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如同釜底抽薪一样,是一种有风险的策略。它是指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有意将合作条件绝对化,并把它放到谈判桌上,明确地表明自己已无退路,希望对方能够让步,否则情愿接受谈判破裂的结局。这样做的前提是双方利益要求的差距不超过合理限度,则对方有可能忍痛割舍部分期望利益、委曲求全;反之,倘若双方利益的差距实在太大,单方面的努力与让步是无法弥补的,谈判也只能由此收场了。
在一次引进设备的谈判中,一家公司选择了两家外商A公司与B公司,作为可能的合作伙伴。根据两家公司报来的资料与价格,该公司同两家公司分别作了初步接触,发现A公司名声较响,设备质量也较好,而且报价也较高,达600万美元;B公司虽名气不及A公司,但设备质量毫不逊色,报价为580万美元。根据各方面情况的综合考虑,该公司决定把B公司的设备作为首选对象。然而,这个价格仍然偏高,谈判的关键是要它把价格降下来。
于是,该公司邀请B公司派代表来华洽谈,通过几轮谈判,B公司几次降价,最后报出价格为520万美元,并声明再降1美元,它就不干了。然而据得到的情报分析,按照这个价格B公司仍有可观的利润,因此这个价格似乎仍高了些。因此该公司在与B公司谈判的同时,也保持着与A公司的联系,这显然对B公司造成了一些压力。
这时,该公司就对B公司采取釜底抽薪的计策,坦率地告诉B公司谈判代表:虽然贵公司做了很大让步,但我们在该项目上的底价是500万美元,超过这一限度,要向上级申请,能否批准,心里也没底。希望贵公司再作一次最后的报价,否则,虽然非常希望购买贵公司的设备,但看来也只能另择伙伴了。对此,将感到遗憾。
B公司谈判代表虽然不太乐意,但眼看就要到手的合同有可能告吹,只得再紧急与公司本部磋商,最后终于以497万美元同该公司达成购买设备协议。
当然,这一策略不是可以随便采用的。但当谈判陷入僵局而又无计可施时,这往往是最后一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做出这一选择时,我们要做好最坏打算的思想准备,否则到头来会显得茫然失措。特别是如果盲目滥用这一做法,只会吓退所有的合作者,最后搞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僵局就此突破,生意人就要兑现承诺,与对方签订协议,并在以后的执行中,充分合作,保证履约。切忌用A来压B,因为搞得不好,如果两家公司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就会非常被动。在整个过程中,生意人应该严格遵守商业信用和道德,不能随意承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要注意的是:货比三家与轮番压价绝对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