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具有表现力
手势是人们演讲态势的主要形式。借助手势说话的关键在于“助”,它既不同于烘托语,可代替讲话,又不同于演节目,可以用手势演出情节。
手势有两大作用,一能表示形象,二能表达感情。许多演讲家的手势语独显其妙。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常习惯于用左手大拇指横插于坎肩,右手有力地挥动的手势:以右手坚定地探向前方,身体微倾向听众,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姿态。
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途中,因为断水,全军面临崩溃的危急形势。国王在战马上做鼓动演说:“勇敢的将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只见他右臂向正上方高高举起,张开五指,而后迅速有力地挥下,使人有无可置疑之感。讲到“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右手平肩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给人一种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坚定气势。
可见,恰当的手势不仅有助于表达情感,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往往是“无声胜有声”。
论辩,尤其是赛场论辩与法庭论辩时,手势运用能构成论辩者丰富多彩的主体形象,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表明心迹。
林肯做律师时的老朋友赫恩登回忆林肯在进行法庭论辩时说,他对听众恳切地发表讲话时,那瘦长的右手指自然地充满着动人的力量,一切思想情绪完全贯注在那里。为了表现欢乐的情绪,他把两手臂举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悦。他讲到痛心处,如痛斥奴隶制时,他更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
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谈话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势:
1.拇指式
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
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小或蔑视对方。
3.食指式
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食指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
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一般表示二、二十、二百……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
5.拇指、食指并用式
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6.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
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
9.手切式
手切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1.挥手式
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12.掌分式
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义;平行伸手则表示“面积”“平面”等意。
13.拳举式
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义。
14.拳击式
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15.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16.颤手式
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手势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在原始社会里,先民们主要是依靠手势语言进行交际的。尔后,人类社会出现了有声语言和文字,手势语言才降为对有声语言辅助、补充和修饰的从属地位。
在各种交际场合,遇到了相识的人,如距离较远,一般可举手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遇到不熟悉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或朋友时,可举手致意,或挥手致意,也可挥手帕致意,或挥动帽子致意。手的挥动幅度越大,表现的感情也就越强烈。此外,一般场合都需要握手,这也是平日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说来,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女性与男性、主人与宾客之间,应由上级、长辈、女性、主人先伸出右手,下级、晚辈、男性、宾客才能伸出右手与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匀适中,这是礼貌、热情、友善和诚恳的表示;而握手用力太轻,被认为是冷淡、不够热情;用力太重,又会显得粗鲁无礼。
手势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自然,这直接关系到口才表达主体的形象。在日常交际中,既要避免像石头人一般的站立着,两手无力地下垂或在后背相交,自始至终只用一个手势动作,也不更换一个姿势;也要防止手势动作泛滥,出现轻佻作态,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前后脱节等现象;更要纠正用手玩弄扣子或不断地用手抚摸茶杯,或老是重复同一动作,或用手指对方鼻子等不良习惯。应在口才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做到手势动作优雅、适当贴切、准确干练、舒展自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协调一致、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手势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增强口才表达的效果。
端正身体姿势
良好的身体姿态,在当今社会,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还是用来表示仪表、传递信息的重要体态语言。
在社会交际中,雅俗的表现与显露,姿势是一个衡量的重要标志。姿势在礼节上是一种文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反映。优美的姿势联系着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说是心灵舞姿的外化。形体动作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可透露一个人的心态。不同的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特定条件下的心态,通过姿势可以准确地窥测其心灵的俗与雅。
姿势是雅俗表现与显露的必要标尺,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姿势变化通常都反映了交际者的文明程度。比如,社会交往中,步伐矫健,轻松敏捷,能让人感到年轻、健康和精神焕发;步伐稳健,端正有力,给人以庄重、沉着和自信的印象;步履蹒跚,弯腰弓背,垂首无神,摇头晃膀,往往给人以丑陋庸俗、无知浅薄或是精神压抑的印象。又比如,交谈时高跷二郎腿,随心所欲地搔痒,习惯性地抖腿;或是将两手夹在大腿中间和垫在大腿下,或是撒开两腿呈现“大”字形;或有女性在场时,半躺半坐、歪歪斜斜地瘫在座椅上,都是失礼而不雅观的,会给人留下缺乏教养、低俗轻浮、散漫不羁的不良印象。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第一,准确、适度。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
