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人员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的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展示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酋因效应是指在初次与人交往时,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定位所交往的对象,并以此来判断交往对象的性格、人品等,在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首因效应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概念来源于一个关于印象形成的实验:让被试者看写有六个形容词的牌子,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顺序是颠倒的。第一张卡片上是:勤奋的、聪明的、冲动的、嫉妒的、爱批评的、顽固的。第二张卡片上是:顽固的、爱批评的、嫉妒的、冲动的、聪明的、勤奋的。实验之后,两种方式测试出来的结果是,大家都愿意和第一张卡片上描绘的人交朋友,因为被测试者觉得这样的人更善于交际、更幽默和更能使人心情愉快。
另一位心理学家也曾做过同样的实验:他让两个人完成一组类似的任务,在同样的条件下,甲在开始的几个项目上完成得很成功,然后业绩持续下降。乙则在开始的几个项目上完成得糟糕,但后来业绩稳定上升。甲和乙都做对了30个测试项目中的15个。然后心理学家找到一些人来预测甲和乙谁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出色,结果大家在观察了甲和乙的业绩后,他们都预测下一个阶段甲会做得比乙好,他们觉得甲很聪明,因为他开头的业绩比较好。
由此可见,在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第一印象对人际沟通和交往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且这种先人为主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那如何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心态、外部形象、言行举止等。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在人际沟通和交往过程中,也同样如此。每个人都喜欢和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因为他们往往能带给大家欢声笑语,解除心中的郁闷、疲劳,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和孤僻、自傲的人交往,因为他们忧郁的神情经常让你脸上的微笑消失,和他们在一起你经常会有一种不安或恐惧感,因为他们只关注负面的东西,他们对生活充满抱怨。
一个阳光的心态包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爱和具有感恩的心。只要心中有爱,世界每天都有阳光;只要你每天都有一张微笑的脸,那么你周围的人就会给你千万个微笑;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周边的每一个人,那么周边的每一人都会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常常向人展示他是谁、他的自我感觉如何。在人际沟通和交往中,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直接来源于外部形象,如仪表、服装、饰物等。在交往中,对自己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形象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有的人懒得花时间去斟酌自己的服装搭配。有时,他们一件外套一穿就是一个月,袖口和领子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污垢,自己也习以为常,照样穿着上街、逛商店、会朋友。当看到那些商学院的学生衣着随便地进入教室时,有些教师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些人能成为我们明天的主管人员吗?
在我们可以留给别人第一印象的所有因素中,最容易变化的是服饰,最讲究技巧的也是服饰。得体的穿着与人本身的身材、年龄、性格相搭配,同时也讲究与场合相搭配。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巧妙地打扮自己,可以让自己脱颖而出。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达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及其心理状态等多种信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一个人穿戴什么样的服饰,直接关系到别人对他个人形象的评价。服饰穿着要符合整洁大方、得体和谐的原则。
最后,千万要留心你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就是它的核心。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很容易被别人认可、接受,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从而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行举止的最高标准就是谈吐优雅,优雅的谈吐就像整洁的仪表,会使人觉得身心愉快。如果你能习惯运用高尚文雅的辞令,即使偶尔开个玩笑,说些俏皮话,对方仍旧能够感受到你内在的涵养气质,而乐于与你交谈;相反的,如果你行为举止粗鲁,满口粗话,则会让对方认为和你谈话是件辛苦的事,甚至是浪费时间。因此,平日应该练习谈话的技巧和优雅的举止,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妙语点睛
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陌生人初识,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初次交往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此次交往的失败,甚至对此后的前途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尽量塑造好第一印象,抓住人生的每个机会。