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原则维护(1 / 1)

经营原则,即经营准绳,我们必须维护它,不能够违背它,否则便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犹太箴言》说,如果你没有身体力行的原则,那么你就会失去平衡。

经营原则需要员工们一起来掌握,偏离了大家制定的原则就会阻碍经营的运作。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握好、利用好经营原则,才能够步调一致地走向成功。以下就是要维护的经营原则。

双赢原则 同吃蛋糕

“一笔生意,两头赢利”,这是犹太人双赢策略思想。大多数犹太商人进行商务往来,能够通过巧妙调整而实现双赢。

莱曼兄弟的故事对双赢这一技巧有很好的说明。

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经150年的美国犹太老字号银行。20世纪70年代末期,该公司一年利润数额可观,高达350万美元,数额可观,而它的创业更是具有传奇色彩。

1844年,一个名叫亨利·莱曼的人移居美国,他在南方居住一段时间后,就和自己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一起定居在亚拉巴马,并开始做起杂货生意。

亚拉巴马是美国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只有棉花,所以,莱曼兄弟积极鼓励农民以棉花代货币来交换日用杂货。这样做是不是与犹太商人一贯的“现金第一”的经营原则不符合呢?但莱曼兄弟的账却算得很清楚,他们认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换的买卖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时没有现钱的顾客,而且能扩大销售量;同时在以物换物处于亚拉巴马经营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能操纵棉花的交易价格;经营日用杂货本来需要进货运输,现在趁空车进货之际,顺路把棉花捎去,还能节省一笔较大的运输费。这种经营方式可称做“一笔生意,两头赢利”,买卖双方都有得赚,何乐而不为?

在买卖中把握双赢的技巧,这不仅是莱曼兄弟的经商手段,也是大多数犹太商人采用的手段,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犹太人这种“一笔生意,两头赢利”的赢钱之道是符合现代经商原则的。根据这一原则犹太人认为:

(1)过去,公司为了赚钱,总想独霸市场,一心想着挤垮同行。他们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多是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欺骗。不仅信奉“同行是冤家”,而且坚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如今,现代社会的企业,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起发展。

(2)两军相争,你死我活,非胜即败。在市场竞争中,谁都想胜不想败。说市场竞争的各公司是“敌手”,因为他们在彼此竞争中带有以下性质:一是保密性。竞争者在一定阶段一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侦探性。竞争者几乎都在彼此刺探情报,以制定战胜对方的策略。三是获胜性。竞争各方无一不想胜利,都想获取一定利润,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四是克“敌”性。假若市场不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任何企业都想保存自己而“灭掉”对方。即使市场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他们也还是都想以强“敌”弱。

(3)虽然竞争公司间有点像战场上的“敌手”,但就其本质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司赚的钱也被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是朋友。

(4)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不骄,败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5)在市场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决雄雌,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6)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市场的广阔与多元性,使得一个有灵敏头脑的老板,不必为自己受挤而妒火中烧,而应果断地避开众人,不畏踏上冷僻的羊肠小道,一样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7)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眨眼间就可能变得对乙企业有利。所以,老板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应当以一时胜负来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竞争对手。同吃一块蛋糕的赢钱术是犹太人睿智的表现,操作性非常强。

对待顾客 信誉第一

犹太商人有一句口头禅:“把真心献给你的顾客”。其用意是说,把你的真心交给顾客,告诉他们真相,他们就会信任你、支持你,把你推上成功的巅峰。实践证明,在商战中,以诚致成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当你把真心献给你的顾客,把他们作为你的上帝来对待时,那么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获得成功的也就是你。

从这一点出发,很久以前以色列一家手机公司的创始人普尔马·森吉就曾以他令人尊敬的推销方法,告诉人们真相,从而获得成功。他曾说:“告诉他们真相,第一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第二是不管怎样弄虚作假,他们都会发现的。如果他们一时没有从我们这里发现,可最终我们还是要吃苦头的。”

普尔马的手机公司最初以经营汽车收音机而起家,虽然几经失败,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但是当汽车收音机开始被大众所接受,流行风靡之时,一些零售商却千方百计,挖空心思独创销售方法,想以此来圆他们的发财梦。他们在汽车收音机的销售上,玩弄各种欺骗手法。一个芝加哥商人向买主提供一台免费收音机,条件是:买主必须推荐10个其他的买主。而且必须按照这位商人的标价购买。由于这位商人对最早的买主的汽车采取动产抵押的办法,因而这一办法使买主处于必须立即全部偿付债务的压力下。

