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回 提到过,他整天省吃俭用,攒了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钱,准备买零食吃,结果被猴哥没收了。(1 / 1)

仅仅从“私房钱”三个字上就不难推断,其实他收的那么多钱,也都没留到自己手里,就好像大家小时候收的压岁钱一样,不过是过过手而已,而且书里也明确提到过,取经团管钱的,其实是猴哥,大家用钱都是找猴哥要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能明白,说老猪贪财,其实也非常勉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实在是无可厚非。其实我倒是很希望,自己身边多一些这样的朋友。

最后,当然就要聊一聊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了,就是老猪的贪色。

这个问题,倒是实锤,根本无可辩解,而且,这个问题还是解读老猪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由于篇幅有限,咱们只能以后再说了。

番外篇二十三——西游人物记之猪八戒(中)

上一章咱们说到了老猪的一个最为人诟病的缺点,贪色。

老猪的好色,简直是丝毫不加遮掩的。

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调戏月宫嫦娥,才会被贬下凡的,而且他下凡以后就娶了卯二姐,卯二姐死后,又入赘高老庄,娶了高秀兰,身边基本没缺过女人,直到加入了取经团。

去西天取经这一路上,他在这方面也是事故不断,充分发扬了看见女人就走不动道的精神,莫家庄四圣试禅心,只有他非要娶人家女儿,中了圈套。

看见西梁女国的国王,他“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猥琐程度令人发指。

还有,在盘丝岭的时候,蜘蛛精在涤垢泉里洗澡,他就变成了个鲶鱼,专门钻人家腿裆和胸口,这种事情,咱们也都不需要细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原文。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严重怀疑,他曾经破过色戒,不错,你没有看错,我的意思就是,他在取经路上曾经与异性发生过不正当关系。

西游记第61回 ,就在猴哥大战牛魔王时,老猪带着土地阴兵去积雷山摩云洞抄玉面公主家,回来时,他笑着对猴哥说:“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狢獐、羊虎麋鹿等类,已此尽皆剿戮,又将他洞府房廊放火烧了。”

这句话就比较值得玩味了,西游记里的妖怪,但凡打死,就会立刻现出原形,根本没有例外的,又何须“拨开衣看”?而且,你打死了一只狐狸精,又有什么可笑的?

还有,大家都知道,玉面狐狸家是土豪,非常有钱,按照老猪的习惯,肯定会抄来不少钱财,这是基本操作,在金平府的犀牛精一回他就是这么干的,可唯独这一次,他为什么偏偏就不提钱的事呢?

所以,我更倾向于,他故意把话倒过来说了,一耙筑死这件事,其实是发生在剥开衣看之后的,至于为什么会剥人家女妖怪的衣服,我想……应该不是为了给人家推拿吧。

证据表明,这是一场极其凶残的奸杀案,凶手就是老猪,帮凶就是地府那些阴兵,而洞里的钱,八成就是给那些阴兵当封口费了,最后一把火毁尸灭迹,算是把案子做了个干干净净。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他做了这种事,会告诉猴哥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取经团里,看起来老猪和猴哥经常不和,但实际上,他们俩的交情才是最好的,有许多证据表明,猴哥最信任的就是老猪,猴哥唯一一次被别人骗,就是被老牛变成老猪,骗走了刚刚到手的芭蕉扇。

老猪也非常依赖猴哥,甚至还在和唐僧的关系之上。至于沙僧,因为一些原因,其实反而无法融入这个小圈子。老猪做下了案子,告诉猴哥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希望一旦事发,猴哥可以替他遮掩,因为猴哥的义气绝对值得信赖。

第二,猴哥知道摩云洞有钱,老猪抄了洞府,却没有见到钱,借口反而更难找,倒不如直接主动交代了,反正也没有触碰到猴哥的底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事实证明,老猪的判断没有错,他说完这话以后,猴哥也是心领神会,果然没有多问。

