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是太神奇了。
在高倍高清军用望远镜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对卷曲翘着粗壮毛茸茸长尾巴的雪豹夫妻,跑上了对面的山坡。
雪豹夫妻一前一后,在领地的山坡上,漫不经心、自由自在、昂首阔步、悠闲地散了一圈步后,在一块因地震或暴雨冲刷,从山峰上垮塌下来、足有一间房大小的岩石前,停住了脚步。
雪豹是一种非常喜欢岩石、对岩石有着特殊感情的动物。白天小憩,雪豹总是爱选择卧在高高山顶的裸岩上,眺望自己的领地和整个山野。平时,它们在山野里漫游,对遇到的每一块岩石,都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总是东闻闻,西嗅嗅,仔细观看,反复端详,久久不愿离去。
此刻,雪豹夫妻来到岩石前,它们先是用鼻子亲切地嗅了嗅岩石,伸出前爪,在岩石表面抓了抓,背部在岩石上蹭了蹭痒痒,然后调转身子,熟练地用尿液在岩石上进行标记。
这是雪豹一种重要的活动和行为。它们是通过这种方法,向同类和外界发布自己的信息。
接着,两只雪豹在岩石堆旁边的一小片沙土里,连续打了几个滚,就在我一眨眼的功夫,再也看不到其踪影了。
我用望远镜对对面山坡的沟沟洼洼、旮旮旯旯、每块山岩,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搜索了一遍,仍是不见雪豹夫妻的身影。我把好不容易捕捉到的目标,给跟踪丢了。
我跟踪观察这对雪豹夫妻已经整整5天了。没想到,目标刚刚就在自己的眼前活动,现在却无声无息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地消失了。
望着空****的山野,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懊恼和沮丧,看起来,几天来跟踪观察雪豹夫妇的辛苦和忙碌,就要这样草草结束、半途而废。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的眼皮下面,眼睁睁地把目标给跟踪丢了,这对我这位军校高级侦察参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失职和耻辱。
我不死心,重新调整了望远镜的角度和放大倍数,再次对对面的山坡进行地毯式的仔细搜索。所下的苦功夫终于得到了回报。突然,我透过望远镜看到,紧挨着山岩的一块“石头”,轻微地动了一下;接着,旁边的另一块“石头”,也轻微地动了一下。
哈!雪豹夫妻原来在这儿啊。它们并没有离去,而是隐蔽在岩羊经常出没吃草和下山喝水的路径旁,伪装的几乎与整个山崖融为一体了。我根据进昆仑山旅游探险之前,对有关雪豹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几天来对雪豹夫妻性情的观察和了解,它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准备要狩猎了。
雪豹全身黑、灰、白皮毛的颜色和花纹,是天然极好的伪装服。它身上花纹斑块的颜色,可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雪豹的毛色和独特的花纹,与周围的环境、草木、岩石的颜色很是协调、接近,形成良好的隐蔽色彩。它们利用身体毛色花纹的掩护,能把自己隐藏得非常严密,如果你不走近,不仔细查看,是很难发现它的。
不要说是我们人类了,就是连岩羊、藏野驴、藏原羚、藏羚羊、长角羚、马麝、盘羊等这些高原上的精灵,对天敌雪豹有着一种特殊的识别和防范本能,都常常受到雪豹伪装隐蔽的欺骗。等走近了,发现了雪豹,可为时已晚,成了雪豹的猎物和口中的美味佳肴。
雪豹夫妻的失而复得,给我带来莫大的欣喜。我刚才心里还是愁云密布,现在一下子云消雾散、阳光灿烂、敞亮起来。对雪豹的观察了解课题,又能继续进行下去了。我兴奋得真想振臂对着苍茫空旷的昆仑山大呼一声,但我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没有那样做。因为那样会弄巧成拙,惊动正准备捕猎的雪豹夫妻,会把它们吓跑的。
现在,我欣喜若狂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名状和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这不再是通过书本、图册、照片、电影和电视,不再是遮遮掩掩,不再是雾里看花,不再是神秘莫测,此时此刻,地球上最神秘、最美丽动人的动物之一——雪豹,就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怎能不令我高兴和激动呢!
