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不仅涉及技术相关性问题,而且是对“人、过程、技术”的有机集成。知识管理需要实现的特定价值,首先反映在提高个人和由个人组成的组织的智商上。
知识管理中,知识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实现个人智商和组织智商的平衡上。在企业的具体决策行为中,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互动是经常发生的,经济形态更加人性化了,人和企业都是极富创造性的。所以,知识管理要人性化,要以符合个体个性的方式来管理和组织企业,即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那么,如何对这一知识创新的核心主体实施有效管理呢?
人有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思想和思维方法,这是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是弱点。它既可以使人仔细分析眼前事务,思考合理的应对措施,也可以使人忽略身体的原始反应。人比其他任何生物都更不容易管理,这种管理是一门艺术。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不是靠制度的约束,而是靠企业魅力的吸引。
企业首先要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一个可以使员工自豪的形象;其次要给员工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包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自由交流的空间;再次要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员工意识到在这个企业里自己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让他们在这两个角色的转换中乐此不疲。
此外,企业还要通过控股等方式把人才拉进管理决策层,通过一些福利措施使员工在企业里找到归属感。当然,适当的奖惩也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方式之一。
不可否认,知识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最关键的资源,但是这种资源是具有流动性的,正是这种流动性给企业带来了两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更新换代(这是活跃的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运作输送新鲜的血液。
所以,企业要重视人才,但不可以过分依赖极个别人,而是要把这些人的知识“收藏”好,通过建立储存知识的信息数据库,把企业的知识平台搭建好。
决策者要制定本企业的竞争策略,明确如何创造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提供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明确如何把创造的价值融入一种经济模式,企业员工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和经济模式。
对企业的竞争战略了然于胸后,决策者就可以据此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战略。
首先,要分析公司和员工所依赖的知识,是可以以系统方式编码储存的“显性知识”,还是很难程式化、必须直接交流的“隐性知识”。
如果是前一种,那么就适合采用编码知识管理模式;如果是后一种,就应该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模式。
其次,要分析企业的产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标准产品还是定制产品。
标准产品,顾名思义,是可以以一定标准来衡量的,即具有可编码的信息。因此,对于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而言,采用基于知识再用的编码管理模式比较合适。而对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由于要满足的是特定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编码不会产生多大效用,所以可考虑采取个性化的人物式管理模式。
最后,企业的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
成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都已广为人知,产品包含的是可编码的知识,自然应选择编码知识管理模式。而对创新产品来说无编码可套,这时最好采取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寻求创新的企业中,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无记录的,往往会散失在文档中。
当然,现实中能如此清楚分类的可能性很小,企业的内部元素远比以上所说的复杂,所以让两种模式共存于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同一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要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一定要避免机械式的运行。
对于许多大企业来说,互联网把它们同世界的距离缩小了,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自然也就无法避免知识管理这一全球浪潮。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既要对知识管理加以研究,谨慎实践,又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