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1 / 1)

高品质沟通 郭津宏 1203 字 3个月前

正确的自我认识,可以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错误的自我认识,会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会带来社交恐惧。太多的障眼法,容易把人的关注力分散。我们需要扫除障碍,还原真实的自己,才能实行更好的人际沟通。

有一次,我外出旅游,是中午12点半的航班,这个时候是很多人午休的时间。百无聊赖,我拿出一本杂志消遣,看到杂志上有一句话: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我觉得很好玩,恰在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哈欠,让我意外的是,身边的妻子和右边的一位男士,也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哈欠。

我很吃惊:打哈欠是会传染的。

打哈欠的行为,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在这个过程中,人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简单地说,医生站在病人的床前,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考试的时候,老师站在你的身边,会让你觉得被人监视。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给不同血型的人做完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不同血型的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更贴近自己的性格特征。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对自己的测试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就是巴纳姆心理效应。

社交场合中,更多的人更愿意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概念。即使这种描述都是笼统、概括的语言,他仍然坚持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这些笼统、概括的语言,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只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这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因为你的心理作用,成为最适合你的帽子。

生活中,很多人爱好研究星座、血型、属相等对人的命运及性格的影响。当他们根据自己的血型、星座、属相,参照相关介绍后,都认为说得“很准”。其实,这些看到介绍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比如,当他看到一把椅子后,不会想到自己的屁股是否适合这个椅子的尺寸大小,而是以椅子的大小尺寸来衡量自己的屁股。即便是身体很胖的人,也会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屁股缩小尺寸,满足这把椅子。他在看到关于血型、属相、星座的介绍后,会将这些介绍融入自己的性格中,即便一大段无关痛痒的话中只有一句切中你想表达的话,都会觉得说得“很准”。

这种“参照帽子去想象脑袋的尺寸”的心理,令许多可以成为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容易被你视而不见。

举个简单的事例:当你看到一位女士穿着一条非常性感、漂亮的裙子,从你的面前走过,你通常会认真地记下这条裙子的颜色及样式,同时,心中会考量这种裙子穿在你的身上,会一样漂亮,甚至更漂亮。事实上,性感、漂亮的裙子,并非适合每一位爱美的女士。

再比如,一个打扮时髦却唯独臀部有一块“不和谐”的“景观”的女人从你面前走过,这里的“不和谐”可能是衣服上留下一块水印或者脏物,这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疏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屁股相同的部位,甚至会急切地找到一面镜子,求证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类似的不和谐的水印或者脏物。

事实情况是: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人际交往中,避免巴纳姆效应,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认识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姓名、身高,而是深层次的真实的自己。不要很有胆量地拍拍胸脯,说:“我非常了解自己。”

如果这样的话,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

闭上眼睛,回答“你的食指和无名指哪个长?”

一个简单的生理结构的问题,居然有高达九成的人的回答是错误的。

你无法准确地说出你的无名指与食指哪个更长一些。

再进行一个情商的测试题目:

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不能认识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是将自己掩盖的心理。这种掩盖更多的是出于心理“缺陷”,就好比食指和无名指哪个长,落水女人捂住眼睛,这两种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掩盖”。因此,要认识自己,首先需要正确地面对自己。

社交场合中,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要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可喜的是,人天生就具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判断力是在足够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有一句话说:“谎言说了三遍,就会变成真理。”只要你具备足够程度的信息收集,就能够揭穿谎言。比如,我们听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初听到这句话时,会替诸葛亮惋惜,同时会感叹人多力量大,但只要你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你会知道:臭皮匠与诸葛亮之间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臭皮匠永远都是臭皮匠,即便一千个臭皮匠,也无法赛过一个诸葛亮。

古语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即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这里,比较的对象至关重要。在比较的时候,你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也不能拿自己的缺点去比较别人的优点,如,你不能和光头比较谁的头发多,不能和美国人比说普通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做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再次,可以通过决定命运的重大事件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有句话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

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终究,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不管何时,我们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这样在人际交往中才会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