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基、“养”基一定要懂的技巧(1 / 1)

哈佛财商课 金文 1048 字 8个月前

某基金公司曾对旗下基民做了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该公司成立的十年间,有近十万个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获得了400%以上的高收益。其中有个引人深思的现象,那就是基金持有人的收益与其持有时间成正比,高收益群主要集中在累计持仓三年至五年的长期持有人中——也就是说,“持”基时间越久,回报率越大。

无独有偶,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金融教授汤姆·金也曾做过类似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换手率低(长期持有不动)的投资者,其收益明显高出“勤快”交易的投资者们。可见,保持“持有”是帮助基民致富的重要因素,但“持有”也并非简单“持”在手里,这里面也是有些功课要做的。

我们必须事先树立正确的认识——基金是长期投资更见成效的投资理财项目,这一点很多人都已知道。但是,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被眼前利益所迷惑,渐渐遗忘了这条最重要的性质。

在决定“持”基之前,请先询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长远投资还是短期回报;然后,有没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能不能对基金信息做出积极评价;你对基金的期望值是否过高。想清楚以上问题,我们再来谈如何更好地“持”基。

一、摆正心态,基金不同于其他理财产品,靠短线操作是不能获利的。基金宛如养老保险,是为更加长远的未来做打算。所以,如果投资想寻求快速收益,还是转向其他投资方式为好。

二、基金市场的涨跌起伏十分正常,但不似股市那般风起云涌,投资者大可不必遇到涨跌就无比恐慌,继而盲目赎回,选择持续观望便可。

三、如果你急需用钱或是通过借贷来购买基金,那么最好见好就收,不要妄想长期持有。他人的钱始终没有保障,不要认为基金风险小就能凑合投资,一旦将来造成损失,你将追悔莫及。

四、当你遇到基金市场大跌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投资最怕投资者自乱阵脚,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胡乱操作。

五、基金转换和逐步加仓是稳定投资的良策,若投资者遇熊市时可参考这个操作,等到云开月明便是晴天。

六、在基金投资中,建议加仓时对激进型基金(如指数基金)不要盲目跟风,尤其是此类基金中平时表现良好的更要谨慎对待,因为它们往往涨得快跌得更快。

七、你可以把投资基金当作储蓄,天天关注是好事,但频繁交易就会影响利息收益,体现在基金上就是尽量不要跟风买涨卖跌。既然你选择了自己的基金管理人,就要充分相信他能够帮你处理好这只基金。

八、在基金表现不好时,你赎回,别人也在赎回,这样造成大规模赎回现象,会给基金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所以尽量不要参与这种盲目的行动,你可以选择基金转换,既保留你获利的空间还节省了赎回费。

列举了“持”基的一般技巧,我们再来说说“养”基。基金投资贵在长期持有,在我们最终得到利润回报前,如何才能把它“养”得更好呢?其实非常简单,无非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一些事项,这些事项一样适用于“养”基。只要投资者能做到正视、不忽视,就一定能做个合格的“基民”。

一、基金是一种长线投资,持有基金贵在坚守,投资者一定要让这个信念牢牢扎根在心底。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超过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十分钟。”这句话我们引用在基金上面同样合适。所以,只要你选择了基金作为投资对象,就请做好长线投资的心理准备。

二、投资基金不要总考虑是否赎回的问题,因为当你每次因市场原因选择赎回后,再转投其他基金也未必是最佳选择,并且市场喜欢和人开玩笑,往往在你赎回后马上就见起色,这样既流失了利润还多付了手续费,岂不是亏了自己?

三、“养”基的基础是,你所持有的基金必须要有投资价值,试想,如果你投资了一只本质差的基金,无论怎么“养”,恐怕也难见成效。所以,在投资前物色一只无论基金本质、管理人、投资风格、历史业绩、服务质量都过硬的基金,才能为“养好”基金奠定坚实基础。

四、投资者在进行基金组合投资时,还要时常观察评估,一旦发现组合中有不适合整体投资风格的基金应及时做出调整,例如势头太过激进或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基金等,都可以考虑替换。当然,投资组合的转换还是能避则避,尽量不要影响投资规划。

五、投资者一定要在手中另行储备闲置资金,以备自己不时之需。首先,生活中的意外状况总是不期而至,需要用钱的时候要善于调配闲置资金,不要总是打基金的主意;其次,在基金投资中遇到下跌情况时,你还有足够的钱可以低买补救,不至于束手无策。

六、投资者可以选择定期定额投资法,这样做不仅能保证投资的持续平稳性,还能够帮助投资者在遇到市场波动时降低购买成本,减少损失。

七、投资者应将基金专家意见作为“选基”标准,因为某些机构会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评级,并且基金专家较为熟悉市场规律,对各个基金的表现与潜力也有相当的认识。投资者除了按个人喜好选择基金,也务必要参考专家意见,这样才能避免盲目选择。

在基金市场中,有人将基金独特的长期投资模式称为“懒人有懒福”,这话虽是博大家一笑,但其中透露的信息却值得我们深思。在基金投资中,要想“持”好、“养”好基金,关键要投资者者自己沉住气,不要将勤快作风带到基金的买入卖出操作中来,否则就是揠苗助长,苦无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