二
雪豹,因常年栖息生活在高山雪线附近而得名。它被人们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猫科动物之一”。
由于雪豹性情高傲、孤僻,常年栖息活动在偏僻闭塞、人迹罕至的高山陡岩地区,且行踪诡秘,来无踪去无影,人们难以见到、接近。因此,雪豹头上戴有许多神秘的光环,有着许多令人不解之谜。
孤独、神秘、高贵的雪豹,是广阔无垠茫茫旷野的标志和象征,是青藏高原众多的野生动物的代表和旗舰。
海拔较低、坦**平缓、没有山峦的高原草地,并不是雪豹喜爱生活的环境。
雪豹喜欢生活在高海拔的陡峭的山岭或被地层凸起断开的山脉区域,以及有峭壁悬崖的高山上。
如果说狼是高寒荒原的主宰,那么,雪豹就是崎岖陡峭高山的霸主。
雪豹虽然行踪不定、生活隐秘,但它的活动并非不可捉摸。雪豹是一种喜欢占有领地的动物。一只成年雪豹,一般拥有上百平方千米的领地。雄性雪豹的领地,一般要比雌性的略大些,有时常常会覆盖多只成年雌性的领地。
雪豹领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领地内食物的丰沛程度。据现有的资料研究表明,一只成年且已经建有巢穴并拥有领地的雪豹,只要领地内有足够的岩羊群等食物,它的活动的范围并不十分广大。在岩羊和其它食草动物多的地域,有的雪豹的领地,也仅仅只有一条山沟、一面山坡或一座山头,就足够了。在昆仑山的旅游探险考察中,我曾在一条不足10千米的山沟里,看到同时住着三只雪豹。这是因为附近的山岭里,生活着大群的岩羊,雪豹们吃喝不愁。
雪豹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寸土不让的动物。它们有一个习惯,经常有规律性地沿着领地边缘的固定线路,对领地进行巡游查看,用刨坑、尿液等多种多样的方式,留下自己的标示和痕迹,向同类和其他动物传达自己的信息。为捍卫领地的完整,它会对任何来犯之敌,进行无情的厮杀和搏斗,有时,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雪豹这种对领地高度占有欲的行为,与其他如老虎等独居的大型猫科动物十分相似。
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我在这里不得不写上一笔。雪豹的领地意识特别强,不允许狼、狐狸等其它任何食肉动物进入它的领地,与它争食。可它却允许兔狲自由进入它的领地,喜欢与兔狲做邻居。我在昆仑山中游历探险中,先后两次看到雪豹与兔狲的巢穴相距不到百米,比邻而居,和平相处。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究竟雪豹与兔狲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难道真的如同高原上的牧民们所传说的那样,它们是“兄弟”?值得我们的动物学家们考察和研究。
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雪豹最集中、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早在440万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了雪豹活动的痕迹。它比我们人类更早来到、生活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大约280万年前,雪豹走出青藏高原,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中部亚洲和南部亚洲等地。具体来说,分布于我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锡金等国和地区。
确切地说,雪豹是中部亚洲和南部亚洲山地的特产动物。它与我们人类同是地球村的居民,共享着大地赐予的生机。
在世界上,我们中国是拥有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据世界动物界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大概有4500至7300只野生雪豹,而我们中国占世界野生雪豹数量的40%,甚至更多。另据世界著名雪豹研究专家乔治·夏勒博士估计,其中至少有2000——2500的雪豹,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等地。
据记载,20世纪初,在我们中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乌拉尔山等高山地带,都能见到雪豹的身影;就是在一些平原地区,偶尔也能发现其踪迹。
后来,因人为地大量猎杀和环境的破坏,造成雪豹数量大幅度减少,致使一些地区雪豹逃走或灭绝。
目前,雪豹在我国属于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物种”。
