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治小姐,就采用这份稿吧!决定了!”
“欸,真的吗?哇!好开心!”
“虽然到最后还是依靠直觉判断……不过,内容已经整理到这种程度,论据与策略也完全匹配,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也是呢。实际上,连我都觉得稍微有点冒险了……不过我也非常满意,太好了!”
以上,是我在写这篇后记前和本书的责任编辑之间的对话。
我从事设计师这一职业已经很多年了,所以我很清楚,定下设计的那个瞬间,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最重要的仪式。写下这篇“后记”的这个瞬间,也是一件设计得到认可,即将走向市场的瞬间。
在我还只是一个小助手时,曾从某位被称作广告界巨匠的制作人那里听到过一句话,而且至今仍然深深刻在我心底。那便是——
“比起制作,选择才更困难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一直持续着制作这一行为,就存在着不断诞生优秀作品的可能。
然而,选择真是困难极了。既需要考虑时代潮流,又是在看不见成品的状态下进行的,一旦“选择”了某个未经打磨的设计雏形,也就意味着舍弃了别的某种可能。判断的同时,责任如影随形。我想不只有设计是如此吧。
我已经连续七年在鹿儿岛设计奖这一鹿儿岛市人才培育项目中担任评审员。说实话,我常常会感叹“从这么多参赛作品中挑选出(锁定)某一个作品实在太难了……”
当然,不仅是我,具备新闻工作者视角的评审员、具备经营者视角的评审员以及事务处、市政府的各位在进行选择时都会烦恼一番。而每当这种时候产生的对话,我都非常想分享给大家。
切记,决不能仅凭感觉就进行选择,必须具备清晰的理由去说明“为什么这份设计就不行呢”“那份设计更好吗”等问题,而构成这些理由的根据,就在于设计对“目标”的展现。
在本书的开篇处,我就提到过设计时需要“明确传播的目标”,而明确所谓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事。
你至少需要掌握“设计力”,才能明确“目标”。我一直坚持将“设计力”教给非设计师人群的原因正是如此。
还记得本书中登场过的山口县防府市那个项目吗?我在着手那个项目时,也向负责的领导解说过“设计力就是沟通力”。虽然时间很有限,但那位领导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并且定下了正确的方针。当时我就深刻地体会到,“负责判断设计的人应该具备设计力”是重要无比的。
本书写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不知为何我却感到有些惆怅,或许是因为我写这本书的过程实在是太愉快了,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距离正确的设计选择、设计制作更进一步。
糟糕的设计,难以看懂更难以传播,既无法给人留下印象,也无法带来理想的效果。然而,如果大家都能掌握“设计力就是沟通力”,事情就会朝着上述状况的反面发展。
这也代表着,让人眼前一亮、清晰明了的优秀设计会更多地被选择、被制作出来。我甚至已经能预见因此变得更美丽的世界。
为此,让我们一起消灭糟糕的设计吧!
我发自内心地期待本书能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里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