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话有时比良药更有效(1 / 1)

过去,有一个富翁住在缅甸的仰光,他的脾气很坏。有一次,他生了病,却不愿求医看病。

后来,他的朋友请来一个大夫给他看病。

“哼,我才不吃他的药呢,”富翁说道,“大夫说话声音太大啦。”

他们又请了另外一个大夫给他看病。这个大夫说话温文尔雅,可是富翁却说:“不,我不要他看,他太寒酸了。”

于是他们又请求第三个大夫为他治病。他衣冠楚楚,谈吐文雅。

“把酬金拿去,”富翁不满地说,“我不打算听你的忠告。你看病太马虎啦。”

富翁体温显著升高,病情恶化,就此卧床不起,他的朋友急得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天,一个从曼德勒来的大夫到仰光度假。富翁的好友得知,便前来拜访他。

“请您救救我们的朋友,行吗?”他们恳切地说,“他的病很重,他的脾气很暴躁,又讳疾忌医。不过,也许由于您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可亲,他会听从您的劝告的。”

年轻的大夫穿着最好的衣服,来看富翁。

“亲爱的大伯,”他彬彬有礼地说,“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我相信您很快会痊愈的。”

大夫吩咐仆人拿些冰块,将它敷在病人的额头上,富翁顿时感到舒服多了。

“您是否愿意让我开点药给您吃?”

富翁默默点点头。

年轻的大夫在药中掺了点蜜水。富翁报以微笑,慢慢地吞服下去了。

“呵,很甜。”他喝完药深深地吐了一口气,不一会儿,便安静地进入梦乡了。

富翁醒来后,感觉好多了,烧也退了。

其他的大夫问年轻的大夫,是怎样给这怪老头治好病的。

年轻的大夫笑着说:“好听的话有时比药更有效。”

有话好好说,良言更要美美地说。甜美的语音、温柔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新颖的语句和生动的比拟等等,是良言的组成部分,让人由表及里地感到温暖如春。真情的激励、友好的劝说、热情的赞美、善意的批评和推心置腹的谈心,如果改作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说出,就一定能调动对方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感受,就更能在陶醉人心的同时达到温暖人心的效果。

虽然雪中送炭是君子,但锦上添花未必就是小人。即使是最优秀、最有成绩、最自信的人,也希望得到适度适时的赞扬、恰当而又中肯的评价和真心的赞赏。这并非是虚荣,而是渴望上进、寻求理解、获得支持和鼓励的需要。所以对他们所说的任何真诚、得体、恰当和中肯的话语,都会滋润他们的心田,甚至使他们心旌**漾,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让人六月寒的恶语,常常出自那些自以为是,说话只顾自己淋漓痛快、不顾对方的心理需求的人之口。所以要说出使人三冬暖的良言,首先就要想方设法了解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作为社会中的人,一般人都有自尊、友善、理解和自我表现等心理需求。说话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这些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打动对方的心。

比如叙旧和怀旧是一般人常有的心理需求,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处境下,不同人的这种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人在艰苦奋斗时期,常常需要直率的叙述,而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希望别人在叙旧的时候美化自己的过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叙旧也必须符合对方特定的心理需求,才能使之如沐春风。依此类推,只有抓住对方的心理,才能说出三冬暖的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