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1 / 1)

人的本性之一是趋乐避苦,惰性也就荣影子一样时常左右纠缠,烦扰折人们的心灵。但正如歌德所说:“我们的本性趋向于懒怠。但只要我们的心向着活动,并时常激励它,就能在这活动中感受真正的喜悦。”正因为这样,勤奋的人才能获得多余别人的成果,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天给予了人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的湖湘子弟之一,据说他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朗读了不知多少遍,却还没能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曾国藩睡觉之后行窃。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的诵读那篇文章。小偷终于忍无可忍,跳出来怒斥曾国藩:“你这么愚钝还读什么书?”斥完后将那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小偷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就能背下来,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国藩却成为了晚清的中兴名臣。

天道酬勤,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反之,即使你有再高的天赋,没有加进自己的辛勤努力,那也是白白浪费。

“勤能补拙”已是一句老话,但你若是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这句话就不一定能经常记住了。

现在能承认自己有些“拙”的人不会太多,特别是在进入社会之初,能认识到自己“拙”的年轻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干将,也都相信自己在接受社会几年的磨练之后,便可一飞冲天。但能在短短几年即一飞冲天的人又能有几个呢?有多少人飞不起来,有多少人刚展翅就摔了下来,能真正飞起来的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么呢?大多是因为社会磨练不够,能力不足。

一个人能力的增强是一点一滴汇集的,一夜之间功力猛增只是武侠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一句老话,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中口耳相传,历久弥新。为什么这句话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