当然了,根据后来的剧情看,老猪这脏事还是暴露了。

最后,佛祖给老猪评职称的时候,曾经说了句“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这种重大场合,如果没点真凭实据乱说,或者指的是一开始四圣试禅心的那种陈年小事,老猪早就闹起来了。所以,我分析,他八成就是指的这件脏事,老猪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所以一个屁都不敢放,老老实实当了净坛使者。

除了贪色,老猪还对自己的某方面能力非常有信心,在莫家庄的时候,他就说要一次娶三个女儿,还说:“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这句话,算是车速最快的一句了,生生把一场招亲整出了逛窑子的既视感。

事实证明,这话应该不是吹牛的,在高老庄的时候,高小姐被他锁在屋里一年半,救出来的时候已经虚弱得不行了,经受过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还有,之前云栈洞的卯二姐,跟他结婚一年就死了,死亡的原因却被他刻意回避开,实在是让人充满遐想。

另外,老猪还有个大毛病,他自己好色不说,还以己度人,以为别人也这样,还满嘴荤话,动不动就开车。

女儿国的时候,他想娶女王,结果女王嫌他丑,他就说了句:“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这显然是话中有话。

天竺国的时候,他又想娶玉兔,沙僧嘲笑他,他就辩解说:“丑自丑,还有些风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这话说得就比较直白了,老司机们应该是心领神会的。

还有,他时常认为唐僧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是装出来的,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就是“和尚是色中饿鬼”。

唐僧被蝎子精抓去,猴哥都急得不行了,他却说:“你好痴哑!常言道,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就不如此,就不如此,也要抓你几把是!”言下之意,明显是觉得唐僧和蝎子精有一腿。

天竺国的时候,唐僧被请进了王宫,孙悟空打算跟去保护,他又说:“师父做了驸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又不是爬山踵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他那样一把子年纪,岂不知被窝里之事,要你去扶揝?”这话说得就太不含蓄了,当场都把猴哥惹火了,当场就是一顿臭骂。

当然了,说到老猪的贪色,就不得不提那件最有名的事件,也就是导致他被打下凡间的月宫调戏嫦娥事件了,这件事就确实值得好好说一说了。

整本西游记看完,我曾经总结出来了西游五大疑案,分别对应着取经团的四人一马,其中的第一案以前写过了,就是小白龙纵火烧明珠案,而第二件,就是这个猪八戒调戏嫦娥案。

乍一看起来,这件案子事实清楚,人证物证俱全,几乎无可辩驳,可仔细看的话,却实在是有些疑点的。由于篇幅有限,这件事就只能等到下一篇再说了。

番外篇二十四——西游人物记之猪八戒(下)

上一次说过,猪八戒调戏嫦娥案,其实是有疑点的,这一次,咱们就来聊一聊此案的疑点。

小学语文课教过,讲清楚一件事情,一共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咱们就从这六个方面来探寻一下案子的真相。

关于这个案子,时间基本无需考证了,人物也很清楚——原告嫦娥和被告老猪,起因基本也清楚,就是蟠桃会上喝多了耍酒疯,调戏人家小姑娘,可另外三个要素,就实在是疑点重重了。

西游记里,一共有五次提到了这件事,其中第19回 里,他对猴哥的自述说得最清楚。那是一大段诗,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他喝多了酒,跑去广寒宫想要非礼嫦娥,结果嫦娥抵死不从,闹出了大动静,被纠察灵官发现,然后玉帝下旨抓住判刑了。

不过,奇怪就奇怪在,第85回 他又一次提到这件事的时候,却有了另一个说辞,这个诗比较短,可以引用两句:只因酒醉戏宫娥,那时就把英雄卖。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

如果两次的说辞结合起来看的话,咱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老猪确实干了调戏嫦娥的事,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两项罪行,分别是“一嘴拱倒斗牛宫”和“吃了王母灵芝菜。”

这样一来,案件就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了,后两项的罪行,可一点都不比前者轻,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完整的犯罪过程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按照描述顺序来看,事件的完整经过,应该是调戏嫦娥——拱倒斗牛宫——吃王母的灵芝。可是,这样一来,又有疑问了,既然调戏嫦娥的时候已经被发现了,玉帝还下旨来抓人了,他又哪来的时间去犯另外两个案子呢?

