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株不显眼的花草(1 / 1)

美丽的花草最容易招人采摘,而一朵不显眼的平凡花草,反而更能够保全自己。低调做人者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貌不惊人”。当然,所谓的“貌”不完全是指外貌,严格地说是“看上去”的意思,既包括一个人的相貌穿着,也包括了行为举止。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内敛而不张扬、柔和而不粗暴,不显山露水,也不锋芒毕露。这种做人的低姿态,能够减少别人的反感与嫉妒之心。

不过,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更多的(特别是年轻人)遇事喜张扬,遇人好显摆,更要命的是抬高自己时还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见丝毫的羞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有十分的才能,就要十二分地表现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还要十三分地说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以及一定的能力。他们说起话来咄咄逼人,做起事来不留余地。

一个热衷于逞能的人,即使是碰上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也容易因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或顾忌面子问题而霸王硬上弓。其结果不用多说,十有八九会把事情搞砸。若是给自己做事,事情搞砸了的苦酒由自己品尝;若是替人打工,同事们不仅不会在你危难时候伸出援手,甚至有可能落井下石——因为你的逞能导致你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和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热衷于逞能的人终究是成不了气候的。

圣者无名,大者无形。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轻易露出本事的。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古代的高手是如何做“不显眼的花草”的。

唐朝有个皇子叫李忱,这个生于帝王之家的洪福并没有给李忱带来多少安逸—一因为他是唐宪宗(唐朝第十一位皇帝,不计武则天)的第十三子,前面还排着十二位觊觎龙椅的哥哥。我们都知道,历代皇家的太子之争从来都是不择手段、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唐朝开国年间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于皇家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不幸。

李忱这个立于危墙之下的皇子,自幼笨拙木讷、糊涂迷糊,在皇子当中非常不起眼。长大后,李忱更是沉默寡言,形似弱智。这种形象的他与九五之尊相差太远,所以在一次又一次权力倾轧的刀光剑影中安然无恙。

命运在李忱36岁那一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会昌六年(846年),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武宗因为食方士炼的所谓仙丹而暴毙。国不可一日无主,谁来继任皇帝呢?当时,朝廷里宦官的势力很强,这些宦官们为了能够继续独揽朝政、享受荣华富贵,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容易控制的人上台。他们斟酌来斟酌去,发现有点不起眼的李忱是最好的人选。于是,身为三朝皇叔的李忱被迎回皇宫,黄袍加身。

居心不良的宦官们的算盘打得很好。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李忱的能耐。李忱登基后,将专权的宦官们一一清除,并励精治国,使暮气沉沉的晚唐呈现出“中兴”的局面,以致于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你看,这个李忱不仅在“不起眼”中躲过了天大的灾祸,还在“不起眼”中拣了一个天大的馅饼。如此看来,人还是不起眼一点好。你要是天生丽质、太起眼的话,就装装糊涂吧。

装糊涂,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即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不过,人人都想表现聪明,装糊涂似乎是很难的。这需要有傻的胸怀风度。《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它们准备猎物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装糊涂之初或许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也就习惯成自然了。那么是不是在装糊涂中就真的变痴傻了呢?不是,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李忱一样,外表糊涂,内心永远清醒。

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发展策略。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