雪豹的体长大多在110厘米至130厘米左右;尾巴长90至100厘米左右,有的尾巴甚至长于身体,但罕见。成年雪豹的体重,一般在50千克至80千克之间。不同的是,雌雪豹比雄雪豹身长略短一些,体重也稍轻一些。
我通过高倍高清望远镜,对眼前这对雪豹夫妻的观察,看到在它们灰白黑三种相间颜色的皮毛上,布满令人恐怖的环形黑斑。雪豹头部的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为黑色。
由于世代生活在寒冷缺氧、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严酷的高海拔地区,雪豹为生存和繁衍,经常爬山攀岩追捕猎物,经过千百年的不断进化,它的四肢肌腱发达、粗壮有力。它前足为5趾、后足是4趾,前足和后足宽大,趾端长有角质化的硬爪,略弯、锋利,具有很强的抓地力。
雪豹全身长毛之下,长有细软浓密的底绒,使它能够抵御摄氏零下四十度凛冽极端的严寒。雪豹足垫与足趾间长有较浓密而长的粗毛,可以使它在冰雪地上行走奔跑防滑抗冻。另外,当夏季高山酷暑,中午强烈的阳光将岩石或沙土晒的滚烫,雪豹在岩石或沙土上行走,又可以起到隔热和防止脚趾烫伤。
雪豹的配偶期一般在每年的1——3月份。这时,雄雌雪豹食欲不振,在体内激素的催情下,经常满山谷奔走、嘶叫,翻山越岭相互寻找。如果两只雄性雪豹在寻偶途中相遇,为争夺配偶会有一场血腥残忍、你死我活的恶斗。有许多雪豹,常常在求偶的决斗中,悲壮地死去。
配偶期过后,一般雌雪豹会离开雄雪豹,回到自己的领地。
雌雪豹的妊娠期一般为98——103天,大都在4月底或6月初产仔,每胎3——5仔不等。刚生的雪豹幼仔一般仅有300——700克,体长20厘米左右;一个月后幼仔体重可达1——1.5千克,一个半月后幼仔能开始吃一些固体食物碎肉等。两个月时,幼仔的体重可达4千克,体长达80厘米,这时,幼仔就可以跟随母雪豹外出活动。幼仔在三个月就可以跟着母亲学习捕猎,一岁半以后离开母亲,独自面对生活。
雪豹幼仔一旦长大独立,它们将会离开故土,长途跋涉,穿越广袤的高山和荒原,寻求新的栖息地。这有助于减少近亲繁殖、造成种族基因退化现象的发生。
雪豹约2——3岁时性成熟。在野外生活的雪豹,一般寿命为8——13年。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的雪豹,有寿命超过15年的纪录。
我曾在北京、西安、西宁等多家动物园,先后对狮子、老虎、花豹、远东豹、金钱豹、美洲豹等猫科动物,进行过近距离的仔细观察。雪豹与狮子、老虎等大型食肉猫科动物,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狮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动物能大声吼叫,而雪豹却只能嘶嚎。
雪豹不会大声吼叫。我曾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过一些野生动物学家。他们说,这是因为雪豹的舌骨,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基本上完全钙化成骨,失去吼叫功能的缘故。再者,猫科动物的大声吼叫咆哮,主要是靠喉头的作用,而雪豹进化的已经没有了喉头。
因为长期生活的地域和环境不同的缘故,雪豹与老虎、狮子等其它大型猫科动物,在生理和生活习性等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雪豹的吻端部为圆突状,而老虎、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则较垂直。因长期生活在雪线附近抗寒防风的需要,雪豹鼻端的毛超过鼻孔部分,而其它猫科动物则**。另外,在进食的姿态上,狮子、老虎等大型猫科动物,每当捕获猎物后,总是爬着撕咬,而雪豹是蹲着,用前爪抓着猎物吃。
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人工饲养难度大。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全世界也仅有我国的北京动物园、西安动物园和青海西宁动物园等少数几家动物园,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费了很大的周折,最后人工繁殖雪豹才艰难地取得成功。
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雪豹的染色体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同类猫科动物杂交方面,雪豹更是困难。同属的狮子、老虎、花豹、远东豹、美洲豹等猫科动物之间,都能够进行杂交,并且有过杂交成功的记录,如狮子和老虎**后,生下“狮虎兽”等。而雪豹与狮子、老虎等猫科动物,至今没有杂交成功的记载。
雪豹是典型的高原地区岩栖性动物,常年喜欢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以上冰雪覆盖的高山裸岩及寒漠地带活动。据记载,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000米的雪峰上,曾见到过雪豹的身影和它留下的足迹。
