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偷梁换柱”在突破传统理念、革新产品样式方面的奇效相类似,在树立企业形象方面,“偷梁换柱”也常常能发挥神奇的作用。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最终之所以能成功地成为规模庞大、实力超群的一流企业,从它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就不难发现,“偷梁换柱”的奇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经营领域的转移,无论是企业新形象的重新确立,还是传统经营理念的大胆突破,“偷梁换柱”一直以暗中更换关键部分的循序渐进的举措,逐渐地使企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直到它以一个巨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才不由得惊呼:原来貌不惊人的丑小鸭已成了天鹅!
请看我国著名的海信集团是怎样由小到大,历经30年的“偷梁换柱”,直到今天创出了“海信电器”这个举国闻名的品牌的。
海信集团的前身是青岛无线电二厂,于1969年9月创立,当时仅有职工34人,产品只有一种,是半导体收音机,貌不惊人,默默无闻,似乎市场中的任何一个波浪,就可以轻易地将它吞没。
第二年,该厂就开始了“偷梁换柱”式的变革,研制成功山东省第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当年产量仅有80台,与此同时,果断地停产袖珍收音机,开始生产台式收音机。从产品上的逐渐更换开始,初步达到了企业形象的“偷梁换柱”,突破了初创时的单一模式。
到了1976年9月,该厂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9英寸全塑晶体管黑白电视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经过两年发展,1978年电视机总产量已达到6000余台,成为全省第一。1979年该厂正式更名为青岛电视机厂,并荣幸地成为国家电视定点生产厂。1981年更是创记录地达到2500万元的年产值,职工人数达到835人。
经过在产品上循序渐进的“偷梁换柱”,该厂实现了从无线电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的变革,并进而更新了企业的形象,在建厂10周年大庆时,以“青岛电视机厂”的崭新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该厂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继续采取大胆的“偷梁换柱”举措,勇于以新的形象向新的领域挺进。
1984年,该厂研制成功彩电,开始以更加现代化的产品向市场冲刺。1985年,该厂再创辉煌,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国第一位。1989年,彩电产量达到41万台,在中国电视机市场确立了优势。
当该厂以雄厚的实力和全新的形象在中国电视机市场纵横驰骋时,该厂“偷梁换柱”的计谋不仅没有丝毫停顿,反而使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1993年2月,该厂与外商合资成立青岛硅姆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生产商用收款机。12月又再使“偷梁换柱”,合资组建AT&T数字程控交换公司,开始涉足通讯产业。1994年3月成立青州海信电器公司,5月成立临沂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和肥城海信电子有限公司。8月29日,终于水到渠成,青岛海信集团及海信电器公司隆重成立了。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商用收款机、数字程控交换机,从青岛电视机厂到海信集团,该厂以“偷梁换柱”的方式,不间断地变更关键部分,终于使产品和企业形象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以全新的产品、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表现了一个现代化企业不懈进取的博大胸襟。
之后,海信集团更是利用“偷梁换柱”之计,在市场上大显身手:海信光学有限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成立了,海信大屏幕彩电研制成功投放市场了,海信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了,国内最大的变频空调生产基地海信空调公司兴建了,海信青岛大学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建成招生了,标志着经营战略大转移的南非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组建成功了。1997年4月,海信电器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上市,揭开了海信集团更加辉煌的一页。1998年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销售收入达82.5亿元,净资产达到17.8亿元,利税达到4亿元。
经过30年不间断地实施“偷梁换柱”,海信集团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由最初成立时的34人的小厂发展成今天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企业。细细考察这30年的风雨历程,不能不承认,海信集团正是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中获得了成功,尽管这种更新一直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关键局部进行改变,但30年的日积月累,竟使海信集团发生了质的变化,完全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大企业。
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建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的青岛电视机厂工作,经过10年的开拓创新,于1992年2月,当时35岁的他成为该厂的厂长,之后,他率领该厂连创辉煌,一直走到了今天。
面对当今的辉煌成果,周厚健仍很谦虚:“海信要成为百年品牌,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响亮地提出“先做强,后做大”的口号,他认为“有了强壮的根基和充足的血液,一个肌体就会不断地生长和扩张。”
可见,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他还是会大刀阔斧地进行“偷梁换柱”式的革新,以实现他的“建立一个百年企业,树立一个百年品牌”的宏伟目标。
海信集团以其赫赫战果,向我们证明了“偷梁换柱”在企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神奇般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在学习海信经验时一定要注意,无论是产品的更新还是企业形象的改变,都应越变越好,千万不能把原有的“梁”和“柱”抽去,换上几根枯木朽枝,如果那样做了,企业的大厦肯定会瞬间倒塌。
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使用此计失败的例子也不少见,还是留给市场人士慢慢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