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做一件事,效率就是最高的(1 / 1)

很多孩子都有三心二意的毛病,写作业的时候不专心,在书桌旁没做一会儿就要去喝水,要不就是去厕所;数学卷子还没写完,又想起老师要求把今天刚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于是便拿起课本;课文还没有背诵下来,他又拿起桌上的零食开始边吃边背诵,结果别人半个小时就可以记住的东西,他却花费了一个多小时都记不住……

可以说,孩子做事不专心,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毛病,让很多父母伤透了脑筋。虽然说,父母时常提醒孩子“不要走神儿”“不要三心二意”“专心做好一件事”,但是效果显然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是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缺乏掌控时间和管理时间的能力。他们往往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到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一件事情才做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致。

小叶从小做事就没有耐心和常性,即便是最喜欢的玩具也从来没有玩过半个小时之上。父母经常可以看到他坐在玩具旁,拿起布娃娃玩了没多一会儿,就扔在了一旁,随后拿起了小汽车;小汽车没玩一会儿,又想要搭积木……妈妈看着孩子如此,时常叹气说:“唉!这孩子什么时候能专心玩一会儿,不要这么三心二意!”

妈妈总想着孩子还小,没有耐心,更容易被不同的事物吸引,或许长大了就改善了。可事实上,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这种习惯往往是孩子小时候就养成的,长大后又把这种不好的习惯延续到学习中。所以,小叶直到上学之后也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坏毛病。在学习上,小叶上课始终无法集中精神,很容易走神;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很慌张,写着语文作业,心中却想着数学卷子的试题,于是还没写完语文作业就着急地做数学卷子。结果什么也做不好,语文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数学卷子也是错漏百出。

后来,妈妈将小叶的情况反映给老师,老师也表示这是典型的专注力不够造成的。如果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恐怕还会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害。妈妈听了心里很着急,却不知道怎么办!

事实上,孩子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比如,有些时候,孩子正在画画,父母却让孩子放下手中的画笔去洗澡;孩子正在搭建自己的小房子,父母却在旁边不停地打扰孩子,一会儿让孩子喝口水,一会儿喂给孩子一块水果。孩子从小就如此,父母怎么奢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呢?

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维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出现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又玩那个的行为也是正常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好习惯,必须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才能开始新的活动。比如想让孩子洗澡,应该在准备热水前就告诉孩子,画完画之后去洗澡。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时,千万不要在一旁干扰。只有让孩子在点滴中养成专注的良好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不会时常走神、三心二意。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孩子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习惯,通常是由于分不清事情的重要程度。在面对众多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因此不知道应该先做哪个后做哪个。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轻重缓急,先做完那个重要的,然后再做其他事情。比如,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与预习和复习功课相比,做卷子是比较重要的;与预习功课相比,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先完成卷子,再复习当天功课,最后再预习第二天的新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时间长了,才能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专心做一件事情,其实就是专注力的培养,是孩子学习和做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要从小就培养,等到孩子长大了,一切养成了习惯,再改变坏习惯就晚了。不要觉得孩子很小,长大了就好了,要知道,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如果父母放任孩子做事不专心,最终孩子什么也学不到,什么也做不好。反之,如果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耐心做好一件件事情,那么他的信心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愿意专心做好每件事情。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孩子头脑聪明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如果孩子总是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学习效率是不可能高的。

身为父母,想要让孩子改掉三心二意、做事不专心的坏习惯,就应该要求孩子一次只集中精力去做好这一件事。当这件事完成之后,再做另外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一件件做好,这样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