但也有个别例外,雪豹并非全部都生活在海拔高的地带或山岭上。内蒙古包头乌拉山一带的雪豹,常年就生活在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草原地带。在世界野生动物界,这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个例。
三
几天的观察中,我在望远镜里发现,雪豹夫妻都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它们仿佛永远都睡不够觉似的。白天,它们除了个别时候狩猎和巡视领地外,一没事,就卧在向阳的山坡上或石头上打瞌睡。一旦睡觉醒来,它们有一个习惯的动作,总喜欢站在那儿,前腿弓,后腿蹬,不停地伸懒腰。后来,就这个问题,我曾请教我的忘年交好朋友、哈萨克猎人霍加库勒老爹和一些专门研究雪豹的动物学家朋友,他们说,这是雪豹在长个子和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方法。
雪豹是攀岩登山的能手。它四肢矫健、动作敏捷而灵活,在笔陡的山崖上来去如飞,如履平地。我曾亲眼看到,雪豹为追赶岩羊,一跃能跳过十四五米宽的深涧,在不到两分钟的短时间内,一口气登上近百米的陡崖,从近50米高的山崖上纵身跳下,毫发未伤,兴奋地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后,立刻起身向猎物猛扑过去……
据我的考察,在青藏高原所有的野生动物中,严格地说,只有岩羊和雪豹两种动物,称的上是真正的登山健将,它们的攀岩登山技术与速度可以说不分伯仲。虽然野山羊、大头羊、野牦牛、藏原羚、马麝等野生动物,经过不懈努力,也能上到海拔5000米、6000米,甚至更高的山峰。但在登山攀岩方面,它们都不能与岩羊和雪豹相提并论,不在一个档次上。
雪豹和岩羊,能在坡度陡峭接近70度、80度、甚至90度的山崖上飞上飞下,来去自如。岩羊靠的是富有弹性的脚趾垫和复杂发达的腿部肌腱系统,蹄子拥有巨大的抓地力;而雪豹靠的是它宽大有力的爪子,另外,还有那条为它自由移动提供平衡粗壮的长尾巴。
在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中,雪豹处于生态食物链的最顶端,除了人类,它可以说,没有什么天敌。
雪豹处处都表现出一种高山王者的风范。在我跟踪观察雪豹夫妻第六天的时候,中午时分,风从远处赶来几大团乌云,先是下雨,没多一会儿,雨水变成了雪花,朔风劲吹,寒冷如冬。
大雪漫山遍野、纷纷扬扬地下着。雪豹夫妻丝毫没有躲避,高高地蹲坐在无遮无挡山顶的岩石上,就如同两尊和山体连在一起的石雕一般,一动不动。它们高昂着头,傲视着满天飞舞的雪花、白茫茫的山野,眺望着它们栖身和赖以生存的广阔领地,是那样镇定和威武。
雪豹有一条令人羡慕而漂亮的尾巴。尾巴几乎可达到身体长度的75%至90%。雪豹尾巴不但长,而且尾巴上的毛也长,显得特别蓬松肥大。每当雪豹飞身捕猎时,它总喜欢将那条毛茸茸、粗壮、漂亮的尾巴,高高地翘起,像一面旗帜一样来回摆动。
尾巴对雪豹来说是那样的重要,以便于它们在山谷和悬崖上跳跃、攀爬。在追捕猎物,飞速奔跑越涧过坎时,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在雪花飞舞、寒风怒号、滴水成冰的酷寒天气中,雪豹休息时,用尾巴盖住自己的口鼻,能起到防寒保暖作用。
同时,尾巴对雪豹来说,还是一件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
乌鸦、喜鹊、秃鹫、鹰隼等高原上喜欢食肉的的鸟类,在自己找不到食物的时候,总喜欢跟随在雪豹左右,伴随着与雪豹一起移动。这些喜欢食肉的鸟跟随雪豹,主要是等雪豹捕猎成功后,捡吃雪豹进食后掉下的肉渣、碎骨、内脏和下水等残羹剩饭。
在这些跟随雪豹的鸟儿们中,最令雪豹厌恶和讨嫌的是乌鸦和喜鹊。对乌鸦和喜鹊来说,它们悄悄地跟着雪豹,等着不劳而获白吃免费的午餐已经很够意思了。可是乌鸦和喜鹊有一个很坏的毛病,总是爱围着雪豹上下翻飞,不停地乱喊乱叫。这样,常常过早暴露了雪豹的行踪,引起岩羊、藏原羚、野山羊、藏羚羊、藏野驴等猎物的警惕,提前逃脱,造成雪豹辛辛苦苦精心策划的捕猎行动,一次次流产失败。这很是令雪豹头疼和恼火。
在昆仑山旅游探险中,一次,我曾亲眼看到,雪豹用它那毛茸茸、粗壮的长尾巴,如同鞭子一样,狠狠将两只围着它翻飞乱叫的乌鸦,一尾巴扫落在地。乌鸦躺在冰冷的雪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四
雪豹是一种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的动物。清晨和黄昏,是它们外出活动和捕猎最频繁、最活跃的时候。
每只雪豹都有自己固定的巢穴。它的巢穴一般都建在山体的岩洞中,一个巢穴常常要住好多年,甚至一生,还可以传给后代。对一些领地广袤的雪豹,除了主巢穴外,另外还在领地中建有多个临时巢穴,供自己巡视领地途中或捕猎时临时休息。
