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最近与妻子离了婚,他们冲突的理由很简单:女方埋怨男方在家的时间太少,只是把家当成一个旅社,男方则认为自己奋力在外拼搏正是为了这个家。互相的埋怨积攒久了,少不了争吵与冷战。时间一长,两人终于越走越远……
朋友和我倾诉时,我们在一家咖啡厅喝咖啡。朋友和他的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来北京打拼。和所有异乡创业者走过的坎坷一样,他们清贫而又快乐地工作与生活过。从租住在阴暗的地下室,到租住嘈杂的平房,再到租住小区楼房……他们居所的改变,反映出他们处境的好转。7年之后,他们终于实现了曾在地下室许下的诺言:在北京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来,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两个人变成了三个人……深埋在地下室里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茁壮长大、开花结果,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然而,有了有形的家后,他们之间渐渐出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冲突。类似的情景剧我们都不怎么陌生。处身都市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之下,不少男人疲于奔命。他们有很多理由忙碌,但这些理由都不能构成忽略家庭的理由。
我们的一切努力,是为了人生的幸福。人生的幸福不仅仅是你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的钱,它的内涵很丰富。除了看得见的“幸福”,还有许多无形的“幸福”。
初学英语的时候,我常常搞不懂家的几种说法,即HOME和HOUSE各有什么不同。后来才知道,前者是指抽象、无形的家,后者是指具体、有形的家,而我们中文所说的家则包含了其中的全部含义。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他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1小时大概赚20元。”父亲将自己的工资与工作时间作了一个简单的换算。
“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个故事让人动容:时间可以换取金钱,也可以换取家庭的亲情和快乐。不要说没有时间。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是为了人生的幸福,那么就给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
在我们这个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一旦你或你的亲人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对名人来说,那儿也许已是故居;对一般的百姓来讲,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1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亲、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在悲喜交集中,他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可以在竹篱茅舍,可以在高屋华堂,甚至可以在居无定所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因此,当咖啡厅里播放萨克斯独奏《回家》时,我的朋友终于泪流满面。他说他已经不想回到他那座装修豪华的大HOUSE中。从他的家庭的悲欢离散里,显示的不正是“家”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的变形与可怜,以及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与付出的代价吗?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大多数家庭的经济压力都在男人身上。因此,男人在外面打拼,实在是劳心劳力。这些在外打拼的事业型男人,常以为努力提供家人以更优越的物质享受是自己应尽的、唯一的义务,他们会忽视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殊不知人是感情动物,精神上的需求是金钱所不能代替的。其实,在特殊的日子里买束花给妻子,在六一儿童节带孩子去趟动物园,并不会花去你多少精力。你若能将爱表达得感性一点,相信你会因此拥有一个更加和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