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小独立完成作业(1 / 1)

场景一:

小元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妈妈门也不敲就进来了。进来后,妈妈关心地问道:“小元呀,口渴了没有?想喝点什么呢?妈妈给你拿!”

小元头也不抬地说:“不了,妈妈,我在写作业,你不要总打扰我好不好?”

“好,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妈妈这不是关心你吗?”说完,妈妈喃喃自语地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妈妈又探进头来:“作业做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问题问妈妈呀?你可不要贪玩哦,作业要认真做!”

小元不耐烦地抬起头来:“妈,你烦不烦呢?不就是担心我不写作业看课外书吗?你这么不放心我,那就坐在我屋里来呀!”

场景二:

黄宁是五年级的孩子,个子长得很高,俨然像个小大人。但是,他做作业却不认真、不细心。黄宁完成作业的最后情景经常是这样的: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鬼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书桌上,摊满了他的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黄宁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他的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入书包,然后再认真地将他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出来,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黄宁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他再被叫过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于是妈妈只好教他应该怎么做。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就像小元的妈妈一样,总担心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开小差或者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关心”为名打扰孩子。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家长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或间接引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但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缺失,丧失了自主完成作业的信心和能力,还会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从孩子角度来说,家长的这种做法明显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信任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不是直接干涉孩子的学习过程。建议家长按以下经验去做:

1.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让孩子当天完成。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家长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

2.提议孩子与父母一起检查作业

就某些作业问题,家长可以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对于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家长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改意见,而应该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3.教孩子有计划地安排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如告诉孩子要把作业记全,或者专门记在一张纸上,回家后合理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写作业时要专心,不能边玩边做;做完作业要自查等。

4.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5.共同制订“合约”

为了更好地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以以讨论的方式,制订一个共同遵守的约定。比如家长可以说,以后我每天陪你读书30分钟,其他时间你就要自己做功课,我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别的事,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星期天我就带你去看电影。这样,陪读的时间可以慢慢缩短,直到孩子最后不再需要陪伴。交换的条件可以和孩子讨论。同样的,这种有条件式的要求要逐渐减少,直到不需任何附带的条件,孩子都愿意自己做功课为止。

当然,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不可能要一个依赖惯了的小孩,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小孩,因此,必须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慢慢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