白天,雪豹很少外出活动或捕猎,最多在巢穴附近的山野间散散步,溜溜弯。它们大部分时间,总喜爱懒洋洋地躺在巢穴旁边高处的裸岩上晒太阳或躲在洞里睡觉,为夜间捕猎养精蓄锐和补充体力。
雪豹上山或下山,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路线。它喜爱顺着山脊、河谷,沿着自己经常来往、沿途所熟悉的环境和自己踩出来的、留有自己气味的小径行走。
在对雪豹夫妻近一个星期的跟踪观察中,我先后三次亲眼目睹了它们的捕猎的全过程。
透过高倍高清望远镜,我注意到雪豹夫妻每次捕猎前,都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在山坡空地上的沙土里打几个滚,弄得自己浑身上下沾满了杂草和沙土。
起初,我对雪豹夫妻这个小小的举动,没有十分在意。认为它们可能像其它野生动物一样,身上长了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或疥癣,痛痒难忍,在沙土里打滚,用沙土来消痛止痒。后来,在整理归纳排列雪豹夫妻三次捕猎的记录笔记时,三次中都出现同一个这样的动作,立刻引起了我的格外重视。当时,由于自己对有关雪豹的“功课”做得不细致、不刻苦、不深入,对雪豹的知识和认识浅薄、不足,无法理解。
后来,就雪豹夫妻的这个特别举动,我向忘年交好朋友哈萨克猎人霍加库勒老爹和一些专门研究雪豹的动物学家朋友请教,他们告诉我:雪豹捕猎前,在地上打滚,或在沙土里来回滚,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释放捕猎前的兴奋和精神紧张,使自己的情绪和身心放松下来;二是消除自己的身上的气味,以避免风把自己的气味,随风传递给猎杀对象,使其嗅到后望风而逃,造成捕猎失败;三是便于伪装和隐蔽自己,皮毛上沾满杂草和沙土,更接近周围大地和山体的颜色,让自己更完美地融入山色环境之中,以迷惑猎物。
在雪豹狩猎的食物单上,它主要以猎食岩羊、北山羊、盘羊、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马麝等高原食草动物为食;有时也捕食高原兔、旱獭、沙鼠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雪鸡、马鸡、沙鸡等飞禽类。有猎人和牧人还曾在昆仑山里看到,在时机成熟,不费太大的力气情况下,偶尔,雪豹也猎捕在同一生态位与自己争食、在荒原或山野里流浪的孤狼、狐狸等食肉动物。只有到了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的冬天,在食物异常缺乏、饿得饥肠辘辘、实在坚持不住时,雪豹也悄悄下山,袭击偷猎牧人们的马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
高原上的牧民们都说,在雪豹的眼里,只有雪山、岩羊和它的同类。人不是他的猎物,也不是它的朋友。它始终对人类存有戒心,十分警惕,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平时,雪豹一般都远离人类,很少和人类发生交集,更很少骚扰人类与人类引起纷争。在野外,人与雪豹狭路相逢,除分人把雪豹逼得走投无路,惹急了眼时,雪豹才伤害人。否则,雪豹从不主动攻击人。
我在青藏高原生活了整整了多年,后来也曾多次往返高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雪豹伤人的事件发生。
应该说,雪豹是兽类中的捕猎高手。它的犬齿十分发达,长度在4到5厘米,呈圆锥状,齿尖锐利,捕猎撕咬时,会对猎物造成的伤口极深。遭遇雪豹撕咬的猎物,即使侥幸逃脱了,也常常会在一两天内,因伤势过重或感染而死去。
向所有的猫科动物一样,雪豹捕猎,大多也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战术。在实施捕猎行动之前,雪豹总是提前在岩羊、野山羊、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马麝等野生动物,常喜欢活动觅食的区域、喝水的水源地附近或经常行走的路径两旁,悄悄地潜伏和隐藏下来,以逸待劳,守株待兔。等到猎物一旦走近,进入雪豹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内,雪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击致命,将猎物擒获,很少失手。
雪豹还是种特别能吃苦、特别有耐心和非常坚韧的动物。我第一次目睹雪豹捕猎,在高倍高清望远镜里看到,雪豹不顾风吹日晒、忍饥挨饿,在岩羊经常下山喝水行走的路径旁,整整潜伏了两天两夜,一直耐心等到岩羊走近后,将其一举捕获。
雪豹进食很有规律。它一般先撕开猎物的腹部,掏吃猎物的内脏,然后再吃肌肉,最后食头部。雪豹的进食类似猫,先用前爪抓肉,然后用臼齿咬食。
雪豹捕猎也有计划不周、失手的时候。
一次,雪豹夫妻围猎一只头上长着弯曲长角的公岩羊。起初,雪豹夫妻追着公岩羊,在深涧纵横、怪石林立、陡峭的山崖上来回奔跑。它们不愧是齐名的登山攀岩高手,在悬崖绝壁上飞上飞下,一个不输一个,你快,我比你更快。