更重要的是,王母的灵芝可是种在瑶池宫的灵药园的,猴哥当齐天大圣的时候亲眼见到过,他就算是耍酒疯,居然说进去就能进去?

当时看到这里,我是疑惑了很久的,不过后来,经过一段缜密的分析,我才慢慢还原了案件的真相,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推理。

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老猪喝醉了酒,闯进广寒宫去意图**嫦娥,但是因为动静太大,不幸被发现了,玉帝就派了人来捉拿。

大家都知道,喝醉酒的人,往往胆子特别大,老猪**到一半被人打断,肯定非常生气,就公然拒捕,和执法人员发生武力冲突,在打斗的过程中,撞倒了斗牛宫。

这么一场闹下来,换谁都该清醒了,老猪方才醒悟自己铸成大错,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时候,一般人会有三种选择:1、束手就擒,2、畏罪潜逃,3、找人求情。

老猪身为天蓬元帅,地位不算低,在天庭肯定是有些人脉的,所以,这种时候,他应该是选择了3,也就是找人求情,而他找的人,就是瑶池王母娘娘。

后来的发展,也许是王母拒绝了他的请求,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他吃了灵芝园的灵芝,导致连王母都彻底得罪了,所以才被玉帝拿下定罪了。

我想,这才是整个事件唯一合理的解释。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有疑问,那就是老猪究竟和王母有什么关系,竟然能够随意进入瑶池宫,还能求上王母?关于这个答案,咱们暂且放一放,先看看案件最终的结果。

最后的结果,也显得非常蹊跷,就是“玉皇亲打二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大家发现没有,这个处置是很奇怪的。

玉帝的身份有多高,我想就不用赘述了,大家比照一下人间的皇帝,什么情况下,皇帝才会亲自动手打人?

查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份殊荣,代表你是皇帝的绝对亲信,所以才会爱之深、责之切。

所以,老猪几次都提到是玉帝打了他两千锤,其实是一种炫耀。而且,这种对亲信的惩罚,很有可能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老猪下界只是暂避风头,以后还有复起的机会。

好了,案件说完了,咱们就来解决案件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核心问题:玉帝和王母为什么如此看重老猪?

要说这个,咱们就先来看一看老猪自身的情况。

首先,老猪的兵器,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九齿钉耙。也许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大家都习惯了,反而不会深究,但是,这个兵器其实本身就反应了很多问题。

用钉耙做兵器的,不管你翻历史,翻古代文学,甚至是现代武侠小说,除了老猪,别无分号。对了,还有一个玉华州的二王子,不过他是为了拜师,以前是不是真的用钉耙,实在不好说。

宝象国国王就笑话过他:“可败坏门面!我这里有的是鞭简瓜锤,刀枪钺斧,剑戟矛镰,随你选称手的拿一件去。那钯算做什么兵器?”

所以,从古至今,钉耙都是农具,从来没有当做兵器使用过,当一个明朝人看到《西游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老猪是干农活的。

而事实上,老猪确实非常擅长干农活。

在高老庄,他就对高小姐说过:“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

在莫家庄,他也曾说过:“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家在农村的朋友应该知道,农活不仅仅是力气活,还需要技术的配合,如果能靠一个人干活使得一家人致富的话,绝对不是肯卖力气就能做到的。所以,老猪这一手干农活的技术,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这一点,网络上有不少大神都已经分析出来了,老猪在天庭,就是管农业的,那个天河八万水军,其实是农垦兵团,所以就算猴哥大闹天宫的时候,他这八万水军也没出动过,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差了。

也正是因此,玉帝才会赐给他钉耙这么奇怪的法宝,让他统帅三军,道理有点像现代镰刀锤子的象征性。蟠桃会上,神仙们享用的那些珍馐,应该都是天河负责供应的。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农业技术,在作为农业大国的古代,擅长这个绝对属于高端技术人才,最高可以封大司农,是九卿之一,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