第二,自然、得体。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做到既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符合特定的情况。
第三,和谐、统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种体姿语言要一致而协调。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古人提出的姿势范式。在社会交际中,对姿势的基本要求是:秀雅合适,端庄稳重,自然得体,优美大方。具体地说,对各种姿势有以下要求。
1.稳重的坐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坐如钟”,即坐得端正、稳重、温文尔雅。这是坐姿的最基本要求。
入座时,应轻、缓、稳,动作协调柔和,神态从容自如。人应走到椅子前,转身背对椅子平稳坐下,若离椅子较远,可用右脚向后移半步落座。女子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若穿裙子则应注意收好裙脚。一般应从椅子左边入座,起身时也应从椅子左边站立,这是一种礼貌。如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到欲就座处,然后坐下去。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亦可双脚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两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发两侧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时,一般只坐满2/3,脊背轻靠椅背。端坐时间过长,可以将身体略为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叠,脚尖朝下,斜放一侧,双手互叠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着西装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两脚,而是并靠两脚,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倾斜放置。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2.端正的立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站如松”,即站得端正、挺拔、优美、典雅。这是立姿的最基本要求。
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挺胸直腰,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双手中指压裤缝,腿膝伸直,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男女的立姿略有不同。男子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手可自然下垂,向体前交叉或背后交叉也可以。女子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倒“八”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后交叉放置。
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一种挺、直、高的美感。男女的立姿亦应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子应站得刚毅洒脱,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女子应站得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3.优雅的走路姿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行如风”,即行得正确、优雅、轻盈,有节奏感。这是走姿的最基本要求。
行走时,应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眼平视,肩平不摇,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脚跟成一条直线。起步时身体微向前倾,身体重量落于前脚掌,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向前过渡,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迈出每一步都应从胸膛开始向前移动,而不是腿独自伸向前。男女的走姿及步态风格亦有所区别。男子的步履应雄健、有力、潇洒、豪迈,步伐稍大,展示出刚健、英武的阳刚之美;女子的步履应轻捷、蕴蓄、娴雅、飘逸,步伐略小,展示出温柔、娇巧的阴柔之美。还应看到,现代女性穿高跟鞋,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身高,而且在于能收腹挺胸,显示自身走路的动人的身姿和曲线美;而步态高度艺术化的时装模特儿,与其说是展示千姿百态的时装,不如说是在显露高雅美妙的走姿。
人的形体在运动中构成种种姿势,良好的姿势形成优美的仪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姿势在社会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体姿的端正培养。
用眼睛表达你的心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内心的隐秘,胸中的冲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断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它犹如一面聚焦镜,凝聚着一个人的神韵气质。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高尔基在回忆列宁的演讲时写道:“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在闪闪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以及对生活的忠实,他那双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这双眼睛的光泽使得他的演讲更加热烈、更加清晰,有时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那内容丰富的话语在空中闪光。”当代演讲家彭清一演讲时,总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把饱满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写”在眼里,其眼窝、眼睑、虹膜和瞳孔组成一台完整的戏。
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有一段关于艺人王小玉上台说唱的描写:“……她将鼓槌子轻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白水银里头裹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她看见自己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她的眼神的意思是:我已经注意到各位了。”
这眼神奇妙绝伦,就像无声的问候和命令,比高叫一声“请大家安静”更起作用。
眼神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现力的。如果说脸面是“心灵的镜子”,那么,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了。眼睛最能倾诉感情,沟通心灵。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正如苏联作家费定的小说《初欢》中所描写的那样:“……眼睛会发光,会发火花,会变得像雾一样暗淡,会变成模糊的乳状,会展开无底的深渊,会像火花和枪弹一样投射,会质问、会拒绝、会取、会予、会表示恋恋之意……”眼睛的表情,远比人类的语言来得丰富。