普尔马对这些骗局深恶痛绝,并积极地以各种方式进行坚决的反对。他自己开创出一套令人尊敬的销售方法,以诚待人,从而赢得了顾客们的信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最有成果的是发展同另一家公司的关系,通过它的数百个分支机构和商店,为诚实可靠的手机顾客提供可靠的服务计划。

普尔马的手机公司以互相尊重为基础,发展了与这家合作公司的经理们的关系,而这些经理人员是普尔马在他的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他认为最有才能的一些人。他的这一令人尊敬的销售方法不仅发展了同这一家公司的友好关系,也使自己的公司在公众中的形象得到确立,为以后手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普尔马的这一以诚推销无疑是成功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补充的销售方式——由手机通过它的批发商提供服务——是手机产品之所以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乔治是手机的广告工作者,他曾说过:“我们在该手机公司所做的是没有先例的事。它是艰难的工作,但效益不错。我们做过的一切看来和听起来都很合适。我们也犯过错误,但在我们发现时,我们就纠正它,并力图不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们对顾客更是尊敬,当我发现犯的错误使顾客遭受损失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全额甚至加倍补偿。因为我们需要他们的信任。”

普尔马是成功的。从一次经销人会议上,一位老练的经销商的谈话我们可以使我们看出他们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这位商人走到乔治跟前,对他说:“我看到大吹大擂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但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没有人试图愚弄我。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因为你们这些人太笨了,以致不知道怎样说谎,要不就是你们的头脑太简单了。可是无论如何,我回去后还让我的人卖你们生产的这些鬼东西。”

显然,并不是他们愚笨。在摸索前进的竞争年代里,如果没有真正的精明,他们是不可能幸存下来的,而普尔马坚决维护规范,要求他们公证对待经销人,将公司的状况及产品老老实实告诉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这是普尔马的高招与妙招,在众人都纷纷尔虞我诈的时候,普尔马却反其道而行之。开诚布公,把自己的底交给经销人和顾客,以诚进行销售,从而取得顾客和经销人的信任与支持,使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著名的犹太商人罗森沃尔德·泰格尔曾经说过:“要永远诚信经商。”在世界上所有的商人中,犹太商人绝不是以“一锤子买卖”出名的,“只要每个人上我一次当,我就可以发大财了”,这种发财秘诀绝对不是犹太商人的生意经。相反,他们认为,不可能让人永远上你的当,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上你的当。

他们信誉卓著,所经营的也都属质量上乘的商品。究其原因,除犹太商人的文化背景,如素以“上帝的选民”自居,不屑于做“一次性”买卖,有重信守约的习惯等等之外,更有可能是在结合民族流动不定的生存状态与商业活动的规律之后,他们悟出了什么是真正的经商之道。

在英国,“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是最有名的百货公司。这家百货公司是由一对犹太姻亲兄弟,西蒙·马克斯和以色列·西夫创立的。

1882年,西蒙的父亲米歇尔移居英国。最初是个小贩,后来在利兹市场上开了个铺子,以后发展为连锁廉价商店。米歇尔于1964年去世后,西蒙和西夫将这些连锁商店进一步发展成连锁廉价购物商场,使其资金更加雄厚,货物更加齐全,具有类似超级市场的功能。

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虽以廉价为特色,但对质量也是非常注重,真正做到“价廉物美”用一些报纸上的话来说,这家百货公司等于引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因为原先从人们的衣服穿着上可以区分不同社会阶层,但由于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制作考究的服装,使得人们花钱不多就可以穿得像个绅士或淑女,以“貌”取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动摇。现在在英国,该公司的商标“圣米歇尔”成了一种优质品的标记,人们已达成共识,一件“圣米歇尔”牌衬衫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所能买到的最优质的商品。

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的同时,还提供最好的服务。在素以彬彬有礼闻名的英国,该公司的售货员礼貌服务之周到也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西蒙和西夫就像挑选所经营的商品一样,挑选他们的职员,一丝不苟,真正使公司成了“购物者的天堂”。