所以,玉帝对他非常信任,甚至于纵容,这才是他行事越来越放肆的原因。当然,这个官职,也可以解释老猪为什么对钱财比较**了

明白了这一点,咱们也不难猜出来王母和他的关系了,蟠桃园和灵芝园,里面可全是农活,更加需要高手来打理,这个高手,简直非老猪莫属。

猴哥第二次上天庭的时候,官封齐天大圣,管的是蟠桃园,但是,蟠桃园有上千力士干活,以前肯定也是有人管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老猪,到猴哥来之后,老猪才卸了蟠桃园的担子,当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老猪出了事,会去找王母庇护了,因为他本来就是给王母干活的人啊。

出了事不找老领导,还能找谁?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又产生了些不该有的遐想。

要知道,瑶池宫和广寒宫,并称天庭两大美女集中营,老猪在瑶池宫权势不小,王母又愿意纵容他,以他看见美女就走不动道的尿性,瑶池宫里那些仙女,会不会已经……

咦?他说他曾经练过“熬战之法”,会不会是那个时候练的呢?广大男同胞们,有没有羡慕嫉妒恨?

对了,盘丝洞的时候,老猪变成鲶鱼,对蜘蛛精一顿猥亵,看那个熟练程度,我感觉这种事他应该不是第一次干。你们说,瑶池也是个池子,里面会不会也有仙女洗澡呢……

还有,明明守着瑶池宫这么个美女如云的地方,结果居然还要跑去广寒宫打野食,这个生活简直是糜烂到令人发指……呸!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另外,这么令人艳羡的生活,他为什么后来会肯当和尚呢?这还用问?当然是因为看见望海这个大美女又走不动道了呗,人家说啥他都答应,结果一不小心掉坑里了。

当然,为了拉老猪入伙,望海会不会还做出了些特别的承诺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该打住了,没证据的事,还是别乱猜了,否则肯定会被人骂死的。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老猪去西天当了净坛使者,负责管理贡品,这个职务,说起来其实也很像是财务主管啊。

安天大会的时候,佛祖收了天庭不少宝贝,包括王母的蟠桃、寿星的紫芝瑶草、赤脚大仙的交梨、火枣,这些种子应该都还在的,招老猪的目的,简直是昭然若揭啊。

好了,老猪的故事,大约就说这么多了,絮絮叨叨居然写了三章,因为没有存稿可发,就没办法发成免费章节了,还请大家谅解。

另外,本书正文里的剧情,并不会完全参照这些,只会参照部分,毕竟,这是一本宣扬正能量的正经小说,还是要摒除大量阴暗内容的,希望大家喜欢。

番外篇二十五——西游人物记之沙僧

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下,这可能是本书的倒数第二篇番外了,最后一篇应该是猴哥的,所有番外写完以后,对于原著人物的解读基本就全部完成了,作为独立于本书一个单独的部分,这些番外基本都是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是对正文的一部分补充,希望让大家对西游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另外要说明一下,番外以前都是免费章节,不过最近手里实在没有存稿,为了保证起点的全勤,所以只能设置成收费章节了,毕竟也是提莫很努力写出来的部分,偶尔收费应该不算很过分吧,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好了,书归正题,因为卷帘大将的正式登场,所以咱们这一次便不得不聊一聊这位三师弟了,毕竟,这个人物太特殊了,如果不把他讲清楚,取经团的复杂程度也会大打折扣。

首先,咱们必须弄清楚的,就是沙和尚的前身——卷帘大将,这到底是个什么职务,这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如果你百度“卷帘大将”这个词,唯一跳出来的解释就是沙僧,所以,这个职务其实是吴承恩编出来的,咱们就来看看,这个官职的原型到底是什么。

我以前就曾经提过,西游记作者是明朝人吴承恩,所以在他写这本书的时候,里面会有许多年代梗,明朝人可能一看就心领神会,咱们现代人却百思不得其解,这一点,其实在沙僧的描写部分是最明显的。

明朝的皇帝上朝,其实是有一道帘子挡在前面的,原因是不愿意臣子们一眼看到皇帝的表情,说话时也更加会显得战战兢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始终对饱读诗书的大臣们抱有戒心,这也正是这个传统的由来。

