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说的话,一段忧伤的过往、内心的小秘密、青春期暗恋的甜蜜……无论是哪一种,不愿意说的原因都是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害怕自己一时嘴快说出的话成为以后对方攻击自己的把柄,因为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或者害怕有损自己的形象,让下次见面时陷入尴尬。当然,如果你想让交谈对象说出不愿说的话,对你敞开心扉,就需要用点儿语言技巧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
打消对方心里的顾虑,探知对方不愿说的话语,有两种策略:
一、改变策略,转换问题角度
例如,你想询问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看法,如果你直接问:“老先生,您怎么看待时下的年轻人?”对方肯定不会给予真实的见解,而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还不错。”或“朝气蓬勃。”
这种敷衍的回答不会是你想要的答案,也不会是对方心中真实的看法。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询问:“老先生,像您这个年纪的人如何看待如今的年轻人?”你将问题的视角转移到了同一年龄层对年轻人的看法上,这样,对方就可以以第三方身份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顾虑就会少很多。因为尽管他发表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他是以同龄人的身份说的,这样就便于将批评性言论与自己撇清干系,不用担心说出心里话会引起年轻人的不满。顾虑少了,说出的话必然就会中肯得多。
那些电视台的名嘴、辅导人员、会议主持人都深谙此道,在诱使对方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时都会将问题换个角度提出,让对方觉得问题和自己无关,于是总能使谈话者毫无顾忌、放心大胆地谈论。
二、使对方的内心发生动摇
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动摇对方的内心,对方就会说出你想知道而他本不想说的那些话。当然,要动摇对方的内心,也需要技巧,而警察在与罪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作用。
1.警察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在言行上会突出自己的权威性,给对方施压,当他们的心理防线崩溃时,就会主动交代问题。
2.在施压的同时,给予对方安慰,表示自己很同情他的遭遇,希望可以给予他帮助,这样一来,犯罪嫌疑人会觉得自己和审讯者之间产生了共鸣,从而减轻心里的抵触情绪。
换句话说,为了使对方说出不愿说的话,我们可以采取两种策略,即迂回智取和直接进攻。上面的第一种策略就是迂回智取,第二种就属于直接进攻。而迂回智取的妙处在于,对方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时不用有心理负担,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所以会畅所欲言。因为人们只对和自己关系紧密的事物才会谨言慎行,当这种联系不存在了之后,人们的顾虑就会减小。
至于直接进攻,那就更好理解了——通过向对方施压的方式攻击对方的心理防线,加之打出同情牌,使对方放松警惕,自然而然地把心里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