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居住,在夏天常去捉螳螂,因而一提起螳螂,大脑中立马浮现出那绿色刀客:小小的三角头,复眼,细长的前胸,前肢长着两支锋利的镰刀,肚子大大的,长有不太发达的绿翅。这家伙身手确实不凡。
螳螂是一个勇敢的生灵。一般小动物,见到人就逃,唯恐躲之不及,而螳螂却不怕人,当你凑近它时,它用亮亮的小眼睛瞧着你,不动声色,好像是默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你若去捉它,那么它毫不畏缩,用两只锋利的镰刀回敬你。有时,捉螳螂时,被螳螂的镰刀割得很痛,但觉得很有趣。
螳螂天生胆大,不畏强敌,这一点使我肃然起敬。而螳螂挥舞着两只镰刀,身手麻利地捕捉昆虫的身姿,颇类似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螳螂消灭害虫,对人类有功,毫无疑问,它称得上是益虫。
后来,我在中学课本中读了《螳螂捕蝉》的典故。说的是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弯起脖颈,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螳螂正要吃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是想啄死螳螂吃掉它。文章后面还说,螳螂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害。
我觉得,这样给螳螂下结论未免有失公允。螳螂是位勇士,假如螳螂前怕知了,后怕黄雀,那么它就不是螳螂了,螳螂是前不怕后不怕的勇士,它可能被后面的黄雀所暗算,但仍是个勇士。况且勇士被暗算,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我觉得,把螳螂说成目光短浅、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主儿,不符合事实,是站不住脚的。
我十分赞成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对螳螂的评价。文章中说:齐庄公外出打猎,有一只螳螂抬起前腿,准备与庄公车上的轮子拼搏。庄公便问驾车的人说:“这是什么虫呀?”车夫回答说:“这是螳螂,这种虫,只知道往前进,而不知往后退,从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就轻易地与对手交锋。”庄公说:“这只螳螂如果是人,就一定成为天下的勇士了!”于是庄公让车夫绕开螳螂而行。天下的勇士闻知此事后,都纷纷归顺了他。应该说,庄公敬螳螂,有其充足理由的。
现在有一句成语叫螳臂挡车,人们总讥笑螳螂自我感觉良好,不自量力以弱小对强大。窃以为,有时,当正义的力量处在弱小地位而邪恶势力处在强大地位时,正义的对抗也许一时不能取得胜利,但正义的对抗意义仍然十分伟大,因为,如果正义的力量退缩了,那么邪恶的势力将更为强大,更加肆无忌惮,那么无疑会使弱者匍匐于邪恶者的脚下,后果会更坏更可怕。两害相权取其轻。失败的对抗虽不能那么荣耀,但毕竟与邪恶构成了对立面,对邪恶发起了挑战,对邪恶进行了打击。这样往往唤起更多正义的力量来对抗邪恶的力量,到最后正义取得胜利。
螳螂不自量力,那是一种进步意义上的勇敢,螳螂勇往直前,那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精神。螳螂是不屈者,螳螂确实是一种伟大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