既然有帘子,卷帘的人当然少不了,《明史》上也出现过好几次,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身份——锦衣卫。

不错,卷帘大将本来就是锦衣卫,而且至少是其中的镇抚使以上职务,简单来说,就是锦衣卫中的高层。

这一点,在书中的描述也有多处佐证,比如,沙僧曾自称:“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这个形象就是标准的锦衣卫形象。

大家注意,那个虎头牌可不是简单的东西,是皇帝亲自赐给近臣的身份象征,大家可以理解成“如朕亲临”之类的意思,能带着这东西的,都是超级宠臣啊,明朝有这个的,除了锦衣卫,也就是东厂大太监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一下,西游记电视剧里的沙僧形象其实是不严谨的,按照原著的记载,沙僧在流沙河里当妖怪的时候,衣服是“鹅黄氅”和“黄锦直裰”,全是黄的。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着装颜色可不是小事,而是一件极其**的政治问题,尤其是黄色的衣服,那可是僭越到了极点,一般人你敢穿着上街,分分钟就会被下狱,而沙僧却是穿着一身黄衣服登场,其实也正是暗示他锦衣卫的身份,如果读者是明朝的人,一眼也就看出来了。

明白了这一点,剩下的事情也就容易理解了,现在关于锦衣卫的文学影视作品很多,大家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想必也都知道,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以下五个:保卫,缉捕,刺探军情,监视大臣,廷杖。

我之前解释过,沙僧的降妖宝杖其实就是一根黑黝黝的棍子,这个东西握在锦衣卫的手里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廷杖用的棍子,这也算是明朝特色了。在灭法国的时候,沙僧装成了“沙四官”住店,猴哥曾经开玩笑说“沙四官有漏肩风”,这个其实就是拿廷杖开涮,这是个力气活,史书记载“五杖而易一人”,大多负责廷杖的都有肩周炎。

所以,现在咱们就可以有一个基本概念了,沙僧的身份,其实就是天庭的特务头子。

之前在讲老猪的时候,咱们曾经提到过一个疑问,就是老猪似乎对沙僧格外宽容,粗活重活宁可自己干,也不敢使唤这个小师弟,当时卖了个关子没有细说,到这里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解释。

锦衣卫有监察百官的职责,随随便便就可以抓人进诏狱,老猪前世作为天蓬元帅,肯定是本能有些畏惧的,所以根本不敢使唤沙僧干活,沙僧也就是利用这一点在偷懒。

大家都知道,沙僧在取经路上比较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说话,其实这也正好符合了他大特务的人设,无数谍战剧告诉我们,凡是干这一行的,都不会显得太过惹眼的,算是职业习惯。

写到这里,说一句心里话,沙僧是我在西游记里最讨厌的人物,没有之一。

这个人大奸似忠,干活就挑最轻的,遇到妖怪也总是以“保护师傅”这种名义畏缩不前,每次都坐视猴哥和老猪卖命,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只要妖怪杀过来,他就是和唐僧一起被抓,保护这是骗鬼的话。

甚至有的时候,师傅都被抓了,他居然还借口要看行李,就是不肯去打怪,可笑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自知之明,以他的本事,去了也是送人头,倒还真不如在泉水挂机。

关于沙僧,网络上曾经很流行他的口头禅,除了“师傅被妖怪抓走了”这个系列,就是“大师兄说得对”这个系列了,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应该不难找到。

不过,可能大家没注意过,“大师兄说得对”这个系列,基本都是出现在取经后期的,也就是西游记的后三十回,更准确地说,也就是在六耳猕猴事件之后。

这个阶段,猴哥已经可以越过观音,直接向佛祖汇报工作了,而且还得了“坐莲台”这个承诺,成了取经的核心人物,甚至算是霸凌了整个取经团,经常欺负老猪,对唐僧也不太尊重,唐僧也不敢念紧箍咒,从此以后,沙僧才多了这个口头禅。