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可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不动,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愤怒时横眉怒目;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等。
演讲目光语最主要的是强调眼神的运用。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示胸怀坦**;目光狡黠表示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示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示心胸狭窄;目光执着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示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示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示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颓废表示自暴自弃。除此之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老奸巨猾的反映;似宝剑出鞘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坦诚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见底;英武者目光如电掣雷奔,波澜壮阔;典雅者目光似云雾初开,林鸟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珠胎含月;妖媚者目光似春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风云波浪,海天苍茫……
眼神的表达丰富多彩。诗人公木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隐藏更不会说谎。”得体地运用目光语会令你的演讲增添光彩。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奇妙变化倾诉着一个人微妙的心曲,它是会“说话”的。在演讲中,让眼睛说话,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明亮有神、热情友善、充满智慧的眼神,向听众表明你的坦诚、灵活、自信和修养,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眼神的变化表达自己内在的丰富感情。比如,讲到兴奋的时候,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眼皮下垂,或让眼睛呆滞一会儿,以渲染哀伤的情绪;讲到愤怒时,瞪大眼睛,怒视前方,让其充满着逼人的神色……总之,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应当配以什么样的眼神。
3.三种视线交替使用。三种视线指环顾的、专注的、模糊的。环顾的视线,可以照顾全场,关心每一位听众,增强听众的“参与感”,表明演讲者是同所有听众交谈;专注的视线,就如同进行“典型调查”,把准听众的心理,可以用来启发引导听众,或者赞扬、鼓励听众,或者制止个别听众的**,调整、控制会场;模糊不清的视线,可以向听众表现演讲者在认真思考,加强话语的价值,也可以借此为视线变化的过渡,稳定自己激动的情绪,同时向听众表明自己有较好的经验与修养。
穿着要得体大方
身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无声语言,也是口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身体语言是靠形象和动作说话的,它作用于人的视觉并给人以印象。初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人们在一见之下,首先引起他注意的往往是服装和仪表。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注意自己的服装穿着。
对服装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庄、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服装和仪表,并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良好的形象是外表得体和内涵丰富的统一。
如果你穿着整洁、大方,对方一眼看去就会觉得:“这人看上去挺舒服的,肯定可靠可信。”别人就容易接受你、喜欢你。
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就是这个道理。着装艺术会直接反映出人的修养、气质和情操,它往往能赶在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给人第一印象。在这方面下一定工夫,定会事半功倍。
荻原正树曾经在一间俱乐部打过工,和他共事的一位同事总是随时随地一身笔挺西装,而且仪表堂堂、幽默风趣,让人一眼就觉得他是个老实正派的人,也因为如此,他一直能左右逢源。某日正树看报纸时,赫然发现那人的照片出现在社会版,相关的报道内容谈及他曾因欺诈及其他罪名而被捕入狱。“不会吧,他看起来是如此的正派……”正树当时简直不敢置信,甚至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然而,等他重新对照他的照片和名字无误后不免愕然,大家竟然都被他的外表给蒙骗了。
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衣着形象的作用力竟如此之大。像诈骗犯这类的人往往深谙如何包装自己,如何表现自己,特别是相当重视外表的服装衣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多半习惯从外表去判断一个人。一般社会大众都普遍存在外表整洁,人格就值得信赖的想法。诈骗犯非常清楚人们这一种心理,因此,不管口袋里再怎么拮据,他都会毫不吝惜地在置装上投入一笔金钱。所以说,得体的穿着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上万万不可轻视的一环。
当你意识到着装打扮的重要性时,还完全不够,如果你不会挑选、搭配,恐怕你的形象意识也是起不了作用的。那么,如何来使自己的穿着得体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体型来选择服饰款式。
矮胖型的着装原则是低领、宽松、深色、轻软。
注意上下身衣服颜色连同鞋袜要同色,要避免上身与下身的颜色反差太大。穿斯文的高跟鞋与略带深色的丝袜可以使两腿修长。上衣或外套短一些,不宜太长,质地要柔软轻盈;以V型领为佳,袖口宜小。男士适合穿西裤,给人以优雅、干练之感。
高长瘦削型。宜穿带有衬肩的大技领宽松上衣,这种类型的男士穿夹克很合适。要选择有膨胀感的色调。可穿带有细格条纹和大方格的上衣,裤子不宜过于肥大。女士不要穿窄腰或领口很深的连衣裙,面料图案不宜选直线条的。胸部瘦小者,不要穿紧身服装。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西装,西装是男士最常用服装,女士也用得很普遍。
穿西装一定要选择优质的,粗劣西装会损害你的风度。
其次,是服装颜色的选择。色调是构成服装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服饰色彩的选择一般是由人自身的性格、生活经历、经济基础、性格气质、爱好兴趣决定的。没必要做刻意的要求与规定。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谈话者就要考虑到演讲的内容、环境、时空诸因素来进行衣着、饰物方面的颜色搭配。
一般来说,红色热烈,橙色兴奋,黄色光明,绿色清新,黑色沉静,蓝色庄重,紫色神秘,白色纯洁。不同的色彩搭配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所以,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色彩与搭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