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NO1:言辞刻薄(1 / 1)

女人就是要嘴甜 杳杳 1042 字 1个月前

一则法国谚语说:“语言造成的伤害比刺刀造成的伤害更让大家感到可怕。”布雷姆夫人在其《家》一书中说:"老天爷禁止我们说那些使人伤心痛肺的话,有些话语甚至比锋利的刀剑更伤人心;有些话语则使人一辈子都感到伤心痛肺。”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女人: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利嘴,可用错了地方,嘴损,尖酸刻薄,说话不讲情面,不给人留丝毫余地。在社交中,只要谁得罪了她,她会不遗余力地对人极尽冷嘲热讽、恶毒攻击之能事。这种尖酸刻薄的人通常有两种类型,低级别的和高级别的。

所谓低级别的,除了心胸狭窄“长舌妇”之外,最常见的就是那些没心没肺的“快嘴婶”。前者是处心积虑来伤害别人,后者是无心之错,想啥说啥,可是说完就忘。

一个樵夫在砍柴时,救了一头被机关卡住的母熊。母熊非常感激樵夫,对他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我会尽力而为。”

一次上山砍柴,樵夫遇见了老虎,幸亏熊舍命相救,方才躲过一劫。那天因为天色已晚,熊邀请樵夫到了熊窝,安排他住了一宵,并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晨,樵夫起身走。熊吻了吻樵夫,说,"原谅我吧,兄弟,没有能好好的招待您。"

"不是这样的,"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只是我唯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

熊听了怏怏不乐。她对樵夫说:“拿斧子砍我的头。”樵夫举起斧子轻轻打了一下。"砍重一点!"熊说完,抢过樵夫的斧子使劲砍了一下,鲜血从熊头上迸出来,熊没吭声,樵夫就走了。

若干年后,樵夫在砍柴时遇见了熊。樵夫问:"你的伤口愈合了吗?"“什么伤口?”熊问。“我打你头留下的伤口。”

“噢,那次痛了一阵,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就是您用的那个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尖酸刻薄的话,伤在人的心上,是看不见的暗伤。看得见的明伤好治疗,看不见的暗伤难痊愈。嘴上损人是需一句话,别人记恨或许是一辈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几字六月寒。某高僧在给其弟子的一封信中写道:“祸从口出而使人身败名裂,福从心出而使人生色增光。”它的意思是:有时说话的人并无恶意,但对听者而言,却可能是伤及其自尊心的恶语,所以劝诫人们,说话应谨慎,只说该说的话。

我们再来看看高级的嘴损。这些人有一定知识层次的人,这种人看上去全不像泼妇和莽汉那样没素质、缺乏教养,可要损起来却十个泼妇抵不上他:泼妇的无非是匹夫之勇,而他却是智者之谋。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露声色,娓娓道来,转弯抹角,可结果却是让别人狗血喷头。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刚刚登基,就爆发了一场反对他的叛乱。尼古拉一世平定了这场叛乱,并将抓获的叛乱领袖李列耶夫判处绞刑。

在行刑的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李列耶夫在绞刑架上还没有断气,勒在脖子上的绳索居然断裂了!

在当时,执行绞刑时的绳索断裂被当成是上帝恩宠的旨意,犯人因此能够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在恍惚中摔落在地,他睁开眼睛,看了看四周惊讶无比的围观者。在确信自己保住了性命后,李列耶夫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对着人群大喊:"你们看,在俄国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做任何事,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行刑失败的消息。虽然懊恼于这令人失望的变化,尼古拉一世还是依照惯例提笔签署赦免令。

“奇迹发生之后,李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好奇地问信使。“陛下,"信使便回答,"他说俄国人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哦?这种情况下,”沙皇顿了顿,说,“我们有必要证明事实正好相反。”于是沙皇撕毁了赦免令。

第二天,这个叫李列耶夫的幸运儿再度被推上绞刑台。很显然,这一次他的好运气不会在来了,行刑人为他准备了一条足可以吊死一头大象的绳索。

祸从口出,李列耶夫其实是死于自己他刻薄的嘴下。不知道第二次站在绞刑架下的李列耶夫,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刻薄。

在我们身边,说话尖酸刻薄的女人并不少见。这类人中甚至有的人其实是“豆腐心”,只是管不足自己开合的嘴,让刀子从嘴里一把一把地飞出来。为什么要字字句句直逼对方的要害呢?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伶牙俐齿,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

三思而后行——这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处世的宝贵经验。具体到说话来说,是叫我们在开口之前先想一想,掂量掂量:说出来能不能做得到?说出之后有什么效果?更重要一点,会不会伤人?如果伤人,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说?

那些嘴甜的女人,总是注意自我克制,努力避免心直口快、尖酸刻薄,绝不以伤人感情为代价而逞一时口舌之快。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看到别人干活不好时,他不会在旁边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更不会把别人撵走,显示他的能干,而是很客气地说:“我试试看怎么样?”这样说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干不好也不会丢面子;如果干得好,即使别人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佩服她。尤其是她没伤别人的面子,又帮了别人,别人于是从心底里认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