忌对这种食物流露出厌烦的言行。
4.语言赞美
当孩子不愿吃的食物摆上餐桌以后,父母除了要带头闻味品尝外,还要连连称赞“味道好极了!”父母对这种食物的称赞会引起儿童的食欲和兴趣。
5.正面强化
当孩子的偏食有所改善时,哪怕是一点点,做家长的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孩子出现的正当行为进行正面强化。
6.更新烹饪
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已经吃厌,家长可以采用更新烹饪的方法。如有的孩子煮蛋吃厌了,家长就可以把鸡蛋的做法换一下,有时做荷包蛋,有时做蒸鸡蛋,有时做蛋汤,不断更新烹饪方法,孩子就不会讨厌吃鸡蛋了。
7.变换花样
如果孩子长期吃某一种食物出现厌吃情绪时,家长应以变换“花样”的方式来让孩子吃这种食物。如果孩子红烧肉吃厌了,不愿再吃了,家长可以把肉剁成馅,包成馄饨、水饺、包子给孩子吃,当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可以告诉他,这是肉做的馄饨。
8.消除恐惧
有的孩子对于吃某种食物有恐惧心理,如有的孩子怕吃鱼是因为怕被鱼刺刺伤,因此,家长应想方设法去除鱼刺之后,再让孩子吃,或让孩子吃刺少的鱼。
9.淡化偏食
孩子偏食,父母不要总是说不吃这个会影响身体。对于孩子偏食,父母不要提醒而应淡化,告诉孩子该吃什么,要用正面语言。
长期偏食的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必要时应予以补充,以提升其免疫力。
★水果能替代蔬菜吗
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却喜欢吃水果,父母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就用水果替代蔬菜,而且认为用水果替代蔬菜是一样的。
水果真的能替代蔬菜吗?专家回答:不能!
水果和蔬菜虽然都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在种类与含量上有差别,除去维生素C较多的鲜山楂、柑橘等,一般水果,像苹果、梨、香蕉等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不上绿叶菜。因此,要想获得足够的维生素,还是应当多吃蔬菜。
另外,水果中所含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进入肝脏后,易转变成脂肪使人发胖,尤其是果糖会使人体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迅速升高,所以,用水果替代蔬菜大量给孩子吃并不好。
孩子不爱吃蔬菜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要帮助孩子纠正,多给孩子讲吃蔬菜的好处。父母可利用聊天、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孩子介绍吃蔬菜的好处。最重要的是父母更应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吃蔬菜后吃鱼肉。在吃饭的时候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体验吃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