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礼而后仕。又云先学礼而后问世。可见“礼”对于一个人运势的影响颇大。礼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套行为规范,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一个待人彬彬有礼的人,在人势的运营上必定十分和谐。反之,处世无礼之人,神憎鬼厌,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在谋势一课上,我们说“先学礼而后谋势”一点也不过分。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人受到别人尊重时,自然会感到快乐;当受到别人轻视时,自然就会觉得气恼。不管在任何时代,这种导致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始终不变,是人类的通性。而促使这种关系相处圆满的最好办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中国人的性格较西方人含蓄,因此,特别讲究礼节。由于太重视繁文缛节,以至于有些人对“礼”的认识发生偏差,他们以为只有对长辈、上司,或想讨好对方时才讲礼节,对晚辈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就可马虎。
甚至还有人认为,礼貌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其他价值。如果以这些态度来评断礼节,岂不是使人际关系变成“钱货两讫”的交易关系,和做生意又有什么两样?
现在心理学指出“自尊是维持心理平衡的要素。”可见每个人要维持心里的平衡和健康,都要有活得“理直气壮”的感觉,也就是要处处想到和做到尊重别人,不仅要注重日常交往的礼节,还要说得体的话,做合适的事,才能处处受人尊重,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尊重、体谅的“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不是虚假问候,而是发自内心最基本也是最真诚的行为。
既然先学礼而后谋势,那么该学些什么礼呢?彬彬有礼的态度又该是怎样的呢?没有人生下来就懂礼,家庭、学校、社会,逐渐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彬彬有礼、有风度的人。那么,如果没做一件事都有一套刻板的礼仪在缚手缚脚是不是很繁琐呢?
事实并不尽然,因为,有许多礼仪在事实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我们早已感觉不到它的约束。另外,关于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等较特殊的礼节,只要我们基于尊重、体谅别人的心情之上,不说过头的话,不做伤人的事,让别人觉得我们做事为人很得体是不难做到的。
所以,礼,决不能、也绝不是只讲求形式,要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应该发自内心的,并且要遵守社会公认的规则的。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从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出发,在社交场合中,自然也就能以平实有礼的态度与人交往和沟通。
如果能身体力行,适当的做到“多礼”,则必然“人不怪”而大受欢迎。所以,彬彬有礼的风度,不但能成为你受人尊敬的“饰物”,同时还能给你带来最佳的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