雪豹夫妻不断变换战术,最后采取一前一后,对公岩羊进行围追堵截。眼看就要捕捉到公岩羊了,雄雪豹的前爪几乎都快要抓住公岩羊的屁股了。可就在这决定生死的一瞬间,走投无路的公岩羊,勇敢地从足有近七八十米的悬崖上,猛然就地一跃,纵身跳进悬崖下的一条浪涛翻涌的河流中,踏浪逃脱险境。
雪豹夫妻没有追击,只是站在高高的悬崖上,望“羊”兴叹,目送着公岩羊顺着河里的水流越逃越远。
在这里,我还想说的是,如果动物界要选举“环保型的动物”,我一定会投雪豹一票。
雪豹追捕猎物时也很残忍、血腥,但那都是它自身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另外,雪豹有一个好的习惯,面对的猎物再多,它一次只猎杀一头,够自己食用即可,从不乱捕滥杀,吃不了腐烂发臭,最后造成浪费。
一天黄昏,雪豹夫妻在一处小水潭边,围住了一群前来饮水的岩羊。它们只猎杀了其中的一只羊角粗长年老的公岩羊,而放过了其它岩羊。
据我的观察,当时,雪豹夫妻占据有利地形,只要他们稍微努力一点,多用一点力气,多捕获几只岩羊,应该说不费多大事。可它们没有那样做。
在昆仑山一带的牧民中,雪豹有着较好的名声和口碑。牧人们说,羊圈里夜里进了猛兽,早上起来一看,立刻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野兽。一般狼是“吃一祸三”,就是说,如果狼吃一只羊,同时要咬死三只羊,甚至更多。这也是牧人们对狼恨之入骨的一个原因。而雪豹不是这样,常常是一只雪豹,一次只猎杀一只羊,从不伤害其它羊。
据我了解,在食肉动物中,最残暴、最血腥的要数黄鼠狼。别看黄鼠狼小,但很是凶恶残忍。它从不放过所遇到的任何比它弱小的动物,即便它吃不完,也一定要把猎物全部咬死才罢休。一位养鸡场的工作人员曾对我说,一次,一只黄鼠狼一夜间,曾把一间鸡舍内三百多只下蛋的母鸡,全部活活咬死。
五
雪豹,是伴随着我们人类一种难得的动物和生灵,被称为是“旷野之魂”。
另外,它还被人们誉为“雪山之王”;是高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动物”,是促进跨国界国家公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是健康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和“晴雨表”。
在青藏高原,许多地方的牧民也非常喜欢看到雪豹。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雪豹是山神的狗,而雪豹的主要食物——岩羊,则是山神的羊。他们说,雪豹是高原大地的“门巴”(藏语:医生),没有雪豹,高原大地就会得病,就会遭受各种瘟疫恶魔的侵害和**。
在青藏高原的牧民中走访,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名叫索日的藏族牧民,一年,在他放牧的牧场山上,住进了一只母雪豹。在春冬食物短缺的季节,母雪豹找不到吃的,常袭击他们家的羊群,猎吃他们家的羊。这让索日很是恼火。要知道,一只羊在市场的要买上千元。羊是牧民的“钱袋子”、“**”和生活的依靠。
第二年夏初,经常抓吃索日家羊的母雪豹,生了两只小雪豹。小雪豹在巢穴门口的岩石边晒太阳,让索日看到了。他想,一只雪豹吃他家的羊,他还可以承受,如果随着两只小雪豹的长大,今后三只雪豹吃他们家的羊,那他是万万负担不起的。
于是,索日便邀请了他的一位猎人朋友帮忙,想杀死两只小雪豹。
一天,索日带着他的猎人朋友,扛着枪一起上山,准备猎杀雪豹。他们到山顶后,刚刚隐藏好,正巧看到母雪豹带着两只小雪豹走出洞穴,在洞穴口的一块岩石下嬉戏玩耍,而雪豹妈妈则卧在岩石顶上,一边晒太阳小憩,一边看护着一对可爱的儿女。这时,小雪豹和它们的妈妈,都没有觉察到危险正悄悄地向它们逼近。
猎人举枪向两只小雪豹瞄准,正准备扣动扳机时,机警的雪豹妈妈嗅到了空气中人的气味,觉察到了危险,同时也发现了拿着枪、藏在石头后面的索日和他的猎人朋友。
雪豹妈妈随即从卧着的是石头顶上一跃而起,迅速跳在索日他们与小雪豹中间,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孩子。
雪豹妈妈这个奋不顾身保护自己孩子的勇敢举动,一下子感动了索日。他这时想起了自己的5个孩子,心软了,急忙叫住猎人朋友:
“别开枪,千万别开枪!我不想打小雪豹了。今后再也不打它们了。”
猎人朋友不解,说这是杀死小雪豹的最好时机,不能错过。
索日说:“我们人爱自己的孩子,雪豹妈妈也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人和雪豹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灵,应该相互关爱,不应该相互戕害。”
从此以后,索日再也没有动过杀死或赶走雪豹妈妈和它的孩子的念头,尽管一到食物缺乏的冬春两季,他们家的羊还是不断被雪豹母子猎杀、偷吃。
这只母雪豹,在索日的牧场生活了11年,直到最后年老力衰自然死去……
听完这个故事后,让我感动了很久。
