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才竞争的市场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机器是死的,产品是死的,只有人才才能赋予它们生命,创造出一个企业的勃勃生机。
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对人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或重金礼聘,或屈尊诚聘,或委以重任,或令其担纲科研课题。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只要让人才人尽其用,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拆后台挖墙脚”,就是把对方阵营中担当栋梁重任的人才挖走,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使对方的产品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美国报业大王威廉·拉道夫·赫斯特就是用“挖墙脚”的疯狂举动,彻底击毁了对手。
24岁那年,赫斯特接替父亲,开始主办《旧金山考察家报》。一开始他就瞄准了当代的报业巨子普利策,借鉴普利策的经验,对报纸进行全面改革,使原先亏损累累的这家小报终于开始扭亏为盈,而且利润逐年提高。
父亲病逝后,他继承了全部家产,有了雄厚的财力做后盾,他决心在报业这块平静的市场上掀起滔天巨浪。
他进军纽约,买下了纽约的一家报纸《晨报》,并更名为《纽约日报》,然后调兵遣将,进驻纽约,向普利策鼎鼎大名的《纽约世界》发起空前猛烈的挑战。
他选择了一种最巧妙的战术,就是“挖墙”,他动用巨资,不惜血本,高薪收买普利策的工作人员,进行彻底的“釜底抽薪”。
著名的漫画家、著名剧评家等一批重要角色相继被他从普利策的阵营中高薪挖走。初战告捷,他更加明目张胆,索性把《纽约日报》搬到《纽约世界报》的大本营,与普利策的人马在同一座写字楼办公。
令普利策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他的办公室空空如也,他的全部人马都被赫斯特用高薪挖走了。”
这不得了!人走楼空,自己的《纽约世界报》不就全军覆没了吗?普利策没有办法,只好用更高的薪水把自己的原班人马请了回来。
仅仅过了一天,赫斯特重施放伎,再次拿出高过普利策很多的薪水,把《纽约世界报》的全部人马再次挖了过去。
在“挖墙脚”的疯狂进攻之下,《纽约世界报》全线失利。普利策不愧是报界的泰斗,他灵机一动,不妨也学学赫斯特,从别的报社挖来几个人才,来挽救自己的危机。
于是,《太阳报》主编布拉斯本被高薪请到了《纽约世界报》,使这家摇摇欲坠的报社重新焕发了生机。
赫斯特怎肯罢休,又施出高薪以诱饵,把布拉斯本也控制了自己的阵营中,由他来主编刚刚创刊不久的《纽约晚报》。
至此,赫斯特的“挖墙脚”战役大获全胜,号称报界泰斗的普利策也只好甘拜下风,任由赫斯特在报界呼风唤雨,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报纸之王”,名震四方。
“挖墙脚”作为“釜底抽薪”的重要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屡见不鲜。北京作为人才密集的城市,曾先后被南方许多大型公司以高薪的名义挖走许多人才。而“挖墙脚”式的私下交易,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跳槽”、“人才流动”成为当代中国最流行的名词。
“拆后台,挖墙脚”作为“釜底抽薪”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受到了市场人士的高度重视。这其中自然包含着渴求人才的一面,同时更主要的体现了挤垮、战胜竞争对手的另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市场经营者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人才,谨防后院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