在让顾客满意的同时,西蒙和西夫还做到了让职工也满意。他们对职工要求极高,为职工提供的工作条件也在全行业中属于最好,职工的工资也最高,还专门为职工设立保健和牙病防治所。由于所有这些优越条件使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被人称为“一个私立的福利国家”。只是西蒙和西夫不允许职工将工作岗位传给子女。西蒙和西夫为顾客和职工想得这么周到,公司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马克斯和斯宾塞百货公司被公认为国内同行业中最有效率的企业,大量的投资者纷纷慕名而来。

在犹太商人眼里,“一锤子的买卖”是不可能长久的,只有靠诚信经商,才能取信于顾客和投资商。

犹太人把顾客视为上帝,上帝又是犹太人心中的神。顾客至上,就等于把心中的神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对待朋友们,也如同对待上帝似的,帮助了朋友们,朋友们也会回报于你,也就是说,帮助了别人就等于帮助了你自己,《圣经》中上帝如是说。上帝说:“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张开手。”这句话可以看做是犹太文化向犹太人灌输的一种仁爱、慈悲的思想。在犹太人看来,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是不仅要做到顾客至上,而且也把朋友们视为你的兄弟,无论多么困苦穷乏的人都是你的兄弟。

犹太人认为,帮助人有八个层次,而且一个比一个高。其中,最高的层次是其他层次都不能逾越的,即帮助穷苦犹太人的方式是为他提供一个礼物或货款,或者接受他作为商业伙伴,或帮助他找到一份工作。一句话,使他今后能够无需别人帮助就能维持生活。

比这低一个层次的帮助,是赠送救济品,但方式是给予者不知道给的是谁,接受者不知道是谁给的。古代犹太人就在神庙中的保密大厅,把他们的礼物秘密地放在那里,穷人们只要来到这秘密地方就会得到礼物。

再下一个层次是往施舍箱里放钱。但是犹太人认为要确信管理保险箱的人是可信任的、聪明的,并且有能力适当地处理人们捐助的资金,否则就不要往施舍箱里放钱。

再下一个层次是穷人知道自己是从谁那里得到了施舍,而给予者却不知道自己的施舍给了谁。例如,在古代一位有钱人把硬币系在丝巾上,让硬币从他们的肩膀上滑落到地上,使穷人能捡到而又不感到羞耻。

再下一层次是亲手将一个礼物当面给乞求穷人。再下一个层次是虽然给的并不恰当,但有亲切的风度。最低层次的施舍是愁眉苦脸地给予施舍。

《犹太法典》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某个地方有一家很大的农户,这位农夫被称为当地最慈善的人。每年拉比都会到他家访问,而每次他都毫不吝啬地捐财献物。这个农户有一块很大的农田。可是有一年,这个农夫遭到风暴和瘟疫的袭击,所有的农田和果园都遭破坏,全部牲畜都死光了。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财产扣押了起来,最后只剩下一小块土地。他却说:“既然是神赋予的东西,神又夺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他泰然处之,丝毫没有怨天尤人之意。那一年,拉比像往年一样,又到农夫的家,拉比们都对他表示了同情,无意再请他捐献。这位农夫的太太说:“我们为教师建造学校、维持会堂,时常为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拿不出钱来,实在遗憾。”后来,夫妇俩觉得让拉比们空跑一趟于心不安,便决定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地卖掉一半,捐献给拉比。拉比非常惊讶,并且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剩下的半块土地上犁地,耕牛突然滑倒了。他手忙脚乱地扶起耕牛时,却在牛蹄下发现了宝物。他把宝物卖掉后,又过上先前的富裕生活了。

次年,拉比们又来到农夫的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附近的人告诉他们:“农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面那所高大房子,才是他的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向他们说明了近一年发生的事,并总结道:“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使人富裕起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必须指出,犹太人是非常重视帮助的。田主们在收割时常常留下一定量的庄稼让穷人来拿。在收获季节掉在地上的几捆小麦,或几堆玉米属于穷人,而长在地边上的庄稼也属于穷人。这样,农民们并没有把落穗亲手递给穷人;那些穷人只是拿了被认为属于他们的东西。而在帮助时,犹太人更注重和允许穷困的人在接受帮助时保持尊严。这是因为犹太人一直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公共义务,又使接受施舍的人不失自尊,这有利人们之间的互济互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犹太民族在特殊环境下的救助形式,也是他们杰出智慧的体现。