科学家们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雪豹的存在,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正常健康运行的重要一环。
他们呼吁,历史上的教训,应引起我们的觉悟和惊醒,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和借鉴。当年,美国西部的居民,对狼、郊狼、棕熊、美洲狮等食肉动物大肆猎杀,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减少和灭绝,破坏了生物链,最后造成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黄石公园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引入狼后,生态系统的活力,才逐渐有所恢复。但黄石公园之外美国西部的许多荒野,大多随着狼、郊狼、棕熊、美洲狮等野生动物的消失,而永远地消失了。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许多地方依然生活着雪豹、狼、猞猁、棕熊、兔狲等猛兽。这是求之不得、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科学家们呼吁号召,我们的每一个有责任的国民,特别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群众,一定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雪豹等食肉猛兽,在维护高原生态健康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保护雪豹等野生动物、维护高原生态平衡和健康,尽自己的一份贡献和力量。
非常欣喜的是,就在这篇小文即将完成的时候,我在互联网、电视、报纸、广播电台里,接连不断地看到或听到关于雪豹的好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一只成年雪豹,首度“现身”甘肃安南坝国家自然保护区。这是自2006年该保护区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成绩。
过去,甘肃安南坝曾是雪豹生活的家园,后因森林大量砍伐,环境遭到破坏,雪豹离开了。随着当地政府重视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的落实,经过多年坚持封山育林,自然环境好转,离开十多年的雪豹,终于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新华社的另一则关于雪豹的报道是:2016年4月16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林业部门用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三只体格壮硕、姿态矫健的雪豹,在海拔4700米的新龙县塔布沟山顶上,结伴而行……
雪豹是旷野中伴随着我们人类的生灵。它的出现,代表着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好转和健康。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环保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善,许多雪豹逃离、消失多年的地域,一定会再现雪豹矫健的身影的。
这又是一件令人神情愉快,让人可喜可贺的事情。
我国是世界上雪豹分布地域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厚爱和恩赐。
让我们敬畏大自然,尊重大地上的万物生灵,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大自然的律动,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雪豹。
内容简介——《青藏高原动物传奇》一书,是自然文学作家李良苏继《昆仑世界》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书中生动地介绍和描述了雪豹、猞猁、藏羚羊、藏野驴、兔狲、马麝、黄羊等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和传奇故事。这是一本写给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人的书,一本能给人以知识和愉悦的书,一本老少皆宜、都能找到自己看点的书,一本读后能使人烦躁的心灵安静下来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