换句话说,其实是沙僧看清了取经团里谁是真正的老大之后,就开始变成了猴哥忠实的跟班,说好听点叫善于因势导利,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真小人。

另外,偷人参果的时候,沙僧算是怂恿者,青牛精一章偷人家衣服,沙僧也是主犯之一,结果一旦事发,他不是甩锅给猴哥,就是甩锅给老猪,自己好像没事人一样,这种行径,就显得比较恶心了。

狮驼国一章,青狮骗取经团说猴哥死了,老猪照例又吵吵着散伙,不过这一次很奇怪,一向觉悟很高的沙僧,居然没有反驳,而是“低头收拾行李”,当时我就觉得很不对劲。

后来在网上看了个帖子,我才想明白了,猴哥这个时候已经是取经团的核心人物了,因为猴哥之死,让沙僧对取经事业感到非常悲观,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想着散伙了,什么取经的决心毅力之类的,那都是鬼话。

能跟庄就跟庄,不能跟庄就撤,这才是沙僧的真实想法。

说到这里,咱们就不得不说一下之前提到的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我曾讲的“西游五大疑案”之一的沙僧疑案了。

一个深受玉帝信任的大特务,会因为打碎一个琉璃盏就被罚下界?

也许有人会说,也许琉璃盏是宝物,打碎了罪责肯定不小,那我也只能反问一句,什么宝物这么金贵,居然一打就碎?那这个宝物设计出来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琉璃盏就是一个喝酒的器皿,女儿国里也有,天竺国金平府寇员外家也有,就算你这酒杯能把水变成好酒,放在西游记里也算不上啥好宝贝,绝对不值得大动肝火。

而且,玉帝对沙僧的责罚也比较奇怪,居然是“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按照西游记的设定,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凡间七日来算的话,间隔也就是天庭的27.6分钟,玉帝需要专门派人,每隔半个小时左右折磨一次沙僧,这个怨恨未免有点太大了吧,就算琉璃盏真是宝贝,也很难让人信服。

那么,究竟沙僧疑案的真相是什么呢?

按照目前很流行的说法,沙僧就是玉帝派下来打入西天的间谍,所谓打碎琉璃盏,七日飞剑穿心,那都是苦肉计,没什么奇怪的。

关于这个说法,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也是特务的本职工作,不过,这个说法的漏洞也比较大。

卷帘大将这个身份,稍微一打听都不难知道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想从事间谍工作的话,为什么他不隐瞒身份呢?作为玉帝的亲卫之一,这一点应该不会做不到吧?而且,这个苦肉计也太重了,你就不怕真把黄盖打叛变了?

所以,我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就是沙僧确实犯事了,而且犯的还是大事。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作为玉帝贴身的锦衣卫,自然会知道许多玉帝的隐秘,类似于现代社会司机和领导的关系,那么,作为这样一个角色,什么事才是领导最痛恨的呢?

答案只可能有一个,嘴不严,泄密。

只有这样的原因,才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玉帝会因为“打碎琉璃盏”这样的小罪,却判下了如此重的刑罚。毕竟,皇家的脸面才是最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借小事处理掉嘴不严的下属,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操作了。

那么,沙僧到底泄露了什么机密,会惹得玉帝如此大动肝火呢?

这一点,书里没有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我自己倒是编造了一个,这里容我卖一个关子,后面的正文里我会写到,应该算是可以自圆其说,请大家拭目以待。

不过,不得不承认,像沙僧这样的真小人,却实在是个因势导利的高手,这一点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借鉴的。

作为犯了事被贬到流沙河的犯人,他的政治生涯本来已经结束了,可结果他做了什么呢?吃了九个取经人!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着望海的面,他不但直接承认了自己是卷帘大将,而且非常自豪地说自己吃了九个取经人,还把骷髅做成了串挂在胸前,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行为。

大家不妨猜猜,这时的望海会怎么想?

