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技术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急剧的增加。但信息量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信息能够接收的速度,从而导致有用的信息无法传递,无用的信息满天飞,“信息垃圾”的处理成为当今信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我们不注重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增长获取对我们有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之中,这样一来,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但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因此,生意人必须提高自己对信息的筛选和加工能力。”
1.信息筛选
如果说收集信息的重点是“周全”,那么,可以说筛选信息的要点就是“精确”和“真实”。信息筛选的原则要求有两条,一是精炼原则,二是优越原则。
精炼原则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1)信息的浓缩:进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不仅要求信息量大,而且内容要精炼。例如调查研究情况时要做到细致、周密,但写调查报告就不能一一罗列现象,而要简明扼要。
浓缩信息的技术是多方面的,有提要法、典型法、归纳法、抽象法等等。
(2)信息的组构。就是对信息进行排列、归类、编目等组织建构工作,使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如:统计有分项分类,会计有科目账本,这些都是组成信息的手段。信息一经组构,大量粗浅的东西也就筛选掉了。
(3)信息专选。就是把信息按专门领域选择归类。进一步提供专业性很强的系统信息,甚至形成专家系统。
优越原则可从四个方面考虑:
(1)可靠性分析。即以科学态度分析信息内容是否真实,根据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成立。
(2)先进性分析。就是将信息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原理、观点、方法等,与相关信息作对比,判断该信息是否代表着某一领域里的先进水平。
(3)适应性分析。必须考虑信息对环境、形势和时代的适应性。适应环境、形势和时代的信息,才是决策需要的信息。
(4)暂存性分析。对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信息,需要暂存起来。这是既要坚持筛选,又要防止把有价值的信息淘汰掉的预防措施。暂存性信息可以是已经使用过的,或过时备查的,也可以是似乎有问题,而存疑待考的,还可以是似乎有价值,暂时用不上而存档的信息。决策时应注意审查这类信息。
2.警惕错误信息
精明的生意人总是把信息当做指导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力杠杆。然而,并非一切信息和情报都能为己所用。情报这东西形形色色,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即使精明的生意人也不免对真真假假的情报产生“过敏反应”,以致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留下痛苦的遗恨。据经济专家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信息一定要注意七忌:一忌有假;二忌过时;三忌片面;四忌讹传;五忌起哄;六忌迟缓;七忌草率。
信息情报贵在准确、快速和实用。准确是信息的灵魂,快速是信息的生命,实用是信息的目的,三者是以准确为前提。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管理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信息必须准确无误,离开了准确,信息不仅不会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会起相反的作用。有的企业的厂长(经理)说,“信息天天有,生意做不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信息真假,下不了决心。有的企业对信息的处理不慎重,或主观臆断,或道昕途说,或凭老经验办事,信息的准确性极差,用这样的信息决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只有损失。
在商战中,有人提出,信息=主意=财富,这不无道理,其中有个关键就是要求经营者缜密地沿“等式”的每一个环节运作,在“准”字上下功夫。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如果失当,信息不但不能转化为财富,反而还会带来损失。
美国福特公司曾经得到一个情报,市场上需要一种大型的、华而不实的汽车,在“驾驶舱”中设有一堆稀奇古怪的装置,能逗人喜爱。于是,福特公司很快推出了这种产品。然而,销售情况却非常糟糕。经过反省,原来那个“情报”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并非真实的市场情报。此事成为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为了避免捕捉到错误信息,必须了解几种常见的假信息形式:
(1)虚假需要。市场行情的个别现象的反映,往往是虚假的,与其本质特征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反映这样假象的信息,应通过鉴别,加以剔除。如某经销商路经南方某城市时,看到当地养鹅条件并不好,但很多居民家都养有鹅,就误认为该地居民一定是喜欢吃鹅肉而购买困难。于是,立即从北方采购15万公斤冻鹅肉运到该地销售,可是一再削价也卖不出去,这才了解到,该地居民养鹅一为防蛇,二为代狗看门,而并没有吃鹅肉的习惯。这一反映假象的信息,使该经销商亏损了18万元。
“某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各地厂家闻声便蜂拥而上,加紧生产,新企业,新生产线也接连出现。但是,好景不长,盲目大量生产的产品,由于需求的局限性,在铁面无私的价值规律面前,被迫来了一次调整,一批盲目上马的新厂、新生产线只好关、停、并、转。一上一下,损失惊人。这是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常有的现象。究其产生的原因,是经营决策者上了“虚假需要”的当。
为什么在经济活动中会产生“虚假需求”的现象呢?商品市场的变化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的。某一个新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消费水平提高,有的是因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有的是因为价格下跌刺激引起等等,而更多的是由于宣传工具过多的宣传或某一厂商采取的一定销售策略所引起。
(2)夸大事实。满足于一时的或某一方面的现象,忽视其稍纵即逝的变化或没有准确地把握其量与质的关系,这就容易产生夸大的信息材料,或夸大市场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把竞争态势看得过于平缓,或夸大市场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把竞争态势看得过于激烈。
(3)信息残缺。反应市场行情个别的、局部的事实,而不能完整地把握事物的全貌,一知半解,往往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中国的外贸人员在莫斯科时听一东方人员讲,苏联人喜欢中国的灯芯绒。我外贸人员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残缺的信息。苏联市场上法国、奥地利、波兰、印度等国的灯芯绒并不少,为什么喜欢中国的灯芯绒?经进一步作市场调查,原来苏联人是喜欢纯棉的灯芯绒,而上述各国销往苏联的灯芯绒大都是混纺的。于是,残缺的信息变成了完整的信息。
(4)拼凑。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偏差或混乱,靠人为拼凑致使张冠李戴,或对初始情况缺乏准确的描述,依靠加工者的人为分析,牵强附会,主观拼凑,结果是“离题万里”。
信息往往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别,主要是将那些可能含有不真实成分的信息筛选出来,进行必要的再加工,以提高加工过程的科学性和加工结果的准确性。
一位生意人到南方一个小城进行市场调查,发现人们穿的鞋子仍然是20年前的老样式。同当地的消费者一谈,他发现,那里的人对旧式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也没有觉得老样式的鞋有什么不好,对新式鞋也没有多大兴趣,如果在这里推出新式鞋,不一定会畅销。
这个人并没有放弃尝试性的努力,他购进一些新式皮鞋,运往小城试销。结果,一开始卖得并不好。但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开始接受并大量购买,他赚了不少钱。
一份事业,开始往往很难判断得出它到底能不能赚钱,有时的访问或调查获得的信息很可能是假象,但敢于实践和尝试的人,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