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企管理部门小吴与小曹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原是中学同学,后来又进了同一所大学,可谓是“知心朋友”了,他们既是同学关系又是同事关系,所以两人都很珍视这份缘分。后来,局里要在小吴他们科室选择一位中层管理,消息传开后,科室里的人都闻风而动,托关系,找门子,都希望自己入选。但后来传出内部消息,领导主要在考察小吴与小曹。他们俩的能力都很突出,尤其是小吴,能力强,为人也不错,所以大家一致认为非小吴莫属了。
几天后结果下来了,令大家吃惊的是,中选的不是小吴,而是小曹。大家想不通是怎么回事,但小曹最明白。原来,在小曹得知选拔是在他与小吴之间进行时,他的私欲极大地膨胀起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小吴挤掉。但他也明白,如果搞公平竞争,自己不是小曹的对手,他只能靠小动作取胜。于是,他四处活动,在上级面前极尽献媚之能事,除了大大宣扬自己的能力外,还处处给领导一个暗示——小吴有许多缺点,他不适合这份工作。小曹与小吴相处多年,找出一些小吴的失误毫无困难,加之小曹又编造了一些似乎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在小曹的这种阴谋活动下,他终于把小吴挤了出去。
在成为同事之前认识或者已是朋友的,当成为同事之后,这种关系是最不好处的,因为相互都知根知底,很容易就会“揭发”对方一下。所以处于竞争当中的同事必须时刻小心提防,特别对知根知底的“朋友”更要防一手。正如小吴的遭遇一样,他处于一种“防不胜防”的被动而尴尬的境地。其实,他没有明白这一点:这时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而绝不能一味防守,否则自己成为受害的羔羊必定无疑。
也正是鉴于这种情况,有许多人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愿意进入同一个公司,尤其是那种潜伏着利益冲突的同事。朋友好做,只要大家合得来就行;而这种同事关系的确难处,因为其中充满了勾心斗角。做朋友时有来有往,协调得非常好,当带着朋友的“前科”进入同事角色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相互的心态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只能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损害了以前良好的朋友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损害,只是因为对利益的争夺而形成的,这多少有些叫人寒心。所以,有许多人宁肯做一辈子与利无争的朋友,也不会去做利益丰厚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