我觉得她只会有一个想法,就是吃这些取经人是沙僧的个人行为,还是玉帝给他的任务?如果是个人行为倒还罢了,可如果是玉帝的任务,这事就很值得玩味了。

玉帝是不是对取经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所以才会派人来吃取经人?如果就此收拾了沙僧,会不会惹来玉帝的猜疑,使出更严厉的手段打压?可如果不管他的话,他要是把第十个取经人也吃了怎么办?

不错,沙僧一见面,就在望海面前玩了一出无间道,表现得既像间谍,又不像间谍,让她根本难以抉择。

不得不说,望海不愧是佛祖钦点的取经工程负责人,这个时候她做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就是拉拢沙僧入伙。

这样一来,如果沙僧吃取经人是个人行为,后续问题就已经解决了,而如果这是玉帝的任务,她就可以借助这个举动,对玉帝展现出取经行动的坦**,毕竟,连玉帝派来的特务都公然接纳了,玉帝的疑心也可以减轻大半了。不得不说,这绝对是高招。

然而,这一切当然都是沙僧的计谋,不然以他那点本事,有什么资格加入取经团?所以,这件事上,其实是沙僧成功算计了望海。

大家都知道,取经结束以后,佛祖给沙僧的职务是“金身罗汉”,这个职务如同卷帘大将一样,在佛教典籍里是查不到的,同样是吴承恩老爷子的原创,根本不知道到底是管什么的。

不过,比照之前那个“锦衣卫”的身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金身”和“锦衣”有些莫名的相似之处,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其实佛祖给他的职务,也就是类似的特务头子,也算是人尽其才。

毕竟,都到这个时候了,佛祖肯定已经明白了他不是间谍,而且经都取完了,也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过河拆桥,给他个合适的职位,多多少少算是一种接纳的态度,至于他以后在西天混得怎么样,就不是我能够揣度的了。

关于沙僧这个人物,大概也就说这么多了,是好是坏,大家想必都有自己的判断,本书的正文中,也会延续这其中大部分的设定,希望大家喜欢。

番外篇二十六——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首先说明一下,这一篇番外,应该是本书最后一个番外了,毕竟,孙悟空是西游记永远无法绕开的人物。

这章的名字是孙悟空的前世今生,咱们就不说那些大家熟悉的东西,只是讨论点大家不知道的和有争议的吧,也就是最关键的那两个问题,第一,石头里为什么会蹦出猴子,第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到底是谁。

当然了,按照提莫的习惯,凡事要讲证据的,所以这一章会引用一些西游记的原文,希望大家理解。

西游记第1回 ,说了孙悟空是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对于这块仙石的解读,自古以来看法不一,有说女娲补天的石头,有说是佛祖的摩尼珠,等等,这些看法的共同点,就是书里有只言片语的提及,但你并不知道是不是吴老用了比喻之类的修辞手法,所以证据都不算充分,咱们要说就说证据充分的。

经过一位评论界大佬的提点,我认为孙悟空和东海众仙的关系,其实是最为奇特的。

第一、傲来国是东海上的一个岛,众所周知,东海有许多仙岛,包括福寿禄三星岛,傲来国的岛上出了问题,按理说东海仙岛应该是最先察觉的,但书里并没有提到他们做出什么反应。

第二、五庄观人参果一节,猴哥犯二推倒了人参果树,惹了大祸,最后答应镇元大仙三天内救活果树,就到处找救树良方,这也是他第一次大规模求人。

猴哥求人有个特点,第一种就是找正主,打听清楚麻烦从哪来的,然后直接找上管事的人,比如金银角大王、白玉老鼠等等,都是这种,也是最多的一种。第二种就是杀熟,老龙王、望海菩萨都是这一类的受害者。

但这一章里,猴哥最先想到的人非常奇怪,就是东海众仙,所以直接找上了寿星。按理说,人参果和寿星没有任何关系,猴哥和寿星也并不熟,为什么他要先去找寿星?

我认为,这个时候的猴哥刚踏上取经路,做事是不成熟的,全凭本能。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你初出茅庐,在外面惹了祸的时候,你最先想到的是找谁帮忙?是不是你的家人?

