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我总觉得真正的作家是要有骨气的,一个写作者,无论写作的水平如何,如果没有了骨气,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作家。有些人写的东西实在不少,却被称为写字匠、写手、枪手,是因为少了骨气。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作家写出的东西是精神产品,作家本人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行。没有精神支撑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好作品,就奢谈以作家的良心、良知感染和激励他人了,这样的写作者,就不配当作家了。
近日读了杂文《擦鞋为何挂“作家”招牌》,心痛不已。株洲市一近六旬的作家老A为生计所迫,在株洲市汽车中心站给人擦鞋,因其擦鞋的鞋摊旁放有“擦鞋作家”的招牌而比其他擦鞋人的收入高出一两倍。作者说:“我不明白,老作家擦鞋时,为什么要在旁边挂上‘擦鞋作家’的招牌呢?”作者“许多的问号打在心里,似镰刀划割”。作者奉劝老作家“再去擦鞋时,千万别再挂着‘擦鞋作家’的招牌,虽然那样能比其他擦鞋的多挣10来块钱,可‘作家’两个字的标价远不止那个最低的两位数呀”!
我十分赞同作者的观点。应该说,一个作家去擦鞋,并没有什么值得置疑的。作家是一种职业,擦鞋也是一种职业,同是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作家去擦鞋,是为了谋生活也好,还是为了体验生活也罢,那是个人的选择,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作家生存之难。事实上,在中国作家群中,以写作养活自己的人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在我所在的朝阳市,市级作协会员有三百多人,以写作养活自己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他们都在从事其他工作来谋生,有的当门卫,有的养鸡,有的卖菜,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下岗工人。对于很多人来讲,当作家只是一种追求,而不是谋生手段。由此看来,老A擦鞋实属正常,他当作家是一种追求,去擦鞋是为了谋生。
但是,当他把作家这一牌子挂在修鞋摊旁的时候,他就出卖了作家这一严肃的称号。毫无疑问,他挂出作家招牌,就是为了揽生意、多赚钱,事实上,他确实达到了多赚钱的目的。可结果呢,作家招牌上没有写更多的字,但大家不难读出这样的含义的:可怜可怜我这个作家吧,我生活不下去了,只能擦鞋赚钱,擦鞋就是帮作家呀;你尝过作家擦鞋的滋味吗?现在你可以实现这一愿望了;你憎恨作家吗,那好,就让作家给你擦鞋吧,为你顺顺气;你嫉妒作家吗?那么让作家为你擦鞋,作家就俯首在你的脚下;你要证实自己是高贵和强大的吗?那么就让作家给你擦鞋吧。老A由此每天可以多收入一些,可一个作家的骨气便丢失了一大半。由此,我不能赞同老作家的作法,这太令人痛心和遗憾了。
再者,从商业角度来讲,擦鞋挂作家招牌实质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属于商业欺诈行为。尽管大家去擦鞋是自愿的,但也不能改变其中的欺骗性。如此说来,老作家人在商业道德上就存在着缺陷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擦完鞋后大呼上当,原本想尝尝作家擦鞋的滋味,但作家实际擦鞋水平却不是想象的那样高。别的擦鞋人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原来以为作家是精神境界很高的人,没有想到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抢生意,真让人瞧不起。如果这样的话,老作家成了没有骨气的作家,又是不光彩的擦鞋工,那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好看。到头来,是自己出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