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似乎是传统家庭里最常见的角色定位,也因为生活的压力,很多父亲在家庭里都缺乏幽默感,常常不苟言笑,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事实上,一个好父亲,一定是一个有趣的父亲。因为有趣,才能保持一颗童心和些许孩子气,才能发现琐碎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有一个乐观豁达的心胸,才能用顽童的赤子之心和孩子处成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创造力、想象力都很丰富,格局心胸也非一般人能比。而且,历史上有很多这样有趣而优秀的父亲。
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占其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均是文学大家。但相传苏轼和苏辙小时候并不是很爱学习,反而是十分调皮,喜欢玩乐,不爱读书。但父亲苏洵没有因此责骂他们,也不用父亲的威严强压他们去学习。而是在孩子们玩耍打闹的时候,故意躲在一个他们能发现的角落里看书,并且聚精会神,满面笑容,时不时还会笑出声来。发现孩子们往自己这边看时,又会忍住笑,故作正经地看书。
一来二去,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围到苏洵旁边。苏洵见此,假装慌忙地把书藏起来。孩子们就更好奇了,非要缠着父亲看他到底藏了什么。苏洵如果不给他们看,他们就会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看。
渐渐地,孩子们都把看书当作一种乐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苏洵这种颇具童心的教育方式下,不仅苏轼、苏辙均为人中翘楚,就连他的小女儿苏小妹也是当世才女,楚楚不凡。
试想,如果苏洵像其他很多父亲那样严厉地要求孩子读书,也许我们就无缘读到“三苏”的锦绣文章和优美诗词了。教导孩子时,严厉不如有趣,严父不如朋友。用孩子的心态和孩子交流,用童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不但可以使父子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父亲也是一位有趣的父亲,余光中曾回忆说:“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徵啦,太史公啦,城里人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父亲读书自得其乐,也带动了孩子读书的劲头。不需要多费口舌,只需要用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就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精神食粮的种子。除了读书,一个有趣的父亲更能丰富孩子的童年,更能带给孩子良好的心态。
著名作家汪曾祺就十分幸运地拥有一个有趣、开明的父亲。据汪曾祺讲,他的父亲经常说:“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汪曾祺十几岁开始就抽烟、谈恋爱,他的父亲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会在自己抽烟时也给汪曾祺一根,在汪曾祺绞尽脑汁写情书的时候在一旁瞎出主意。汪曾祺就是在父亲的熏陶下,变成了一个幽默、通达的人。他说:“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钱钟书也是一位有趣的父亲。在他女儿钱瑗小时候,他常常在女儿睡着后,用墨笔在她的脸上画胡子,在她的肚皮上画鬼脸,待女儿醒来后看着她哈哈大笑。一脸惺忪的女儿常常被父亲的笑声弄得莫名其妙。不仅如此,钱钟书还喜欢给女儿起绰号,喜欢在女儿的被窝里藏一些玩具、书本之类的东西当作地雷,然后再看着女儿乐此不疲地“扫雷”。这些童年趣事让钱瑗在风雨飘摇的乱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何其有幸。
做父亲,实在不必正襟危坐,每天绷着一张脸。幽默些、有趣些、通达些,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这样的父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