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成功东山再起的故事在商界之中频频被人相继传诵,乔布斯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苹果的经历也成为转败为胜的经典案例,被不少教科书广为引用。从苹果的经验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拥有英明的统帅,就可能拥有成功的团队。乔布斯并非是十全十美的英雄,但是,把乔布斯请回重掌帅印,无疑是苹果的经典之作。

作为企业从低谷翻盘,走向再度辉煌的典型案例,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苹果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如今,开办一个自己的企业,让自己成为一个老板并不难。然而老板并不算是企业家,就如同会写字的不一定都是作家,会打枪的不一定都是将军一样。“老板”只不过是一个“初级阶段”,能,被人称为企业家也不过是一种普遍现象,而真正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为,这不仅需要很厚的功底,更需要很高的素质,特别是当企业家的素质。在中国目前这种“人治”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而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家能否经营好企业的综合能力,乔布斯与苹果的关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句话似乎是老生常谈,但苹果电脑的大起大落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古人说:“智生识,识生断”。一个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必定有一个有着过人“智”和“识”的企业家。而在这个企业家的“智”和“识”中,他一定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企业的成败与否,绝非是自己一人能够包揽下的,必定是依靠了众多的人才。乔布斯之所以能带领苹果翻盘,关键就在于苹果早先积累下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就是能否把握好“帅才”与“将才”的关系。众所周知,所谓“帅才”是那些能统领千军万马,运筹帷幄的指挥全局战略指挥人才,而“将才”是那些能身先士卒,领兵打仗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人才。有帅无将,或是有将无帅都不可能必然取胜,但是,“明帅”配“良将”,那肯定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经营企业应该认识以;良将不好找,明帅更难求。故,企业管理者们寻找人才,就应该像追求利润一样锲而不舍,要坚信,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

第三,苹果之所以能够翻盘,就在于乔布斯和苹果的管理层都认识到“不可一世”的危害性,而且他们都勇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苹果重新请回乔布斯领军统帅,乔布斯放弃Mac的不兼容与微软Office结盟,表面上看都是市场形势所迫,但这种双赢策略,却正是他们敢于面对现实的智慧体现。反思我们国内不少企业,“窝里斗”还不够,还要到国际市场上自相残杀,相互压价,恶意竞争,最终落个两败俱伤,这值得吗?苹果与微软结盟并没有抹杀他的个性,反倒是他的特立独行使他在市场上稳居一方,从这一点上讲,难道不值得我们国内企业深思吗?

相关链接之一:

苹果发展历程简述

1976年 苹果电脑公司成立

1977年 苹果Ⅱ发布

1980年 苹果Ⅲ发布,苹果公司股票上市

1991年 IBM与苹果结成联盟:IBM为苹果开发RISC处理器

1995年 最早的Mac兼容机涌进市场

1996年 苹果20周年,二十周年纪念版Macintosh发布

1997年 苹果从Mac兼容机制造商手中购回许可证

1998年 苹果正式宣布重新赢利

1998年 IBM发布1.IGHz G3处理器

1998年 iMac上市

1999年 新笔记本电脑PowerBook G3发布

1999年 在纽约Mac World展览会上推出iBook

2000年 推出Mac OS X

2001年 推出Power G4电脑

2001年 发布Mac OS X 10.1

2001年 展示iPod

2002年 展示全新的LCD iMac

2002年 新Power G4发布

2003年 Power Mac G5发布

相关链接之二:

苹果的来历

关于“苹果( Apple)”还颇有一番来历。

1974年乔布斯供职于一家游戏公司,从事电脑游戏的设计工作。两年之后,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刚过弱冠之年的乔布斯从那时起便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沃兹尼亚克在电脑方面较为精通,由他负责技术开发,乔布斯贝¨负责生产和销售。在公司的处初建时期,为了节约经费开支,乔布斯招来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一帮中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然后让他们组装电路板,帮助公司赚钱。

乔布斯是个甲壳虫乐队的乐迷,尤其对这个组合的苹果唱片标记情有独钟;他又非常喜欢吃水果,在访问印度时曾得过盲肠炎,一度靠吃苹果维持生命,苹果是他的吉祥物。他认为若把苹果和电脑联系起来,不仅是吉祥的象征,对公众也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力和神秘的吸引力,于是乎,乔布斯的电脑公司及其标志——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此诞生了。

乔布斯的电脑生产出来之后,下一步便是把它推向市场,这中间往往包含了许多偶然的因素。1976年7月的一天,乔布斯和沃兹尼克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家电脑俱乐部示范操作了他们的“苹果”机,即Apple I。当时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在场,这个人后来成为苹果的财神爷——零售商保罗·特雷尔。这样的绝好机会又怎么能逃过乔布斯的法眼,他请特雷尔亲自操作,自己在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苹果的独特优点。特雷尔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显然他已喜爱上了这台电脑,凭着多年经商的经验和商人敏锐的眼光,他决定跟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合作,一次性订购了50台苹果电脑,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二话没说,拍板成交,双方立即签订合同,完成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大生意”。50台苹果电脑在特雷尔手中很快销售一空,“苹果”名声大振。苹果I出乎意料地卖得好,令乔布斯兴奋不已。眼前的形势让乔布斯和沃尔尼克深刻意识到苹果的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规模小、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了他的汽车,沃兹尼克也贡献了他最大的财产——两台计算机,共筹得1300美元的种子资金,他们制造产品卖给俱乐部的电子迷们。良好的销售让乔布斯马上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为此,他和沃兹尼克去找了惠普等大公司的老板,希望他们能接受苹果电脑原型,但这些公司对此未置可否。乔布斯四处奔波,他的销售天才得以充分展现。乔布斯还说服了几家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以赊账的方式提供零件,他甚至说服了律师和公关公司,以赊欠的方式提供服务,资金短缺的问题终于在乔布斯三寸不烂之舌的强大攻击下解决了。提供赊欠服务的公关公司总裁还为他找了好几位风险投资家,从此,“苹果”开始在市场上寻找生长的空间。

197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注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