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是什么?抽象地说:人情味是人类情感互动的一种表现,引起他人的情感上共鸣,或使他人感到温暖。人情味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一种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焉能无情?”人情味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味道,是以真诚为基础的,不仅仅是博爱更是关怀,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更是内心的尊重。人情味是一种克己谅人,是一种淡淡的味道,闻了沁人心脾。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如同草木般独自枯荣一世。
很多时候,人们通过请客联络感情,感受彼此的人情味。那么,请客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请客就像交朋友,在请客前一定要选择人,不合适的人就不要去请。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时期,曾一度下旨禁止宰杀牲畜。太后长寿元年(692年),“右拾遗张德,生儿子三天,私自杀羊宴请同事。补缺杜肃怀揣宴席上的一些肉食,上表告发。第二天,太后临朝听政,对张德说:‘听说你生儿子很高兴。’张德拜谢。太后说:‘从哪里弄来的肉?’张德叩头认罪。太后又说:‘朕禁止屠宰牲畜,有吉凶事不干涉。但你今后请客,也需要选择人。’说完拿出杜肃的奏表给他看。杜肃十分惭愧,举朝文武官员都想啐他的脸。”
读这个故事时,我们且不说杜肃如何告密充当小人,且不说武则天如何弄权术耍阴谋,单就张德其人来说,说明请客要选择人,不能不分好歹。
第二,请客要灵活把握,不能教条。请客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某地有一村民娶媳妇,按照风俗,“请大”不请小。所谓“大”,是指娶了妻子的人,而不是指18岁以上的成人,如果没有娶妻,就是60岁也不算是大人。村里恰好有一位五六十岁还没有娶妻的人,于是就没有请他。
娶亲之日,张灯结彩,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亲朋好友都来了,宾客如云,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而这五六十岁的邻人却是有苦难言,有话说不出,心里很郁闷,他看到喜宴就要开始了,便打了一桶水走到祠堂的天井里脱衣洗澡,众人看了有的惊愕,有的掩面,有的指责,说他那么大年纪还不懂事,没有礼貌,等等。他说:“我是小孩,在哪里洗澡都行,有什么不礼貌呢?”众人听罢,才知道事出有因。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有意出主人的洋相。
可见,我们在请客时也应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不能照搬教条。
第三,不分贵贱,不能大小眼看人。
俗话说得好:“人无贵贱”。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平等,请客也一样,你平等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但有些人往往是大小眼看人。
某地有一户人家乔迁新居,儿子理事,左邻右舍,村里村外,亲朋好友都请了,但就没有请村里的一位穷村邻。乔迁之日,张灯结彩,喜气盈门,好不气派。然而,他听说左邻右舍,村里村外,该请的都请了,唯独没有请他,认为这是小看他,有意出他的洋相,于是“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早上挑了一担粪水(大便水)往主人的门前一泼,弄得到处臭气熏天,好不晦气!儿子看了,十分恼怒,说要报官。而做父亲的毕竟是个见多识广,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他听了儿子的话,便训斥道:“笨蛋!我的好事都给你弄糟了,还说报官,哪朝哪代的法官不是希望平民百姓打官司的呀?”
姜还是老的辣,父亲比儿子就要懂事得多。常言:远亲不如近邻。既然请客,就要有点胸怀,不能跟村邻一般见识,争一双筷子。否则,不是“木棍吹火——不通气”,就是“麦秆吹火——小气!”
第四,请客要坚持“客无大小,以客为主”的原则。
客不论老幼,都要以客为主,以礼相待,不能骄傲自大。再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态度不诚恳,自高自大,谁又愿意来为你捧场?
第五,请客要事先通知人,不能临时凑数。
所谓临时凑数,是指原来请了他人,他人因故缺席而临时叫人顶替。这就容易得罪人。一般来说,重大喜事,应提前5~7天发出请柬,以示郑重,对有关长者、恩人还要专门写明“免礼”。一般请客,也要提前一两天通知人,以示尊重,让人有思想准备,使该来的都能来,“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若是上午超过11点,下午超过5点才请人,那么,就可能是凑数。除非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否则,这饭再好也不能吃!
请客是一门学问,涉及面很广,礼节很多,一言难尽。然而,请客既要选择人,又要移风易俗,灵活把握,讲礼节、讲文明、讲法纪,既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又要让客人吃饱吃好,使客人满意。否则,就容易得罪人,或被人得罪,甚至受到查处,把好事办成坏事。
在社交中,人情味常以其产生的巨大征服力和凝聚力而备受青睐,给咖啡加点糖,给我们的谈话加点人情味,这样的语言将深得人心,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