克勤克俭 斤斤计较

《塔木德》指出:用没底的水桶去汲水,水并不会完全漏掉,至少还可以剩下一些;用那些积存滴水一样的方法来存钱,同样有望变成富翁。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会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没希望变成富翁。一旦存在这种想法,假使一个人的收入很多,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富翁。因为他们根本没把小钱放在眼里,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

往往越有钱的人越小气,而穷人有时却比较大方,可是在犹太人眼中,如果人没有吝啬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为富翁了。抱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里来对付自己的财富,是个人理财过程中最普遍的障碍,也是导致有的人面临退休时,经济仍无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对于理财抱着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总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财富也会逐渐增长,但是终于警觉到理财的重要性时,才开始想理财,却为时已晚了。

很多年轻人总认为理财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钱人的事,到了老年再理财也不迟。而事实上,理财致富与金钱的多寡关联性很小,而理财与时间长短之关联性却相当大。人到了中年面临退休,手中有点闲钱,才想到要为自己退休后的经济来源做准备,此时却为时已晚。原因是,时间不够长,无法让小钱变大钱,因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十年的时间仍无法使小钱变大钱,可见理财只经过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非得有更长的时间,才有显著的效果。

《圣经》上有一则劝人善加理财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大地主有一天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第一位仆人5份金钱,第二位仆人2份金钱,第三个仆人1份金钱。地主告诉他们,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后再看他们是如何处理钱财的。第一位仆人拿到这笔钱后做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将他的钱埋在树下。一年后,地主召回三位仆人检视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财富皆增加了一倍,地主感到非常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未增加,他向主人解释说:“惟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地主听了大怒,并骂道:“你是个愚蠢的仆人,竟不会好好利用你的财富。”

《圣经》中的例子,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不是由于他乱用金钱,也不是因为投资失败遭受损失,而是因为他把钱存在安全的地方,根本没有好好利用金钱。钱存在银行是人们投资理财最普遍的途径,同时也是人们理财所犯的最大错误。

多数人认为钱存在银行能赚取利息,这样就算是对金钱有了妥善的安排,已经尽到理财的责任。事实上,利息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实质报酬率接近于零,等于没有理财,因此,钱存在银行等于是没有理财。

每一个人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难以事先预测,惟一能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而想致富,难如登天,试问:“你是否听说有单靠银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吗?”将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无法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这种例子时有所闻。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其着眼点不外乎是为了安全,但是人们必须认识到,“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长期来看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贫穷人家认为富人之所以致富,是因为富人运气好或者从事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业。而正确的看法当是将富人致富的原因,归于富人比穷人更努力或者比穷人更克勤克俭。但这些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真正造成的财富,是他们的理财习惯。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肯定不同,富人的财产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穷人的财产以储蓄的方式存放,这就是贫穷产生的根源。

所谓节俭有两种:一种是该花1元的地方只花8角;另一种则是该花1元,就要100%地用好它。犹太人有句话这样说:花1美元,就要发挥1美元100%的功效,物尽其用,才能把支出降到最低点。不可否认,在犹太人的经商投资法则中,本金用在有安全保障的投资上才是第一流的投资原则。在他们看来,为求高利润而失去本金的投资事业,是愚蠢的冒险。作为投资者,不要被急于发财的心情所蒙蔽,必须要仔细调查研究,当你有了充足证据,而且冒险成分近于零的时候,才可以拿出部分钱来投资,这样一种观点正是犹太商经所推崇的投资安全法则。

举例来说,一只一次性打火机不过块儿八角钱,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一心想发大财的买卖人谁会去注意它的经营开发价值呢?可是日本犹太人新田富夫却从微细处看出了大道道,紧紧抓住一次性打火机这个小商品,做成了举世瞩目的大生意:在国内,他的“东海精器公司”的产品,占领了全日本一次性打火机市场的90%;在世界,他是全球一次性打火机市场的第二大供应商。

