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成绩门门优秀,德智体美样样出色。于是,有些父母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说,“你要努力学习,要取得好成绩啊”“你要好好表现啊,不能比别人差”。一到考试的时候,这些父母通常比孩子还着急,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要考好,不能出差错。即便孩子参加一个小比赛,这些父母也耳提面命地嘱咐孩子要好好表现,不能失败。而一旦孩子考试失利了,这些父母就开始责备和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你失败了”,甚至有些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抱怨孩子没出息。
虽然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我们也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但是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有害无利的,甚至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失败产生恐惧心理。
父母要知道,没有谁能事事成功的,也不是任何事一次就能做好的。孩子只是孩子,他们的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也有限,不可能凡事都成功。即便是对我们成人来说,也不能保证自己凡事都能成功。那么为什么非要要求孩子如此呢?更何况,父母如果时常给孩子灌输只能赢不能输的思想,孩子就会加重心理负担,拒绝或是恐惧尝试,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
所以说,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让他们知道很多事情,参与比输赢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愿意参与和尝试更多的事情。而当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更不应该责怪和抱怨孩子,而是对他们说:“没关系。你刚刚做得很好。输了也没有什么,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如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地面对失败,养成不惧怕失败,努力奋起的好心态。而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棒。
小涛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优异,考试时常是班级的第一名。对于孩子这一点,父母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在亲戚和其他家长面前也很有面子。到中考的时候,人人都说这孩子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中考状元”的名衔也没跑了。可是等到成绩公布之后,别说是“中考状元”了,他的成绩离第一名、第二名差了十几分。虽说是考上重点高中没问题,但是这让期待过高的父母也有些失落。
小涛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感觉非常伤心和失落,为什么这次发挥会失常呢?他心里想:“爸爸妈妈肯定对我非常失望,不仅没有获得“中考状元”的称号,分数还和人家差了那么多!”
可是,父母并没有批评和抱怨孩子,因为他们也看到了小涛的失落,因为他们也知道孩子并不是平时没有努力,也不是发挥失常了,只是那两个同学超常发挥了而已。妈妈对孩子说:“没关系,你这次考试做得非常好!虽然没有得到“中考状元”,但是发挥了以往的水平。你尽力了,并且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伤心和抱怨的。”
小涛还是情绪低落地说:“可是,我平时都是第一啊。这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输给了其他人!”
妈妈温和地说:“谁的人生路上总能够一帆风顺呢?生活中,有竞争就有输赢,不可能你总是拿第一名。我们没有必要太过在意这次失利。只要你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的失败,以后更加努力地学习,那么它就会让你更出色!可是如果你心中始终忘不了它,无法战胜它,那么你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永远也无法超越别人和自己!”
自此之后,小涛更加努力地学习,并且制订了合理而周密的学习计划。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始终名列前茅。最后,在高考中,小涛终于圆了自己的“状元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学校。
或许,在成人的眼里失败一次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孩子把成败看得太重了,那么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因为孩子的年纪还小,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强大。当他们无法调节这种负面情绪的时候,心里就会变得脆弱、敏感,下意识地逃避。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不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反而还打击孩子的信心,或是埋怨孩子,那么孩子恐怕永远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过于在乎孩子的输赢,而是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告诉孩子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不努力,只是成功还距离他远了那么一点。只要他努力了,并且将这次失败看成了提升自己的机会,那么下一次的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小涛的妈妈是聪明的,更是智慧的。正是因为她能够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教育,消除孩子消极负面的情绪,告诉孩子“你做得非常好,发挥了正常的水平”,才让孩子恢复了信心,并且重新燃起了斗志。试想,她如果抱怨孩子给自己丢脸,或是批评孩子发挥不好,那么小涛或许就这么消沉下去了,甚至会失去了信心,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得失成败,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那么孩子就能勇敢地走出被失败笼罩的天空,重新走向成功。但父母太过于计较成败,总是给孩子灌输负面的情绪,或是过于苛责孩子,那么再优秀的孩子也会灰心丧气,难以重新振作了。
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沮丧的时候,身为父母,大声地告诉孩子:没关系,你刚刚做得非常好,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只要过程中你努力了,那么就问心无愧。然后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勇敢站起来,再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