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艺女青年"变成了一个躲都躲不及的称谓。从洪晃的《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到尹珊珊的《你看你看,那文艺女青年的脸》,再到陈幻的《文艺是怎样耽误终身的》,一路下来,文艺女青们已经是被她们批得体无完肤。用她们的话来说,文艺女青年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的。
现在的女文青,生在80年代后期,穿白色纯棉裙子和帆布鞋。最早的文艺启蒙或许是安妮,或许是亦舒,或许就是琼瑶,三毛,打扮戏剧化,神情警惕又有攻击性,是消费时代最早的一批拓荒者,对Coach、Gucci、LV等奢侈品信息了然于胸,且经常提起,上豆瓣,流连时尚媒体名人博客,孜孜不倦的过着半虚拟的二手生活,对传统没有束缚,对现代又模糊不清。
文艺女青年,多半是美丽的。但文艺女青年的美,不仅仅是外貌,更在她们悲春伤秋的愁怨里,在拿着单反弹着吉他的自得里。她们聪明灵秀,有一颗少女兼诗人的敏感的心。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过不了锅碗瓢盆的日子,却最适合在一生最青涩、最纯真的时候相遇。
小荷是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她喜欢读外国小说,喜欢的作者都是一些长长的、念着不很顺口的外国名字。她时常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人物,演绎着一种与我们不同的生活。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女孩叫小悦,她发现小悦和她读的书很相似,所以一度认为小悦是和她很相似的人。小悦也不排斥交一位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可是,和她接触一两次之后,小悦都极力地想要躲开她。她的精神瘙痒症使小悦无比不安。
有一次,她向小悦推荐了一本小说《嫁给风的女孩》。一个叫做约什卡的吉普赛流浪艺人既粗狂又温柔,带着一种强烈的生命的质感,年轻的普罗旺斯少女路易斯迷上了他。约什卡每天傍晚时分站在路易斯的窗台下等她出来约会,但他只会说一句,亲爱的,我只是一阵风。她说她也会爱上一个风一样的男子。
一个风一样的男子大概只会带给女人无尽的幻想。小荷从没有真正的恋爱过,但她似乎已经爱过了许多次。每次读完一本唯美的爱情小说,她都能沉浸其中,很多天也缓不过神来。书里的浪漫故事是可以静静地去欣赏的,但你却非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来过自己的人生的话,那则是非常可耻而且不靠谱的。小荷从来不在嘈杂的小餐厅里吃饭,她宁愿在高档而优雅的餐厅里喝一碗汤;小荷会饿一顿肚子然后去寿司店里吃寿司;小荷的世界里只有音乐和书;小荷的爱情总是很遥远,因为那太像梦了。
也许她患有臆想症,大家可以去包容她,但是这个世界却不会包容她。这个世界不会容许她这样无休止地精神瘙痒下去。小荷喜欢旅行,却找不到旅行的意义;小荷跑烂了很多双鞋子,她却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
娱乐圈里的文艺女青年,刘若英、徐静蕾首当其冲。她们和异性的关系,是比较受关注的。大多数女孩找的是一个生活中的伴侣,但文艺女青年想找的却是一个灵魂的伴侣;后者的难度,远高过于前者。刘若英的真实性向与恨嫁、徐静蕾的男友更迭与婚否,始终是文艺圈内外的话题。
大部分接触过女文青的男人都会觉得根本没法和她们过日子,甚至有人再寻觅另一半时明确指出坚决不要文艺女青年。女文青曾经是一个最有姿态的存在,如今却成了最无奈的一群人。女文青的情感遭遇堵车,前景不容乐观。难怪有人说,被文艺耽误终身的,是耽误中的耽误。有人说,文艺女青年的出路之一就是傍个大款嫁掉,然后继续伤春悲秋,可据了解大款们也喜欢的是通俗女,越俗越好,像女文青这样处处高雅的姿态,放在大款那里也是不受用的。
作为一个相当自我的群体,文艺女青年对他人平凡的遭遇和庸常的命运,没兴趣也不关心,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漠然和冷淡。跟文艺女青年讲一般人所谓的人情味儿,根本是夏虫语冰。也许女文青们真的应该走下神坛了,多关心一下粮食和蔬菜,少读一些卡夫卡、村上春树,多读一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惺惺作态,多一些纯朴,少一些心灵的空洞,多一些真实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