新田富夫毕业于电器专科学校,他爱动脑筋,对一些陌生的新东西总要琢磨琢磨,研究研究。在他进入打火机制造厂工作后,他从一本杂志上读到法国一家公司1970年出售过一次性打火机,就对这个新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是70年代初,日本市场上还没有一次性打火机。为了弄清有关问题,新田富夫跑了无数图书馆和资料室,弄到一份介绍这种新式打火机的资料;又多方托人,从国外买来几只样品,就开始专心研究起来。他终于弄懂了这种一次性打火机是先在机身里灌好材料,再安装上瓦斯控制杆、火焰调整轮和打火齿轮等部件,然后将机身密封而成,其优点是不漏气、耐用、使用方便、便于携带,而且价格便宜。新田富夫是个有心人,他算起细账来,一只一次性打火机能够连续使用1000次,价格在100日元左右;而1000支火柴,却要花400日元。两者价格相比是1:4,一次性打火机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在利润呀!而且它既省钱又方便。于是,他决定要生产一次性打火机,走日本人常走的模仿外国技术再结合自己创新的路子。然而好事多磨,两次与人合作办厂,均因产品质量不过关、打火机漏气而失败。

新田富夫不服输,他将各种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机全部搜集回来,分析研究,并专程去法国寻取一次性打火机的最先进技术和资料。又一番埋头苦干后,新田富夫终于研究成了解决一次性打火机漏气问题的技术:用超声波熔接接头,使装液化器的机身达到高度密封。接着,他又把欧洲产品的金属机身改成透明塑胶,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让顾客清楚地看见机身内的液化气存量,消除对漏气的不安心理。1972年,新田富夫自筹500万日元,成立了“东海精器公司”,以“蒂尔蒂·米蒂尔”牌子,推出自己的新型一次性打火机,立刻引起各方关注,销路非常之好。

技术开发成功只是为企业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真正能不能赚大钱,还必须辅之以出色的营销管理。

新田富夫首先明智地给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市场定位:面向中下层人士。这样,就避免了与高层人士使用的高档次打火机争夺市场。接着,在价格定位上,他提出一个“百元打火机”的宗旨,即确定此种一次性打火机售价为100日元,比相同使用价值的1000根火柴的价格便宜75%,比世界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制造公司的“比克”牌售价低50%。“百元打火机”符合薄利多销原则,人人都买得起,市场非常宽广;它比同类产品价格低得多,能以极大的竞争优势扎下根来,回避了市场风险;它恰巧又迎合了当时日本的社会环境——70年代的日本生活费用昂贵,便大力提倡“家庭计划开支”,喝杯咖啡还要200日元呢,买只能用1000次的打火机才花100日元,还不节约吗?新田富夫没有把自己的一次性打火机放到百货公司柜台里去销售,而是将它放到平民大众常去的香烟摊、杂货铺和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小卖部。在产品受到大众欢迎后,他就与东京烟草公司洽谈合作,对该公司在全日本的25万个销售点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这样一来,“蒂尔蒂·米蒂尔”一次性打火机很快就销到了全国各个角落。新田富夫也深知广告宣传的重要性。那时恰逢世界拳王阿里到日本比赛,电视台要进行实况转播。新田富夫抓住这个良机,以3500万日元巨资,买来阿里拳击比赛实况转播时的广告插播权,一举使东海精器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蒂尔蒂·米蒂尔”深入人心,销售量直线攀升。此后,公司每年都花3.5亿至8亿日元搞广告宣传,使“蒂尔蒂·米蒂尔”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为了确保产品质优价廉,东海精品公司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在1980年新建的东海公司富士工厂里,建立自动化生产线来替代人工操作,运用电脑控制,不仅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且残次品大为减少,从而使每只打火机总成本降到30日元,出厂价是50日元,这样,零售价100日元就有了充分保证。

新田富夫成功了,他现在已是日本最大、世界第二的一次性打火机制造商。这个事实启示人们,小商品同样可以做成大生意,赚取高额利润。

珍惜时间 点石成金

(1)珍惜时间才能成功

现代的商业是供应往来,应接不暇,所以商业谈话中的每句话,都应该针对业务本身而发,要直接、爽快,时间才不致浪费。

犹太商人惜时如金,在他们成功投资的若干紧急关头,正是靠着这种对时间的珍惜,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抢占了时机,从而一举战胜对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犹太商人指出: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把时间看得比金钱更宝贵,所以能够将时间做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运用。按照犹太人的观点,一个商人在接洽商务时,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撇开正话不讲,而只谈他随时想到的不相干的话,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因为他偏离话题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就等于浪费了大家的精力,这样,他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会被拒绝,从而失去了一次生意成功的机会。

犹太商人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说话不着边际、节外生枝、讲冗长的套话、无谓的废话的人。有种人说话,简直是抓不住本题,他们说话,像小狗兜圈子一样,转了六七次,依旧归一到原地;种种冗长无谓的言语,可以使人听得厌烦。正因为如此,犹太商人平时惜时如金,很少长篇大论,而必要的商业应酬也总是能短则短,能少则少。

惜时如金,是犹太商人的成功秘诀。现代人个个都在感叹每天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做这个,没有时间做那个,那么日理万机的犹太商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时间的呢?

