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首往事,记忆深刻的往往不是自己得意时别人的祝贺,而是失意时别人的安慰。安慰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没有安慰,世界将会变得冷酷无情。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温情,就是因为有安慰。在我们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得到别人给我们的鼓励和安慰,我们才能忘记痛苦,不断努力奋斗。
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同样,安慰别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是怎样安慰呢?一位朋友生病了,你到医院或他家里去看他。你也许会说:“安心休养一阵子吧,你一定会康复的。”你大概以为这是最妥善安慰别人的话。但按照语言沟通的艺术来看,这句话不过是一种善意的祝福,却不能算是安慰。
那么应该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位残疾者不能走路,但却有说话的精力,那么你去探问并不一定要说安慰话,因为那些话他听得太多了。病**的生活是最枯燥的,说一些外面有趣的新闻,一些幽默的话题,让他从你的探问中得到一点愉快,这就是给他最大的安慰。
绝不要啰嗦地直接问病人关于他详细的病状和调治方法,他也许已经对别人说过一百次了,为什么你还要麻烦他呢?关于这些事情,还是问他的家人吧,不要以为直接问病人是表示你的关心,其实这是骚扰他的另一种方式。
假如你一定要说几句安慰的话,那么第一不要装成你怜悯他的样子,没有几个人会接受别人的怜悯,因为你越怜悯他,越使他觉得自己的疾病是一种痛苦。所以我们要用相反的方法。记得编者有一次生病,卧在**不能起来,一个朋友来看我,她一见面就说了这样的话:"你多么好啊,我也想生点小病,好让我也能安静地躺在**休息几天。"听了这些话,我想起每天忙碌而繁重的工作,不觉中就为自己因病能暂时摆脱一切而私下庆幸起来。我的朋友几句话便使我觉得生病是幸福的。
丧亲之痛可谓痛彻心肺。安慰一个死者的家属,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提及死者,让他忘记了那些无可挽回的不幸是最妥善的安慰,何必为要表示你的惋惜而重新撩起别人的悲哀呢!
但有些人却在深深的悲痛中似乎不愿、也不能忘记那不幸的事。那么弗兰克林的几句话可供参考:"我们的友人和我们像被邀请到一个无限期的欢乐筵席里。因为他较早入席,所以他就比我们先行离席。我们是不会如此凑巧地同时离席的。但当我们知道我们迟早也要跟他一样地离开这筵席,并且还一定会知道将在何处可以找到他时,我们对于他的先走一步为什么要感到悲哀呢!"
生死似乎是一个谜。要是能把谜拆穿了,让对方能够“悟”出来,使对方能解脱苦恼,这就是安慰的目的。
在日常的生活里,需要安慰别人的机会很多。一个朋友受不了苦恼的压迫哭起来,你不要立刻过去劝他不要哭,这不能解决他的痛苦。让他好好地大哭一场,让他的苦恼找到了宣泄的出路之后,你几句勉励的话胜于千百句劝他不要哭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是给别人以安慰。“这算得了什么呢?何必为这苦恼呢?"如果你仅能说这两句,而不能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算不了什么,那么你还是不说为好。他觉得这个问题使他很苦恼,你不仅没有给他安慰,反而使他不高兴。他心里一定会说:"你懂什么!你只会说风凉话,难道我是为了不值得的事情自寻烦恼吗?"
所以安慰的必要条件还是同情。“我明白你的痛苦,不过在人生的过程中,偶然的苦恼是难免的,我们不能希望四时皆春,大自然的规律注定了我们的生活必须有严冬。今天虽然下雨,明天阳光依旧会照临大地。”这样的话,不是较徒然讥笑别人说他为小事烦恼更为得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