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你管得不对才是大问题(1 / 1)

一次和朋友吃饭时,她聊起了自己3岁的女儿婷婷。朋友说婷婷喜欢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或者咬人,还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争抢玩具,或者撕扯别人的衣服。明明是个小姑娘,却极具暴力倾向。

有一天,朋友下班刚回到家,婆婆就跟她说:“婷婷把小区里的一个男孩给打了。”朋友听后立刻将婷婷叫到身边批评了她一顿,并对她说:“你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再打人的话,就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玩了。”然而婷婷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她还振振有词地说:“谁让他不把玩具给我玩。”

婷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也是这样,稍有不如意,就会动手打人。有一次,婷婷想吃冰淇淋,奶奶没有给她买,她就说:“我不喜欢奶奶了!”说完还打了奶奶一拳。

发现婷婷有喜欢打人的倾向后,朋友曾就此给她讲道理,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但婷婷转身就把妈妈的话忘到脑后了,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朋友见讲道理没什么效果,便狠狠地教训了她一次,可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这让朋友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婷婷改掉打人的毛病。

据新浪网调查,九成以上的孩子都会产生攻击倾向,甚至有的孩子在受到攻击后,会更加猛烈地报复对方。如果我们不予重视、任其发展,这种行为就会转化为报复心理,甚至形成报复性人格。

因此,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苗头时,我们要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正确地处理,慢慢地提高孩子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保证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暴力行为是受到父母影响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对孩子也采取“棍棒教育”,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也会以暴制暴。因此,想要孩子彬彬有礼,做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我的儿子长得又高又壮,为了防止他出现暴力倾向,我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首先,让孩子用行为道歉。

在儿子读小学时,有一天,他和他的朋友文文在一起玩游戏。不一会儿,他们就吵了起来。趁文文不注意的时候,儿子猛地从身后将他推倒在地。文文一下子趴在了地上,“哇”地哭了起来。儿子知道自己闯了祸,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

正在厨房忙碌的我听到哭声赶紧跑了过来,我一边安慰文文,一边严厉地批评了儿子,让他向文文道歉。儿子马上对文文说了一声“对不起”。我又说:“你看文文哭得多伤心,光说‘对不起’哪行,快去拿纸巾帮文文把眼泪擦干净。”后来文文不哭了,我让儿子带文文去洗手间洗了脸。

慢慢地,文文不再难过了,他们又和好如初,继续玩起了游戏。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道歉。但口头道歉是不够的,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伤害了人,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口头上道歉,还要用实际行动获得对方的原谅。

其次,不要袒护孩子。

有一次,儿子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没过多久,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小男孩敲响了我家的门。我把他们迎进屋后,小男孩的妈妈语气不善地对我说:“你儿子用石头把我家孩子的头砸破了。”说罢指了指小男孩额头上的一处伤口。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他们几个男生朝我丢沙子,我一边跑,一边捡石头回击,不小心砸到他的头了。”小男孩也承认是他们先扔的沙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严厉地批评了儿子,告诉他扔石头是不对的。我并没有因为儿子先受欺负就偏袒孩子,而是让儿子向小男孩和他的妈妈道歉,并表示愿意担负小男孩的治疗费用。小男孩的妈妈在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也表示自家孩子有错在先,让小男孩向儿子和我道歉,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要袒护孩子。小孩子们在一起玩,难免会有一些摩擦,我们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而是要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孩子经常发生暴力问题,并且还带有恶意报复的性质,我们就要严加管教了,一定不能袒护孩子。

最后,教育孩子,说服为主,赏罚结合。

有一天,儿子和邻居家的小哥哥一起玩耍时为了争抢一个玩具动起手来。由于儿子抢不过小哥哥,情急之下他伸手打了小哥哥一巴掌。小哥哥委屈地哭了起来。儿子仍不罢休,伸出手来还想打。我赶紧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对他说:“不许打哥哥,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我让儿子向哥哥道歉,可是倔强的儿子闭着小嘴就是不肯表示歉意。

后来,我把儿子带回家,把好吃的东西、有趣的玩具都没收了,并且规定两天之内不许他出去找小伙伴玩。我对他说:“因为今天你打了人,还知错不改,妈妈很生气。你暂时不可以出去玩,必须待在家里反思自己的错误。”儿子噘着嘴表示不满,我假装没有看见,而是找了一本书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看起来。过了一会儿,儿子低着头走到我面前,说刚才打哥哥是他不对。

我放下书拉着他的手说:“如果被打的人是你,你还愿意跟打你的人一起玩吗?”

儿子摇摇头。

我接着说:“那你打了别人,别人同样不愿意跟你一起玩。而且你打了小哥哥,做错事还不认错,妈妈很失望。”

儿子赶紧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打人了,你带着我去给小哥哥道歉吧。”

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我们可以先警告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循循善诱,跟他讲道理。如果孩子还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就要对他给予惩罚,绝不能迁就、纵容他。

总之,孩子打人,我们一定要管,还要管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