一个犹太商人坦言:“每天清早不到6点钟就应该起床了,运动一个半小时,例如打高尔夫球。白天精神会很好的,精神来自兴趣,你对工作有兴趣就会感到不累。最累的时候是开会,一个发言者讲了1分钟,你已经知道他要讲的内容,可是那个人讲了10分钟,你就会感到很疲倦,因为这人讲得内容无聊,自己很无奈,有时候确要靠花旗参提神。中午我是不睡觉的,太倦了就会喝点咖啡。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两年前试过上网充浪,一上就得两个小时,上网太花费时间了,提倡少上网,电脑主要是用来看公司的资料。”

他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如此评价:“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几十年前相比是降低了,年轻时候也曾经想过买点好的东西,但是不久就想通了,觉得没有必要。我的穿着可能比一般人还要差一点,我只求心灵满足,很开心。我相信一个人的地位高低,要看行为而定,你自己想通了,脑海里自会别有天地,能超越权势和卑微。”

犹太商人指出:从事商业的人,需要有一刻值千金的惜时观念。他们往往舍不得在细节上浪费时间,如果连这种的小动作都要干涉的话,这样的人绝对无法做个理想的公司老板。因此,他们总是将公司经营的许多事情都交给底下的重要助手去办理,对于确定好的投资或经营计划,他们总是充分信任下属,而从不干预,他们自己则总是将重大的经营决策进行反复斟酌,直到自己做出决定为止。正是靠了这样的高效率工作才节省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使得规模庞大的公司的得以高效地运转。

(2)珍惜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塔木德》说:“今天就是最后一天,永远不要等待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一般人们说的一天,就是从早晨太阳初升直到傍晚太阳下山为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犹太人的时间观念则恰恰相反,他们的一天是从日没开始的。若以安息日为例,它是从星期五的日没开始,直到星期六的日没为止。你会发现,这种时间观是犹太人所独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犹太人的拉比们曾经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别具一格。为什么一天要始自日没呢?因为与其明亮地开始、黑暗地结束,倒不如黑暗地开始、明亮地结束。基于这样的时间观,犹太人希望人生也是这样,从苦难和黑暗开始,最后达到幸福和光明的境地。

同样,一个商人要赚钱,首先就要考虑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时间,有的人认为时间很多,有的人认为时间很少,其实时间都是一样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一样长的时间就看你怎么用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就总会找出来。不善于挤,当然就没有了时间!商人的时间更是如此,要想赚钱,首先就得有赚钱的时间。有空闲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经商。会赚钱的商人,就应该是一个管理时间的高手。

人最不该浪费的东西就是时间,因为人都只能经历一次时间,而他人的时间,更不可以随便地占用和浪费。对人而言,时间就是命运;对于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要经商,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生殖利润,因此盗窃了时间,就等于盗窃了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如果你走进犹太巨商摩根的办公室,就会发现摩根的办公室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是连接着的。摩根这样做就是为了经理们有什么需要请示的事情,他直接就在现场告诉他怎样处理哪个问题,如果工厂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可以直接来找他解决问题,他不让问题随便拖延哪怕1分钟。

但是,那么多的问题要处理,摩根是怎样办的呢?原来摩根和人会面的时候,就会直接地问你有什么事情要处理,他一般简明扼要地交代三两句,就把来人打发了。他的经理们都知道他的这种作风,于是汇报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干净利落地说明问题,任何的含糊和拖泥带水都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除非是某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来了,他才说几句客套的话,但是他有个原则就是与任何人的聊天时间不超过5分钟,即使是总统来了,他也一样地对待。摩根最绝的是他有一套极为卓越的洞察人的心理的能力,当人们来找他,他立即就能判断出来此人找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他能在一见面就知道来人找他是什么事情,于是他会很干脆地告诉他处理的办法以及处理的步骤,他的这套洞查别人内心的本领,在华尔街让人敬服并且害怕不已。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把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全部节省下来,好让他的时间全部高效率地使用起来。当然他近来珍惜时间的作风也让他周围的人们感到了不愉快,可是对摩根这样的大巨商来说,有时间赚钱比任何问题都重要。

