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每当那些成功人士谈起自己的成功经历时,总要感谢此人,感谢彼人。我们相信他们说话时的真诚,因为大凡成功者的身前身后,确实总有一些给予他们切实帮助的人,或给他们一把助力,或给他们一个依靠。在这个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复杂密切的时代,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地轻易成功。
军机大臣左宗棠的已故知己有个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有补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的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关系很好,就跑到北京寻求左宗棠的帮助。可是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这么一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黄兰阶没有得到帮助,又气又恨,离开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在临摹左宗棠的字体,十分相像。他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个扇面,落了左宗棠的款,做成一把扇子,得意扬扬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着把扇子摇个不停。”黄兰阶把扇子一晃,说:“不瞒您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把扇子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给他实缺,不承想他却有这么大的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要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消了。”
总督要过黄兰阶的扇子仔细查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儿不差。他将扇子还给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没过几年黄兰阶就升到了四品道台。有次总督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老兄你就很识人才嘛!”
《摩》说:“摩者,符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这句话清楚地指出,运用“摩意”术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就是要暗中行事,不被人察觉。黄兰阶借左宗棠之名,为自己的官道铺路,虽说兵行险招,但却做得滴水不漏,把“摩意”术运用得恰到好处。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后台”,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点子。我们暂且撇开清政府官场的腐败和黄兰阶的卑劣做法不谈,单从借力的角度来看,黄兰阶正是看准了清政府官场的特点而想出了求官的对策,运用“摩意”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中国社会是个重关系人情的社会,每天,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人—外人”的运作系统中而不自觉。当我们看到别人给他的“自己人”处处行方便,不按规矩办事时,会为自己是“外人”必须“公事公办”而埋怨不公平,却很少察觉自己也时常在做“自己人”和“外人”的分类,并给予别人差别待遇。在“自己人”的范围中,有一类是“非选择性”的——不是经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而成的自己人,如父母、兄弟、亲戚、长辈、老师、同学、同事等;有一类是“选择性”的——因当事人自主选择而成的,如同事、同学中关系较特殊的人。
这个“自己人”的圈子是用“人情”维持的,因此自然是对外封闭的。“关系”的“关”字有关门的意思,只有“自己人”之间才会“关心”“关怀”与“关照”;因为“关”也有通道的意思,所以,是“自己人”的话,前门走不通,就会让他“走后门”。当然,要是“后门”也走不通,我们不妨变通一下,暗地里实施点“摩意”术,变着法跟别人扯上关系。有了关系好办事,很多人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摩意”而取得极大进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