其实寿星的反应也能够说明这一点,这事和他明明没关系,他也明确说了救不活人参果树,但他还是愿意来帮忙,还说自己至少可以帮忙给镇元大仙说说好话。这个态度,要说不是你家亲戚,都没人信吧。

当然,仅凭这一件事,还算不上实锤,那咱们下一个就说个实锤的线索。

第三、在西游记第57回 ,孙悟空又被唐僧赶走了,这时候孙悟空非常郁闷,有一段描述心情的话,值得咱们好好推敲一下。

原文: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

看看吧,这个阶段的猴哥,当他没处可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花果山,这个容易理解,花果山是他的大本营;第二个是天庭,这个也容易理解,天庭里他那个齐天大圣的官职并没有被贬;第四个是东海龙宫,也能说得过去,他和龙王关系一向不错。

但是,第三个就很奇怪了,东海诸仙和他的交情最多就是人参果树那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去投靠呢?

从这一点上,我有理由相信,他和东海诸仙的关系很深,至少超过龙王,这一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全书里根本就没有提到他们有多少来往,关系到底从何而来呢?

结合上面的第一、二点来看的话,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猴哥在石头里的时候,就和东海诸仙很熟,甚至有接近亲戚般的交情。

另外提一句,大家都知道,东海诸仙的老大是东华帝君,在西游记里,这个人物虽然出场很少,职务却很有意思,原著第26回 说,是“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仔细读一读上面那一段,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道教的神仙,居然是帮佛教干活的,真是一位奇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石头里蹦出猴子,肯定是说明石头特别,但其中很可能也不乏人为因素,比如说,以东华帝君为首的东海诸仙是否在其中出了力,就值得好好挖掘一番了。

在这本书里,我也就从这个方向展开,解读了猴哥的真正来头,应该还算是有理有据吧。

说完这个,我就要说说猴哥的师傅菩提老祖到底是谁了。

关于这个问题,评论界还是有很多声音,有说是本去佛祖的,又说是三清圣人的,还有说是女娲娘娘的,这些论点还是一样,证据都不充分,咱们还是要讲证据。

菩提老祖很神秘,其实真正的线索只有一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先说这个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很多书友肯定都知道,这是个字谜,谜底就是个“心”字。

我来替换一下,这个斜月三星洞,就说是心洞应该没问题吧。那么,心又是什么意思呢?

还是看原著,西游记里,标题经常称猴哥为“心猿”,如果你还不明白心猿是什么意思,那么,第14回 ,一开始的一首诗正面解释了一番。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没错,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这个洞也可以叫“佛洞”。

下来,咱们就看看这个灵台方寸山是个什么玩意。

灵台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指的就是额头前那个位置,代指人的意识,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这灵台方寸山就成了句废话,谁的灵台还不是方寸之地了?

更重要的是,西游记全本书里,灵台这个词没有在别的地方出现过,所以,我可以认为,吴老先生并不习惯于用这个词。倒是有另外两个词,经常配套出现,就是“灵山”“莲台”,简化一下,正好是灵台。

如果心洞是指佛洞的话,那么灵台指灵山莲台,就最合适不过了。一位灵山坐莲台的,当然是佛爷了。

灵台如果指的是灵山莲台,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后面的方寸又是什么意思?至少从字面上来说,灵台方寸,意思就是嫌自己的莲台小,类似的词现代有蜗居,陋室。

什么样的佛爷,会嫌自己的莲台小呢?这其中浓浓的不甘,足以作为大家猜测的证据。

在这里,我还不想揭开答案,但我可以透漏一个线索,大家不妨猜上一猜。

西天有一位很特别的佛爷,佛家弟子经常挂在嘴边,在所有人的常识里,都会认为他应该是整个佛教数一数二的存在,但是,在西游记最后一回的西天佛爷序列里,他的排序非常低,堪堪进入前十,让人很难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认为,他就很有可能是那位嫌莲台小的佛爷。

另外,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本书中所有的和尚行礼都只会说“善哉,善哉”,而不是另一个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说法,其实也正是为了呼应这一点。

好了,最后重申一下,一切都只是文学创作而已,并不涉及宗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