犹太人喜欢紧迫地工作,1分钟都不可以放弃,因为要经商就要有时间,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让你支配,否则是不会轻易地成功的,成功是经过大量艰苦的劳动得到的。他们善于利用和把握时间。这一点在犹太人独特的时间观念也可以反映出来。

在这独特的时间观念之中,也浸透了犹太人深藏心中的乐观精神,他们认为希望是掌握将来的一条线索。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力量之中,最强而有力的,就是希望。有了这种希望,就比较容易能够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烦恼,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

把一天的开始定于日落,但是人的生活还是按照白昼黑夜的划分而进行,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并没有违背人的身体生理规律,然而给人的心注入了乐观和希望的成分。

因此,把一天的开始定于日落,这反映了犹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3)为那一天而刻苦努力工作

《犹太法典》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时也是最后一天,因此,必须为现在付出全部的生命。”尽管到今天仍然相信“地上天国”的犹太人很少了,但是,犹太人仍依照宗教传统过日子,坚信救世主总有一天会出现。为了这一天,他们必须刻苦努力,无论救世主在哪一天出现,所有的犹太人都知道,应该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努力往上爬,以便救世主出现时,不致于没有脸面对他。

为了时刻充实自己,使每个人为现在付出全部的生命,拉比们告诉犹太人说:救世主是在世界末日来临时才会到来的。但是,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世界的末日,所以,拉比们又告诫说:你就应该将每一天都当做是最后的一天来生活。

因此,为了等待救世主的出现,所有的犹太教徒认为人类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同时他们又认为对人类而言,每天都应该是第一天,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天中有所创造、突破和发明。犹太人就是这样,把理想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追寻着理想的快乐世界,又不放弃现在的努力。

石璞是个犹太人,在我国开封定居经商。清康熙年间,他在开封北土街创办“石子玉汴绸庄”,是一间自产自销的线绸手工工场和零整批销店。石璞是位机敏而勤劳的犹太后代,他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发觉丝绸行业有发展前途,从而下决心在这方面开创自己的事业。善于心计和有远谋的他,在开创丝绸事业中不急于求成,而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打下基础后,才直接介入。当他真正独立经营之时,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炮打响,使自己的经营一往无前,击败各方面的竞争者。

石璞的丝绸业务经营是从当丝织工场学徒开始的。当他立志创办“石子玉汴绸庄”后,他不嫌弃当学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惧学徒工作的艰辛,就到一间丝织工场去当学徒。在那里,他埋头工作,不怕苦和累,样样工作都争着去干,由于细心观察和注意学习,他每项工作都很快上手,干得出色。在工场时有些人笑他是小黄牛,不明白他这么卖力当学徒所谋求的是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石璞百般卖力地工作,为的是熟悉织造丝绸的各种技术,掌握有关诀窍,想会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加努力地工作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丝绸技艺迅速得到提高,老板很赏识他,很快他被提升为技术工程师。

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活和几年技工生涯,石璞成为一位丝织行业的能工巧匠了。此时,时机成熟了,他找了个恰当的理由离开了丝织工场,以自己前段经历的一点积蓄和学到的本领,创办“石子玉汴绸庄”。开始之初,他的绸庄是间狭窄的小工场,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后大半截是工场,其内是机房、剪裁、纺织、绣花、平烫等加工场地;前小半截则是零售、批发专卖店。就是这么一个前店后厂的小绸庄,石璞自任老板,又是技师,并且是推销员。

由于石璞织造丝绸技艺超群,做出的产品备受顾客欢迎。他织造的各色绫、绸、纱很快驰名中州,远销全国及海外。传说石璞曾经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随着生意的兴旺,石璞的加工场和绸庄逐步扩大,成为开封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大绸庄。该庄生产的黄绫,色光绚丽,质地细密,轻柔飘洒,成为驰名国内外的名产。当时河南地方乃至全国的大吏和富豪常用这种黄绫上贡皇室,号称“贡绫”。

石璞开创的汴绸庄由于经营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后裔的努力下,蓬勃发展,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代,直至民国年间,前后达二百多年,成为了中国手工业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