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与人交涉,所交涉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除了走夫人路线外,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迂回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也是一条貌似曲折,实则多快好省的交涉捷径。
1.老人、小孩容易接近
老人因体力虚弱在家休养,或因年岁高而退职在家,没有工作做,家务不让做,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而又没处说(儿女上班少有时间;年辈相距,话难投机),因此,常常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自然非常乐意。再者,心理学表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而小孩子纯朴,喜新好奇爱动,一颗块糖、一段故事、一个鬼脸、一声夸奖就能很快赢得小孩的亲近。
2.老人、小孩喜欢你接近
一般地说,老年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厚,精神仓库里贮藏有大量感性或理性的“经验产品”,一有机会,他们总乐于滔滔倾诉,希望能影响、感动后人,也算获得人生的哪怕些许的安慰。事实上,老人长年留在家中,这种滔滔倾诉故事、传授经验的机会实在很少,因此,老人的生理、心理便表现出极大限度的和善、平易。尤其对于年轻人,他们总乐于主动招呼、热情交涉。至于小孩,若你真诚地以童心相待,带给小孩一些新奇游戏,小孩会立刻把你当做“快活大王”或“英雄人物”而崇拜、亲近。一句话,老人、小孩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喜欢与你接近。
3.通过老人、小孩,可以融洽全家
老人是长者,而中国人有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假如老人心悦神怡,全家随之活跃和愉快。中国人又十分看重传宗接代,视小孩为家庭的未来,爷辈如此,父辈更甚。况且现代家庭儿生子女多是“小皇帝”,家里人更是哄捧宠爱,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块,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交涉时走老人孩子路线有几点需要注意:
(1)多了解和积累老与小的知识
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调查、观察之外,平时也应适当地作些理性积累,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积累有关老年健身知识、休闲知识,小孩游戏知识、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时“妙手偶得,借题发挥”。一天晚上,瑶瑶到某领导家做客,她挨着一个4岁的女孩坐下,笑盈盈地问:“小朋友上幼儿园了吧?”小女孩睁大眼睛点点头。“会拍手掌吗?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朋友笑嘻嘻”“我会,我会拍!”小女孩一下给逗乐了,伸出双手便和瑶瑶玩了起来。很快,瑶瑶和小女孩打成一片,旁边小女孩的爸爸妈妈也格外开心。
(2)要主动套近乎,拉家常
谈话是交际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进入一个家庭,见到老人、小孩,要想见一面便产生“一见如故”的融洽气氛,登门人应该主动引出话题消除他们对陌生人登门造访的警觉,不应该等待家庭一方(老人、小孩)搜寻话题勉强问答。因为双方刚刚接触的短时间内,登门人有心理准备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话题,况且对于老人,你主动开口也表示了尊敬;对于小孩,你主动开口,能表示亲近,消除小孩对生人的恐惧和陌生感。
(3)不可小瞧,谨慎对待
对老人务必态度谦恭、心性美善、行为礼让。这一方面表现你的虚心、诚实,一方面显示出你对长者的尊重、敬仰。那种三言两语就夸夸其谈,将老人“晾挂”一边或任何不礼貌的言行是切不可取的,结果只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赶撵。小孩天性乖巧,欢乐容易哭闹也容易,稍有不适就可导致“风雨满楼”。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须因情因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天真、童稚去换取欢悦,千万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虚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